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妈妈-卢勤家庭教育
写给年轻妈妈-卢勤家庭教育作者:卢勤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4739610 定价:25.8 出版时间:2013-07-0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校园侵害多,家庭要预防 234
斗智不斗勇 236
结束语 我愿意做你的朋友 238
写给年轻妈妈-卢勤家庭教育 节选
走出形象误区——妈妈爸爸在忙什么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
做母亲的都知道,孩子跟妈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
孩子在人世间认识的**个人是妈妈;会说的**个词是“妈妈”;生病时*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句话是:“我妈妈呢?”孩子从小学做人,**个榜样还是妈妈。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应该是*安全的保障,父母的形象也应该是*完美的。
但是,拿出孩子们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并不是每一张妈妈的照片都那么“光辉”,也并不是每一位爸爸的形象都那么“高大”。
美国曾做过一次调查。在问到中小学生“你*敬佩的人是谁”时,很多男孩子的回答是“父亲”,很多女孩子的回答是“母亲”。我国也搞过类似的调查,很少有人在答卷上提到父母是自己*敬佩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父母的形象不佳,当然也有孩子们对父母理解不够的因素。
首先,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干什么的。有一次,我在协和医院观察室住院检查,同屋一位女病友的丈夫天天来陪床。一天,他们的女儿来看妈妈,说第二天要去参加“小学生入学考试”。
“来,我先来考考你!”小女孩对我提出的“游戏”很有兴趣。
“你爸爸在哪儿上班?”
“工厂。”
“你爸爸在工厂是干什么的?”
“打牌。”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十分惊讶,忙问她父亲这是怎么回事。女孩的父亲不好意思地说:
“工厂效益不好,工人上班没活儿干,只好打牌。”
我立刻对女孩说:“明天去考试,千万不要这样说,要告诉老师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
孩子抬起头,认真地问爸爸:“爸爸,你是干什么的?”
我心头一震。一个将要上学的孩子,竟然不知道父亲每天做什么、是怎样工作的,她怎么可能敬佩自己的父亲呢。
许多大人都承认,现在社会上“*忙*累的是孩子”。成年人每周可以休息两天,可是不少孩子连一天也休息不了。繁忙中的孩子,看到有些父母清闲自在,心里便很感不平:“凭什么让我念书,他们在一边看电视、玩麻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考试?”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亲日出下地,日落方归,自己便慢慢学会了劳动;老百姓的女儿看到母亲日夜操劳,勤劳俭朴,便学会了关心体贴,不怕重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这样“润物细无声”。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
一些年轻的父母,上班时十分繁忙,十分辛苦。而一回到家,便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变成麻将桌,把家庭变成赌场、舞厅、酒店、仓库,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难怪孩子只看到父母“吃喝玩乐”的一面;难怪有不少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奋斗。这一切,能都怨孩子吗?
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
当你告诫孩子,不珍惜时间学习就是“图财害命”时,自己却一宿一宿地玩麻将,难道父母的时间不宝贵,不是在慢性自杀?当父母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
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父母,为了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时请打起精神。你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让孩子全面地了解父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说,父母回到家,还要拼命地工作,而是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一天在忙些什么,为谁辛劳为谁忙。
我去海南采访时了解到,有一所矿山子弟小学,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父母的教育。他们每年搞一次“我替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的活动,孩子们穿着爸爸妈妈的工作服干一天活,个个累得腰酸腿疼。孩子们理解了为什么白天吵爸爸睡觉。,爸爸会发火,因为矿井下稍一打盹就容易出事故;孩子们理解了当矿工的爸爸为什么脾气有时暴躁,因为在矿井下的劳动的确很辛苦。
于是,孩子们变得懂事了。他们成立了“安全小卫士队”,当起“黑猫警长”:哪家的职工上夜班,他们就在哪家门前竖起一块“不许在此喧哗,叔叔正在休息”的牌子。爸爸妈妈还没下班,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洗脸水,做好饭菜,等待父母回来。如果父母没有在孩子心目中留下辛勤工作的形象,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单纯的消费者,而不是一个劳动者,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劳动。
我们的孩子只有了解父母,才会真心爱父母,关心父母。
这点,我有切身的感受。
我和丈夫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管孩子。孩子知道我们一天到晚忙工作,所以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里的事帮着干。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我曾带他参加过一次“寒假儿童大世界”活动。那天我的任务是做“知心姐姐咨询”。
我儿子是个小胖子,很爱吃,他愿意和我去,主要是想让我中午带他“撮”一顿。没料想活动结束时,已经到下午1点半了。附近的饭店关了门,我俩只好买了几个面包充饥。
过了几天,我无意中看到儿子写的一篇作文:“星期天,我和‘知心姐姐’去文化宫工作……一直忙到中午还没干完,结果什么好吃的都没吃上……我告诉你们,你以后如果跟着‘知心姐姐’出来,一定要自己带饭。你问我‘知心姐姐’是谁呀,她就是我妈……”
班主任老师在作文后面用红笔写了评语:“你有这样敬业的母亲,我为你感到骄傲!”
我看后,真的很感动。
虽然我和儿子之间并没有交流什么感受,但我发现,打那以后,他对我的工作更加理解,对我格外关心。
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