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 |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作者:夏义善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1234721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09-11-0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相关资料
第一章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在其形成过程中,历经了酝酿、探索、发展和走向成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都打上了时代烙印,每个阶段的政策都是根据当时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尤其是能源形势而制订的,它们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的结晶。现阶段的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日臻成熟,它将紧跟不断变化的形势进一步充实与完善。第一节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酝酿阶段(1993年之前)1993年之前,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处于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能源发展从自给自足并在一定程度上自给有余,出口一定数量原油,发展到原油出现缺口,能源结构弊端显露,因而引起决策层思考并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这是一个痛苦的阶段,中国不得不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观念,改革国内能源价格体系,努力向国际市场靠拢。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资源相当丰富,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占绝对优势。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高达80%以上。到80年代、90年代,煤炭资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占70%左右。中国石油资源并不丰富,但在20世纪90年代前,石油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少量出口。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生产石油每年仅12万吨,大部分成品油,特别是国防战备用油依靠进口。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使中国石油工业发生转折性变化,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1963年,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建成,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需用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不管是数量上或者在品种上,都已经基本自给了。到1978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八大产油国,石油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且有少量出口。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1991年,能源消费量达10.38亿吨标准煤,1992年为10.92亿吨标准煤,1993年为11.6亿吨标准煤,年增长率为5.7%。①与此同时,石油在总的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上升。1991年为17.1%,1992年为17.5%,1993年为18.2%,年增长率为4.88%。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石油的生产在整个能源生产构成中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1991年为19.2%,1992年为18.9%,1993年为18.7%。②随着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石油进口需求量迅速增加。1993年,原油进口量终于超过出口量,在数量上成为净进口国,标志着中
中国国际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简介
夏义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新疆大学。 1955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任俄文翻译。1960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苏联东欧司、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驻苏联、驻俄罗斯使馆从事调研工作,参加了中苏边界谈判和日内瓦多边裁军谈判。写出了数百篇调研作品、论文,编写了数本著作,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和多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提出了不少创见。例如,提前一年多预见到“苏联将解体”,作出了“在我国北面将出现一个版图缩小、持续动乱、经济沦为二三流的联邦国家”的判断。又例如,2009年作为专家组长带领10多名中外资深专家,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新疆省级发展战略研究》巨型报告,该报告被评为“具有超前性、政策性和指导性”,“若转换成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将会对新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研究中国对外能源战略,写出了逾百篇报告和论文,提出了不少政策建议,例如中国应推行多元化的对外能源战略、中俄油气管线不应经过蒙古等。兼任数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员和教授,是资深的俄罗斯中亚问题专家和中国对外能源战略专家。

经济 各部门经济 工业经济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