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

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

作者:李伟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02444990

定价:18.0

出版时间:2008-04-01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题,始终是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特别是
在开发与保护的张力之间如何继续保持滇西北地质景观的
完整性和区域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是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
研究的重点。
    本书的主要观点为:**,滇西北旅游地质资源开发,
需要从产品设计、开发方式、营销品牌等许多方面阐释其文
化内涵,并获得文化支撑。这种文化包含有地质学的科学思
想、大众文化精神和区域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第二,滇西北
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凭借其智能和智能传递系
统构建起各具特色的生计方式,以应对其生存环境,积累了
丰富的环境经验。通过挖掘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
环境保护的文化手段,并移植到旅游地质资源与环境保护的
实践中,才能使这种保护有效地实现。
    总体看,目前滇西北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还存在诸
多问题,客观上要求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旅游地质文
化研究只有抓住地质旅游中*本质的东西,才能更贴近问题
 本身,才能提出有效的方案,才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本书也只是起到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还需
更多专家给予关注,投入热情与智慧,使旅游地质研究真正
有助于滇西北旅游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著者
    2008年1月

2.3  深大断裂密集
    “三江”地区位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中、南段,此处
正是挤压、褶皱*为强烈的地带。晚元古代以来,由于古大洋向
其北侧塔里木一中朝准地抬和东侧扬子准地台西缘古岛弧带的挤
压、俯冲,以及燕山期末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的强烈挤压、俯冲
和碰撞,形成了长时间、多阶段、极强烈而很复杂的多旋回地槽
褶皱。由于各时期主应力方向的不断改变和交替出现,在这里形
成了中国内地极重要、极密集而且数量甚多的巨大线状弧形深断
裂系,并使各重要断裂带多具分支、合并或平行组合等多边特
点。它们一般都呈现出NNW-NW向,在弧形的转折段落自然地
出现有近S-N的方向,在某个地段或某个时期也出现NNE-NE方
向的少数断裂带,均为压性一压剪性质。
    杨世瑜先生(2002)以遥感影像地质判读为信息源,综合地
质、地球物理、第四纪地质资料,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线性构造发育,方向性强,间隔性、等级性明显。呈现
隐晦而总体宽大延伸稳定的带状影像异常。贡山一香格里拉带、
维西一宁蒗带、碧江一鹤庆带、永平一弥渡带每带宽约20~
30km,带间间距60~100km,横贯三江地区,并东延为云南省
内规模宏大的东西向构造带,为基底构造或隐伏构造。
    (2)环形构造发育,多呈环群出现,环群组合有致,具一定
组合结构。维登一大华环群、马登一乔后环群呈南北向,北北西
向展布,并与其他的巨甸环、维西环、里农环、格咱环等共同组
成与三江并流带一致的巨大的南北向环带。环形构造多为构造一
岩浆一变质单元的显示。
    (3)线一环构造组合结构显示了该区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
系统。三江地区可划分为六大线一巧构造体系:滇西北南北线一
环构造系、德钦一大理北北西向线环构造系、丽江一宁蒗北东向
构造系、里农一格咱北西向线环构造系、兰坪一鹤庆一华坪东西
 向构造系、宁蒗一宾川环形构造系。这些构造系显示了该区地质
构造单元及体系。
    显然,南北向构造系是三江并流带的主导构造,也是三江并
流带板块活动的显示,其发育自成体系,可跨越不同地质单元或
作为地质单元边界,其具有继承性活动的特点,又是该区*新的
构造系统,也是决定现今三江地区地质地貌格局的主导因素。北
东向、北西向构造系有其独自成体的一面,又有为南北向构造系
相互利用归并迁就的一面,体现“配套”的特点。东西向构造则
是该区相对较老而隐伏存在的构造系,其存在制约了南北向构造
系在南北带中发育的差异性以及地质构造的异常地段。碧江一鹤
庆东西向构造带向东到华坪‘’也是省内影响很大的区域性东西构
造带,其存在和活动是三江地区三江之东部金沙江偏离并流的重
要原因。宽大的构造带上,兰坪、剑川、鹤庆一带是三江地区飞
来峰构造*为发育的地段。该构造带又是现代雪山冰川集中发育
的南界;维西一宁蒗东西向构造带和贡山一香格里拉东西向构造
带规模和影响较南部两带为少,但也是导致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差
异的地段。
    总体上看,三江并流带地质构造格局*显著的特点是:线状
条块镶嵌,腰部强烈紧缩,南北两端略为散开,并呈南北向反s
形扭转。这一巨型膝状扭曲的构造带,在全球构造中实属罕见。
充分展示了晚燕山到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扬子陆块斜
向冲顶产生的构造大反向、大推覆、大走滑、大滑脱的碰撞造山
连锁效应。
    2.4  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
    新构造运动是指从第三纪,主要是晚第三纪以来的喜马拉雅
构造运动。喜马拉雅碰撞运动结束了洋壳岩石圈演化历史,使该
区进入了陆内变形构造发展阶段。喜山运动末期,包括三江并流
在内的滇西地壳进入了一个新的强烈抬升阶段,除走滑断裂作用
 外,褶皱作用、逆冲推覆作用强烈,形成了与现今地貌格局一致
的会聚山链,奠定了滇西三江地区的地质构造轮廓。其强烈程度
和影响范围均超过了以前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了整个三
江地区规模巨大的新生代褶皱造山带。该区新构造运动*基本的
特征是地壳抬升。这可从高原夷平面、掀斜抬升、抬升速率差
异、侵蚀地貌、地震、立体气候等显示出来。
    三江地区自晚第三纪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不均衡的块断抬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各部门经济 旅游经济酒店管理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