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

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

作者:赵衡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7728642

定价:79.0

出版时间:2018-03-01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 内容简介

  《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通过点面结合的分析,指出中国的医疗创新是填补市场缺口,精选30+个海内外医疗商业模式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深入分析医疗创新背后的局限和危机,总结案例对中国市场的借鉴和意义,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判断和商业指引。

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 目录

**部分 医疗创新的土壤和特殊性
医疗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美国的创新土壤
医疗创新的特殊点
医疗创新的局限性
中国的创新特点和可能的机会

第二部分 医疗创新陷阱的国际案例
**章 新兴技术的创新陷阱
Teladoc:远程问诊高增长背后的危机
Sequenom:新技术商业化操作背后的陷阱
23ndme:未定型新技术的迷雾
WellDoc:慢病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市场悖论
第二章 医疗服务的创新陷阱
Omada Health:慢病管理服务创新背后的局限
Healthways:支付环境变化下的陷阱
快速诊所和应急诊所:能做与不能做
ACO:控费模式创新背后的争议
Mercy Virtual:B2B远程服务的突破及现实图景
vRAD:远程影像服务的土壤和发展条件
第三章 产品渠道的创新陷阱
HealthSpot的倒闭:多余的产品载体
iRhythm:远程心电产品创新的内在挑战和发展局限
药企工具创新:数字化工具的短板
Walgreens的医药电商困境
DTP:绕过支付方注定难以做大
Castlight Health收购Jiff:软硬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挑战
与支付方的博弈:药效和价格
第四章 支付方的创新陷阱
Oscar Health:互联网健康险的巨大陷阱
Health Republic:非营利性个人健康险的大溃败
Kaiser:HMO模式局部成功的特例
Carepass的失败:保险公司如何定位健康管理服务
Zenefits:互联网销售平台的高估值预期陷阱

第三部分 中国市场的医疗创新和挑战
**章 服务的创新
互联网医疗:速死的原因
互联网医院的价值和局限
慢病管理:支付和依从性陷阱
中端价值型诊所的崛起:对速度的正确认知
海外医疗:送出去背后的逻辑陷阱
第二章 产品渠道的创新
医药电商:互联网思维的误区
零售药店:服务推进中的误区
医疗器械进入基层:根基决定市场
远程影像的局限性
第三章 支付的创新:碎片化保险产品的想象
互联网渠道:与健康险不契合
健康险产品嫁接健康管理服务:无效的原因
碎片化保险产品的想象,
保险进入整合医疗:不可忽略的局限和风险
健康险交叉销售的空中楼阁,
第四章 :线上转入线下的机会和误区
互联网医疗模式落地
医药电商落地:自我拯救而非创新

第四部分 中国医疗未来创新趋势
**章 服务方模式的变革趋势
私立医疗服务市场的投资挑战和趋势
医改对医院投资的影响
民营医疗服务的投资方向
互联网医疗的出路:B端
第二章 产品方未来的发展趋势
远程医疗的服务机会
药品渠道创新
第三章 支付方的创新趋势
医保的角色转变和重塑
医保变革带来的创新机遇
商业健康险:保障的缺口
商业保险的创新机会
全书小结:医疗创新是填补市场缺口

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 节选

《创新陷阱:医疗投资的挑战》:  医疗无论是作为服务还是产品,都与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完全不同,从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以及服务方的行为和利益来看,都有许多完全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征,因而针对医疗行业的投资,客户定位战略,产品和服务设计办法,都不能照搬其他行业,否则很容易落入陷阱。医疗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医疗板块的消费者需求无法被创造。以苹果为代表的消费品创造了一种文化和品牌精神,创造了用户的需求,以其独特的产品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但对于医疗板块的消费者来说,需求围绕着治病和健康服务,核心需求是改善自身的健康问题,也就是说,医疗板块的消费者的需求是当下的、迫切的、实际存在的,没有疾病的人和有疾病的人消费需求完全不一样,医疗需求无法通过品牌精神来创造。这一特征体现在商业模式上,*典型的代表是个人医疗险的逆选择。治病是当下的需求,作为消费个体,防范的意识虽然可以被教育,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为当下的服务买单,因此*有迫切医疗需求的人才有动力购买个险。这一特征不适用于团险,因为团险的购买者(企业)不是消费者自己(员工),因此不存在个人这样的买即用的特征。  另一个体现医疗消费难以被创造的例子是医疗消费卡,也就是次数就诊卡。虽然在其他行业——如教育培训、健身,都有成功的卖消费次数卡的经验,但移植到医疗服务上却水土不服。从消费者的心态来看,无法预知一年会使用多少次就诊服务。而从个人的心态上来看,与健身和培训次数会尽量多的消费心态不同,没有人会期望自己去尽量多地就诊,尽管有一部分自知就诊较为频繁的患者(尤其是慢性病)可能会考虑购买次卡,但这一模式在医疗上无法复制培训和健身行业的量,因为大部分人不会为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甚至是他们不希望多发生的事情提前买单。  其次,产品的使用者和提供服务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在其他产业如在电子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上,产品方会通过尽可能透明地公布产品的*新性能,包括其与老产品的不同,在环保安全等方面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的升级来教育用户,获得用户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刺激他们进行新产品的购买。再比如食品行业竞争极为激烈,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安全食材、公布选材和生产的过程,绿色食品信息等手段,来增加自己的竞争门槛。这些产业在竞争中,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信息公开的手段,哪怕是主动公开的信息,目的是为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刺激他们的消费。但在医疗领域,核心的服务方医疗机构则在全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模糊化。可能再也没有一个其他行业的消费者像医疗服务的消费者那样,不甚理解自己将要“消费”的是什么,病人对自己将要“消费”的治疗、药品、手术、医疗器械等环节的认知都远远低于提供这些服务和产品的供应方。服务方处于绝对的认知上的高地,因此在服务的环节、过程、定价上,都不透明,服务方可以用这种优势来保持自己的制高点。这让服务的支付者(包括个人和政府以及商业保险)与服务方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因为他们在信息透明上无法达成共识。  医疗的第三个特征是使用者的心态不同,很多医疗服务要求使用者的治疗手段往往是逆人性的。消费品可以造成忠诚用户,粉丝经济,以此来刺激重复消费以及产品消费升级,在这种消费中,用户获得了心理上很大的满足和快乐感,是顺人性的,但在医疗服务上,无论是督促病人坚持用药,坚持某项治疗,或者是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疾病风险,都是逆人性的,并不能给消费者本身带来快乐感,甚至很多情况下会让他们觉得厌烦、无趣以及想要逃脱。体现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就是慢性病管理,大部分慢性病的产生是因为病人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健康,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是很难的,哪怕是小到记得定时服药,很多人也并不能好好坚持,因此病好就忘,导致医疗无法创造忠诚用户,留客是很难的。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财政税收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