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灾后恢复重建影响的实证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灾后恢复重建影响的实证研究

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灾后恢复重建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朱文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109148673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灾后恢复重建影响的实证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2.1.1.2产权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产权是指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对财产权利的支配权的总和。产权不管怎样分解、组合或转化,都只能在政策、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产权体现的是资源的稀缺性和对资源支配的排他性特点,需要通过社会制定行为规范来强制实现。2.1.1.2.1产权的内容(1)产权的客体,客体是产权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客体就不存在产权,任何产权都是指某一特定客体的产权。比如本书中所指产权的客体是土地。(2)产权的主体,主体是产权的支配者,既是由谁支配客体的各项权利。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常表现为财产权等,可以说产权是主体对客体一系列权利束的总称。比如本书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承包经营者(或农户)。(3)从权利本身的内容来讲,产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行使什么样的权力;二是该主体通过对客体采取的权利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所以产权又称权益。2.1.1.2.2产权的种类按照拥有权利的经济行为主体的不同,产权可以分为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三类。(1)公共产权,即产权权利主体界定为一个共同体,共同体内的每一位成员都享有对这项财产的权利,而在共同体外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得享有该权利。(2)国有产权,即产权权利主体为国家,国家可指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可以使用该项权利的其他主体。(3)私人产权,即产权主体为私人个体,当对财产上的任何权利都表现出排他性时,产权就表现为私人产权。

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灾后恢复重建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朱文,女,1966年出生,1991年获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近几年先后在《农村经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论与改革》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合著1部。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4项省部级项目,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2008年获四川省社科联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

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灾后恢复重建影响的实证研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经济 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