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作者:袁志刚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3109043 定价:55.0 出版时间:2010-06-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五、结论与展望
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表现与走势
一、2008年:新的历史起点
二、2008年中国经济:问题何在
三、中国经济未来之路:融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为一体
四、金融、政府与公共服务领域:坚持改革与开放
以新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
一、1997年起中国经济已经由资源约束型经济变成需求约束型经济
……
第四篇 宏观经济研究专题二:消费、储蓄与耐用品
第五篇 就业理论研究
第六篇 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第七篇 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
后记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 节选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所选文章时间跨度近20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所选文章大多发表在国内经济学类杂志上,其中发表于《经济研究》11篇,《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和《管理世界》各2篇,另外还有发表于《学术月刊》、《复旦大学学报》、《世界经济文汇》等刊物论文10余篇,一共收取文章35篇。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非均衡经济理论研究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经济转轨与国有企业问题;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宏观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居民消费、储蓄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就业、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性等。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许多是中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因此这些文章的写作动机几乎都是问题导向的。强烈的使命感迫使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在经济学理论修养还不够丰满,经济学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掌握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上下求索,与时代共命运,同呼吸,胸怀经邦济世的志向,为中国经济的转轨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 相关资料
插图:三、宏观非瓦尔拉斯均衡模型宏观非均衡模型就是建立在上述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模型以一个高度综合的货币经济为研究对象,考察宏观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运行。假定该经济由三个有代表性的经济行为人组成:家庭、企业和政府,家庭的目标函数是效用最大,企业的目标函数是利润最大。同时考察三种商品:消费品、劳动力和货币,由此引申出两个市场:消费品与货币相交换的商品市场和劳动与货币相交换的劳动市场。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假定两大市场的商品价格和劳动工资水平在短期内是固定的,根据上述我们讨论的短边原则,如果市场上出现供求不平衡,一个市场最后的交易量等于供给和需求双方中较小的一方,即处于市场短边的经济行为人可以实现他们的愿望需求或供给,而处于市场长边的经济行为人不能完全实现他们的愿望需求或供给。在这样一个高度抽象的由两大市场组成的宏观经济里,除了一种相当特殊的情况,即价格和工资水平恰好处于瓦尔拉斯均衡水平上,从而使得两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还可能出现以下三种非均衡情况。(1)凯恩斯失业均衡。商品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在商品供给上受到数量约束,而家庭在商品需求上不受约束;劳动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家庭在劳动供给上受到数量约束,而企业在劳动需求上不受约束。(2)古典失业均衡。商品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劳动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在两个市场的商品供给和劳动需求上均不受约束,处于市场的短边;而家庭在两个市场的劳动供给和商品需求上均受到数量约束,处于市场的长边。因此,商品和劳动的成交量由企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3)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商品市场上的需求大于供给,劳动市场上的需求也大于供给。这时商品市场上家庭的商品需求受到数量约束,而企业的商品供给不受数量约束,因此交易量等于处于短边的企业供给一方。在劳动市场家庭的供给不受数量约束,而企业的劳动需求受到数量约束,最后的成交量等于处于短边的家庭供给一方。第四种可能出现的组合情况是商品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而劳动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除非我们假定企业为存货(即将来销售)而生产,否则当商品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它不会继续在劳动市场购买劳动要素。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简介
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兼任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并被英国杜伦大学聘为访问教授。同时,还担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享有“全国名师”荣誉称号。出生于上海,199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年留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工作至今。多年来一直从事宏观经济学和非均衡经济学的研究,对非均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近年来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问题上面,论文被广泛引用,在该研究领域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还着力于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如中国居民消费、金融改革和房地产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经济学权威、核心杂志和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撰写并主编各类经济学类著作及教材20余部,论文、著作20余篇(本)获省部级奖项,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
经济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