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成功/励志类图书 > 正文 返回 打印

把信送给加西亚

  2020-06-12 00:00:00  

把信送给加西亚 目录

远离借口,迈出行动的步伐
常有“理”没人“理”
“不可能”其实都“可能”
现在不做就会“坐失良机”
“推托”是一种恶习
行动,就会有收获

拥抱责任,享受“负担”的美好
清醒充分地认识责任
逃避责任有害无益
负责要靠能力说话
尽职尽责,实现个人价值
利用责任鞭策自己
责任的背后是忠诚
学会主动,创造积极的价值
主动是一种美德
每天主动多做“一点点”
主动做事也要追求质量
自动自发地创造性执行
以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机遇
积极主动,达到超我境界
不断思考,“风马牛”也相及

追求卓越,搭起完美的心桥
人生在于选择
要做,就要做到*好
让大脑时刻保持运转
将创新“发扬光大”
让自己达到*佳状态
眼光放远才能无懈可击
坚持不懈,高举信念的火炬
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相信坚持的力量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调整心态,时刻充满激情
忍耐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自信终能创造奇迹
拼搏,让自己更强大
让信念一路相随

热爱生活,体验精彩的旅程
认清自己,确定人生的角色
抓住目标,不断向前奔
有付出才有回报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怀揣梦想远航
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
融入集体,感受团队的荣耀
养成勤俭的好习惯
博爱,让世界更美好
把信送给加西亚
……

把信送给加西亚 节选

常有“理”没人“理”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联系到他。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在这种情况下,罗文是有推托或者询问的理由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迅速地接下了信件,并决心顺利地完成任务。
  现实生活中需要太多的“罗文”,每一个舞台都需要“罗文”来与“加西亚”联络。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许多人都习惯用“理由”来“对付”事情。他们习惯于推托,习惯于找借口,办事拖拖拉拉,懒散被动,让整个社会的“效率”大大降低。
  让我们来看一些话语吧,我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
  “我*近太忙了”、“对不起我帮不了你”、“那不是我负责的事情,你应该去找×××”、“我们马上要关门了,请你明天再来”、“为什么让我做这件事,不让×××做呢”、“这件事情急吗?我今天想休息休息”……
  因为我们的生活被这样的“理由”包围着,所以本来有些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很“麻烦”。
  有一次,我去一家印刷店输出一些东西,因为急用,所以希望店员能够抓紧时间。但是这个店员看起来不知道是没有经验还是懒散惯了,超过了正常的输出时间,他还没有完成。他明明知道我很着急,却依然保持着他的“拖拖拉拉”,到了*后,他才跟我说是机器出了故障。他觉得他很“有理”,所以他没有一点儿感到抱歉的意思。我没有跟他理辩,因为我知道没有意义。他以为有“理”就可以摆脱一切了,其实不然,他迟早会受到“惩罚”的。因为至少从我来看,以后就绝对不会去这家印刷店了,即使去,我也会找别人服务。
  推托、不情不愿的态度在职场上也是常有发生的。每当上司安排一项任务时,大多数人都是面无表情,如果是一项额外工作,更是满脸不情愿,有的甚至唠唠叨叨地抱怨个没完没了。
  在柯金斯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经理时,有一天晚上,公司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发通告信给所有的营业处,所以需要抽调一些员工协助,当柯金斯安排一个书记员的下属去帮忙套信封时,那个职员傲慢地说:“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再说我到公司不是来套信封的。”
  听了这话,柯金斯十分愤怒,但他仍平静地说:“既然不是你分内的事就不做,那就请你另谋高就吧!”
  这种看似有“理”的行为早晚会激怒相应的管理者,毫无疑问,这个职员*后不得不提包走人。他还可以有更多的理由,但是这个公司不会再“理”他了。
  找“理”既是一种“行为”病,又是一种严重的意识病,一旦一个人找出一种“好”的理由,他就会抓住不放,然后总是拿这个理由对自己和他人解释:为什么他不去做,为什么他总是失败。他意识不到的是,自己已经被“理由”所蒙蔽,真正地相信了这些理由就是他无法成功的真正原因,从而导致他永远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了。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人,有谁会“重用”他,谁又愿意“理”他呢?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长久地立足,就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不要时刻寻找理由。只要全心全意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脚踏实地,不埋怨,不浪费时间,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懒惰和消极总在找机会潜入我们的意识中,如果一遇到问题就寻找理由以求开脱,那样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
  “不要为自己寻找理由”,当我们想要成为“罗文”的时候,自然会有无数个“加西亚”等待着我们联络,我们的舞台也永远都会宽广下去。
  “不可能”其实都“可能”
  罗文接到总统的命令后,他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在危难之际,他决定接受考验。他坚信任务的“可能”性,把“不可能”丢到了意识之外。
  老板们常常感到头疼,因为他们的计划总是受到员工们的“拖延”。每当安排一项任务时,都要额外考虑员工的能力。很多员工一旦被安排到有难度的任务时,总是犹犹豫豫、愁眉不展、百般推托,有的直接脱口而出:“这个工作太难了,我做不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的员工从一开始就把“不可能”印在了心底,他们用“否定”来给自己设定限度,所以,他们永远都会是一个失败者。
  让我们一起来到公元208年吧,去看看“可能”是怎么战胜“不可能”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兵力达到20万左右,刘备只有2万多,孙权也只有5万多。然而曹操在有利的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紧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在这之前,曹操统一北方,南征荆州,大有统一南北之势,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在那场战争中败得如此狼狈!刘备和孙权处在危难之际,只有战胜曹操才能保住安稳,所以他们拼尽全力一搏。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完美地展现了“可能”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遇到“送信”这么紧急危险的任务,也很少会有孙权和刘备这样的处境,“不可能”只是我们的想法而已,当我们被困难或者危险吓倒时,我们都习惯于退缩而不想着去尝试。
  我有一个开泳装公司的朋友,他平时既要负责公司的事情,还要抽出时间来经营一些水上娱乐设备。我时常感叹:“你怎么能忙得过来呢?”他通常笑着说:“想要忙就能忙起来,想要闲就能闲得住。刚开始的确面临很多困难,我们的泳装质量很好,但是要打出品牌就要下很大工夫。而这个时候我还接手了一批水上娱乐项目。为了同时做好,我常常思考到半夜,当一切都明朗时,我才发现其实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现在我们的泳装大部分都是出口,所以有的时候订单很急,为了保证及时发货,我们常常需要以成倍的速度完成任务。员工们都很努力,他们相信这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就能够做到。现在我们的运营都很完善,接下来,我还要多做一些项目呢!”
  石缝中都能“钻”出小草,人的生命也能创造奇迹。只要去做,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一切都会成为“可能”。当一个人成功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时,他的身心也会进行一次“华丽”的蜕变。他会站得更高,更有信心去挑战一系列的“不可能”,从而让自己不断地靠近成功。
  所以,让我们远离“不可能”吧,当我们把恐惧和逃避通通从我们的脑海中清除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强大”。当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做到时,我们就一定能够想出办法来完成。放手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放手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就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当我们领到“信件”的时候,即使不走“罗文”走过的路,我们也会想出别的路径,从而顺利地把信交给“加西亚”。
  现在不做就会“坐失良机”
  罗文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完成了祖国对自己的考验。考验就是机会,罗文及时行动,有力地抓住了机会,在报效祖国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做与不做就在一瞬间,没有人会告诉你会有什么结果,但是现实却可以告诉你一个真理现在不做就会“坐失良机”。
  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中,洪水开始淹没一座城市,一个神甫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身体了,突然一个救生员驾着小艇跟神甫说:“神甫,快!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甫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到神甫的脖子了,神甫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甫说:“神甫,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甫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幸好还有一个十字架,神甫只好紧紧地抓住这唯一的希望。这时,一架直升机缓缓地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甫,快上来,这是*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甫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而又愚昧的神甫*终被洪水淹死了……神甫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身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这样您的子民还会相信您吗?”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次,我派了小艇去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小艇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好好陪我。”
  高尔基曾经说过:“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拥有机会时,要当机立断,马上去做,这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CA创始人王嘉廉在皇后学院毕业后,开始了寻找工作的过程。在一次翻阅《纽约时报》的招聘专栏时,他发现有两个页面的篇幅全是招聘电脑程序员的。尽管他当时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电脑程序员,但是他敏锐地认识到市场上需要大量的电脑程序员,于是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行动起来。
  1976年,32岁的王嘉廉开始了在美国的创业生涯,他创办的公司叫Computer Associates,简称CA。在王嘉廉的统率下,现在的CA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95%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是它的用户,王嘉廉本身也成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软件巨头。
  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就,就在

把信送给加西亚

http://book.00-edu.com/tushu/lz1/2020-06-16/252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