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苏为华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3773594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14-12-01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内容简介

  《新世纪统计与经济优秀著作文库: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着重介绍了作者对构建海洋经济动态监测与预警统计体系的一些想法或建议,并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就如何应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我们认为,构造一个实时动态的海洋经济发展状态统计监测与预警体系,前提是对海洋经济的含义与行业范围有一个明确的约定,以及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监管有清晰的目标与内容。这是以统计研究需求为导向,或者说面向用户需求的一种统计设计思路。因此,《新世纪统计与经济优秀著作文库: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第二章专门就海洋经济的统计范围进行了探讨;第三、四两章则基于用户需求提出了我们对海洋经济监测预警分析内容的框架设想,与之相对应的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以及为满足这些数据需求而构想的统计调查体系;第五、六两章则是根据我们的研究设想与现有统计数据体系,就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对相应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定量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节 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的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架构设计

第二章 海洋经济的概念及拓展
**节 海洋经济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海洋经济的产业分类
第三节 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海洋经济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理论
**节 国内外监测预警方法综述
第二节 海洋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
第三节 海洋经济预警理论体系

第四章 海洋经济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节 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海洋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海洋经济监测预警指标的调查
第四节 统计调查表的设计

第五章 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的实证研究
**节 海洋经济监测预警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第二节 海洋产业发展的监测预警——基于异常值和结构突变监测的分析
第三节 我国海洋经济的景气分析与预警

第六章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节 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
第三节 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分析
第四节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洋经济对策模拟分析
第五节 基于产业结构理论的海洋经济演变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六节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海洋经济对策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中国海洋经济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 节选

  2.区域平衡发展理论  区域平衡发展理论和平衡发展战略主张在各地区均衡布局生产力,谋求各地区经济均衡增长,既强调各地区的“同步发展”。其代表性理论是罗森斯坦·罗丹的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推进理论的核心是外部经济效果,即通过对相互补充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解决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储蓄率,进一步扩大投资,消除供给不足的瓶颈。  而平衡增长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一低生产率),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即同时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既促进各产业、各部门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又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不断扩大需求。  由于海域之间海洋资源种类及其它海洋特点的差异性,使得不同海洋区域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更多表现为外延式、粗放式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状态。然而,海洋经济既是水体经济,又是产业经济,还是区位经济,强调海陆资源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使得海洋经济更得益于它的波及效果和乘数效应。因此,区域平衡发展理论为实现海洋产业和海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3.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  海洋经济的区域平衡发展虽然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利于区域和产业协调发展。但是这种理论的局限性较明显,一方面,不发达地区通常不具备平衡发展的条件,无法拥有推动所有地区、所有产业同时发展的雄厚资金,且少量资金投放不能获得较好效益。另一方面,注重地区间公平和产业平衡,忽视了效率。由于不同海洋区域间区位、资源、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劳动力等经济发展条件差异性大,投资效率和经济效果各有不同,条件好的地区投资效率高,反之,条件差的地方投资效率低。因此,绝对的区域平衡发展理论无法支撑海洋经济各区域的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发展中,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经济条件好、区位位置突出的沿海地区,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为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其理论主要涉及:增长极理论、联系效应理论、点轴开发模式和梯度推移学说。  (1)增长极理论  海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个区域内海洋产业、行业并非都以同样的速度增长,而往往是相对集中在海洋主导产业上,然后波及到其他产业。从空间上看,一般集中在沿海城市中心首先发展起来,然后向外围扩散,这种集中了海洋主导产业的中心城市,就是海洋区域经济增长极。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推动力主要取决于“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力量对比,即净溢出效益的大小和方向。一方面,在极点上,由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周围地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周围地区的资源、资金、人才、技术被吸引到极点上来,形成大量的外部投入,而使极点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极化效应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增强极点的外部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金、人才、信息的流动,将其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周围区域,促使周围区域经济成长,从而形成扩散效应。因此,海洋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运用增长极战略,沿海地区选取经济基础好的地区为增长极,以海洋经济作为沿海的经济发展契机,发挥海洋经济增长中心区域要素优势,促进沿海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更快的向前发展,然后通过增长极的扩散作用,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缩短区域的经济差距,实现海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学理论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