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下求索,揭示中国通识教育演变历程; 纵横比较,探讨近代通识教育育人成效。作者:张亚群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7097-5 定价:49.00元 出版时间:2015-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关于本书
民国时代何以人才辈出?近代大学何以大师云集?本书通过细密严苛的考证,旨在揭示通识教育对近代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之研究成果,是从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出发,运用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结合大学史、教育思想史、人才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考察和分析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实践及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总结中国近代著名大学校长、教育家的办学特点、大学育人一般规律、通识课程教学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以期为现实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张亚群,1961年生,安徽庐江人。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 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2000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毕业,教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文科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暨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等。从事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招生考试、通识教育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0余项。出版《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第一作者)等专著;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求是》、《光明日报》等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多篇为《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高等教育》等转载。论著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第二、第三等奖,合著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14届中国图书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演变
第一节 通识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古代大学通识教育形态的演变
第三节 中西方通识教育传统的不同际遇与影响
第二章 晚清大学通识教育的因革
第一节 西方大学制度的移植
第二节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经学通识教育的式微
第三章 民国时期通才教育模式的发展
第一节 德法日大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美英大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第三节 书院教育模式的复兴
第四章 著名教育家的通识教育理念比较
第一节 郭秉文的通识教育理念
第二节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理念
第三节 林文庆的通识教育理念
第四节 陈垣的通识教育理念
第五节 竺可桢的通识教育理念
第六节 通识教育理念的来源及内涵比较
第五章 实证研究:三类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第一节 国立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第二节 私立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第三节 教会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
第六章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成效
第一节 人才培养的成效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成效
第三节 社会服务的成效
第七章 中国近代学术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节 大学教育的使命与大师的特质
第二节 近代学术大师成长之路
第三节 中国近代大学的育人规律
第八章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大学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
第二节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课程变革的基本趋向
第三节 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节选
绪 论
2005年,著名科学家、思想家钱学森曾对温家宝总理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题引起国内科学界、教育界对我国多年来奉行的专才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深刻反省。钱学森及同时代其他学术大师季羡林、钱锺书等人的成才之路,与其所受的通识教育密不可分,由此激发我们对中国近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探讨。
本项研究是我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课题批准号BAA100015)最终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出发,运用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探究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实践及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为现实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其目的在于:一是从理念、制度及实践层面系统探索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性质、特点与作用,揭示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联系,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二是全面总结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及实践经验与启示,为当今大学培养模式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启示。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历史的视角,系统考察、分析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学科制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影响,可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育人价值的认识,从一个侧面揭示创新人才培养规律,丰富和发展高等教育理论成果。通过实证研究,客观评价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全面总结其办学特点与教学经验,归纳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为大学培养模式变革提供重要启示。
本研究拟论证的基本观点为:第一,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思想是在西方大学教育思想和本民族传统教育理念的双重影响下,适应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与方法、教师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第二,中国近代一批学贯中西的教育家,在更新大学教育观念、探索通识教育模式方面发挥了引导作用,对创新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第三,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是特定时代教育变革的产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优良传统与实践经验值得继承与借鉴。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