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约-《圣经》中的做人道理 本书特色
聆听智慧的声音,让仁爱与生命同行。
本书为读者开辟了一条通往《圣经》的捷径。书中选取了《圣经》中*富有启示性的金句、典故、故事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诠释,把《圣经》中的人生道理融人现代生活。
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动容,让你思考,它擦亮你的眼,点明你的心,让智慧之光围绕你,永久不散……
守约-《圣经》中的做人道理 内容简介
西方文明得益于《圣经》,其政治,法律、文学、经济等方方面画无不打着《圣经》的深深烙印。西方国家元首就职、证人法庭作证要手按《圣经》宣誓,婚礼上神职人员要用《圣经》为新人祝福,葬礼上神职人员要手捧《圣经》为亡者灵魂祈祷,大街上有人手拿《圣经》向路人宣道,旅馆内每个房间赫然端放着一部《圣经》,每个家庭都**一部《圣经》,人与人交谈中常常引用《圣经》中的话或典故。数千年来,《圣经》更是文学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素材……《圣经》是上帝和人类立下的约定,即使你尚未皈依基督,你也可以在《圣经》中明悉生命之道。人生喜乐的秘決不过二字——守约。
本书为读者选取了《圣经》中*富有启示性的金句、典故、故事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诠释,把《圣经》中的人生道理融人现代生活。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动容,让你思考,它擦亮你的眼,点明你的心,让智慧之光围绕你,永久不散……
守约-《圣经》中的做人道理 目录
第1章 找寻福音——审视你的心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清心的人有福了
要常常喜乐
不要为明天忧虑
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在苦难中喜乐
警醒感恩
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地狱
第2章 聆听福音——完善你的品格
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
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
积攒财宝在天上
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温柔的人有福了
嫉妒是骨中的朽烂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第3章 感悟福音——成事之道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懈怠的人,必受饥饿
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重要的是准备
智慧比珍珠更美
好奇是柄双刃剑
第4章 遵循福音——言行的智慧
不可传舌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
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
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
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
不可贪恋他人的一切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第5章 回归福音——爱永无止息
七十个七次
爱你们的仇敌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自己才能爱人如己
要孝敬父母
浪子回头
骆驼穿针眼的比喻
行善不可丧志
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守约-《圣经》中的做人道理 节选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埃及记20:8)
《圣经》记载,上帝在创世时,前六天创造了天、地、海以及世间万物,到了第七天,上帝耶和华望着自己创造的一切,非常满意,于是他坐下来休息,所以这一天称为圣日,又作安息日。上帝在西乃山上向摩西传授“十诫”,第四诫是: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作,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埃及记20:8—11)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每天只可收取一天的吗哪(上帝赐予的食物),多取的第二天便会腐败,第六日可收取两天份的吗哪。在安息日耶和华不降吗哪,若安息日百姓中有人出去收取,不但会落空,还要受到责备。
上帝在《圣经》中以他创造宇宙万物者的绝对权威的口吻,反复强调安息日的神圣:“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甚至于在安息日工作的人要被处死。《圣经》中记载:摩西招聚以色列全会众,对他们说,这是耶和华所吩咐的话,叫你们照着行,六日要作工,第七日乃为圣日,当向耶和华守为安息套日。凡这日之内作工的,必把他治死。(出埃及记35:1—2)
这似乎过于严格,但我们可以理解为,上帝反复提醒着人们,休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许是上帝经过六天的辛苦工作,在安息日里感受到了休息的别样美妙,于是要求他的子民也要有休息日。
在《圣经》中,星期日是七天中的**日,也叫“太阳日”。圣日原指星期六,时段是从星期五日落起至星期六日落为止。后来,由于受古罗马帝国的影响,天主教将安息日更改到星期日。时至今日,大部分人认为星期天是安息日,为了纪念耶稣在星期天复活,所以在星期天从事礼拜活动,“礼拜天”也由此而来。七天一周成为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律法,遵守休息日也是各国人民的习俗。谨守安息日的,必蒙上帝赐福。的确如此,倘若没有休息日,人们始终处于辛苦工作的状态,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过没有休息的生活,仿佛读丢失标点的小说,无趣厌烦,让人徒生恨意。
再好的土地,每耕种几年后也得休一年,否则土地就会贫瘠减产。连神与大地尚需要休息,更何况我们人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到北非蒙哥马利指挥部讨论战略事宜时,蒙哥马利对他说:“我不喝酒,不抽烟,晚上10点钟准时睡觉,所以我现在百分之百的健康。”丘吉尔却持相反的意见,他说:“我既抽烟又喝酒,而且从不准时睡觉,但我现在却有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很多人知道后都引为怪谈,为什么会有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呢?
生活中的丘吉尔,在战事*紧张的周末依然能去游泳,在选举战白热化的时候依然能去垂钓,刚一下台依然能去画画,再忙也不忘点燃那只斜插在微皱嘴角的以示悠闲心境的雪茄。
我们常听到的一个关于休息的忠告是:“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在这里,休息的重要性体现在辅助工作上。
工作是重要的。工作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给个人生活赋予光彩,让我们不至于荒废生命。工作是生命的动态,生命需要这种运动,有激情的、有目标的、有创造性的运动。工作对于生命来说很重要,但工作不应该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如果,生命本身的价值需要以工作价值来衡量的话,这无疑是在贬低生命。
休息是重要的,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促进工作,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生命所必需的一种状态——休息是生命的静态。身体需要一种静态来恢复消耗,头脑需要一种静态来思考——静而后能知。如果不能认识到休息对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休息作为一种次状态,就会被忽略。
当一个生命没有很好地休息,没能很好地进入“静止”状态,那么它在动态下所发出的只能是低能量。这种低能量损害生命本身,并且污染周围的环境。
艾克特·托利曾说过:“透过你内部的宁静而不是你思维中的噪音来与外部的人和物相遇,这是你能够给宇宙的*大礼物。”
休息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常常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因此休息常常被忽略。
在休息的状态下,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地进入这个“内部的宁静”,进而通过这个内部的宁静来进入运动的“工作状态”,这决定了我们生命的质量。
一位卓越的实业家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他不放心别人分担他的任何一点工作。他每天都提着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同家,包里装的是必须处理的文件。紧张劳累的工作,使得他身心疲惫不堪,于是,他不得不去医院诊疗。医生给他开了处方: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走一趟。
这位实业家对此迷惑不解:“为什么每星期要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走一趟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去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入的墓碑。你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自己的肩上,如今他们全都长眠于黄土之中。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
是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紧张、忙碌,而应适当放松、缓解,有了放松的身心,才能愉快地生活。人生如果失去了闲暇,只剩下工作,忙到*后甚至忘记了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那么还有什么成就可言?
往往,繁忙的工作不但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而且会使我们的眼光变得狭隘和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的石头而看不见前方的路。暂时离开工作的休息可以使我们再度看清目标。
有时候人们之所以容易迷失和苦恼,是因为想要的太多,并且想一下子得到,结果拼命地去做,却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不能自拔,乃至经常忘记活在这个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只是为了工作,还是要充分体验人生?
有一个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人作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走去。那群土著的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着笨重的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都停下来等候他。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夙愿,好好地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
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土著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这令探险家恼怒不已。经过详细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他们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做翻译的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很庄严地回答了探险家的问题,说道:“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探险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心中深深认为,这是他这趟探险当中*好的一项收获。
凡事全力以赴,让自己动作起来时,浑身充满无比的冲动,使得我们的灵魂几乎也跟不上这样的动作,这是工作时*美好的境界。应该休息时,则应该完全地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复原,好让灵魂得以追上匆匆的步伐,让生命永远充满激情。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间的脉动,是让我们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慧。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有的人,*终选择像无脚鸟一样落地,也许他生前也是一只无脚鸟,一直飞一直飞,终有一天,累到再也不想飞。
有时候,休息是为了继续赶以后的路;有时候,休息是为了停下来,审视过去;有时候,休息只是为了休息,因为我们已经疲惫。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若在安息日工作,上帝必降灾难。现在,我们若不给自己休息的机会,恐怕就是在给自己降难了。
清心的人有福了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匙福音5:8)
这是耶稣的“八福”之一。马太福音第五章至第七章,是耶稣在山上所说珍贵教训的集锦,喜爱这篇宝训的人称之为“山上宝训”。山上宝训首先提到八种福气,这八种福气是“虚心有福,哀恸有福,温柔有福,饥渴慕义有福,怜恤人有福,清心有福,使人和睦有福,为义受逼迫有福”。
从消极方面来说,《圣经》中清心的意思也就是要将所有污秽不洁的意念,完全从我们的心灵中除去;而从积极方面来说,清心的意思也是要我们在心灵中充满爱心、信心、热心、忠心以及圣洁、公义、谦卑、柔和、宽容、忍耐等美德。
一位哲人曾说过:智者知道一切快乐和痛苦都决定于“心”,故此他们会从“心”中求得快乐,因为他们明了自身就是快乐的原因,他们不依赖外界。如果我们有这种体悟,能够掌控住自己的心,让它可以满溢也可以清空,那么不管我们碰到的问题是来自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世界,我们都不会受到伤害。事情原来如此简单,“求人莫如求心”,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困惑或痛苦时,听从内心的声音吧,“心”会告诉我们一切,引领我们一切。做到清心委实不容易。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本性,返璞归真的本性,现在的人们渐渐在浮躁之中丧失了这种可贵的本性,甚至在争名逐利之中主动地抛弃了它,而在翻然悔悟的时候,心里已经没有一丝空间能够清理了。
清心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尤其在人到中年以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过着忙碌的生活,天天处于竞争和紧张的气氛里,压力之下,心理难免失衡。另外,形形色色的诱惑,又使人内心躁动,巫卧不宁。人们热衷于追求种种欲望的满足,心里头无论是春夏秋冬、晨夕日夜,总是处于发热的状态。久而久之,失落感、挫折感、抱怨、憎恨、嫉妒就将汇成一股狂潮,冲进我们原本宁静的精神家园,把我们的心卷进浑浊的欲海里。所以,现代人很少有凉适的喜悦,清心的自在。比较而言,现代社会比过去的农业社会复杂得多,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如过去清幽,作息不像以前那么规律,心境不如过去那么清闲,用心更不若往昔那么纯朴。所以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的环境中,上班穿插于电脑、资讯之间,下班在商场、超级市场打转,回到家又有电视。生活空间被这些东西填满了,忙碌、紧张、焦虑是生活的常态。
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不宽容的。
我们身边,离婚率不断攀升,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自杀事件更加频繁,其他的如虐待动物、网络恶搞等新闻更是家常便饭。各种心理疾病不断显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不过是轻重缓急的区别。许多人感到空虚,感到焦虑不安,感到烦闷,严重的要进行心理指导和药物治疗。
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现在我们需要用药物来控制自己的心。
人的本性是追求纯朴清静的,现在我们却生活在一个扰攘不安的环境之中;人性是偏向和平单纯的,现在我们却置身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物欲重于一切的复杂社会。所以我们的心理有了不适,生活出现了不协调,精神生活也有了困扰。
当下,现代人自救之道不再是创造物质,而是回归精神生活。在清心与自在中,才可能真正懂得享受富饶的生活,创造福祉。
如何才能清心?清心不是要回到过去的时代,模仿那个时代的生活模式,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韩愈说:“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这种生活虽然美好,但早已离我们远去了。我们又怎么可能追随陶渊明“归去来兮”那样,“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我们连田园都没有,哪有那种清静隐居的地方呢?
但是我们还是要归去,向单纯清净的本性归去,向宁静致远的快乐归去,向清心自在的心灵家园归去。在内心保留这么一个地方,没有纷扰、没有欲望、没有怨怼的地方,让我们在疲惫的时候可以归去。我们既无法脱离现代社会,就要自然地面对它,不是消极地应对,而是积极地找寻快乐。无须离开红尘滚滚,高新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与清心并不敌对,只要平衡就好。在行为上是人世的,在内心追求上是出世的。要做事、谋事,但不要强求、攀比和多欲,在内心涤荡掉那些困扰我们的东西,让内心丰盈而无纷扰,充实而不烦乱。营造一种清心的生活,这种精神生活能使我们彻底地感受到生活的喜悦与轻灵。不要追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要让自己到晚年才体会清心的快乐,不要把清心变成期许,而要做到“清心好见性,自在步红尘。”
清心不是空心,而是清醒与单纯的心理生活。一个人能不被物欲和成见所迷就是清心。唐朝临济禅师说:达摩自西天来,就是为了寻找一个不被物欲所迷的人。一个不被迷惑的人总是自由自在,喜悦活泼,过创造性的生活。
清心就是清静之心,当一个人不被外境所迷惑,不被物欲牵着走时,就能看到真相,就能平静地因应自如。清静之心使我们头脑清楚,让我们的情绪稳定,引发我们品触到恬淡的喜悦,更能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与丰足。
“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道家讲:“无为白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物欲横流,与其焦躁烦恼,患得患失,倒不如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心灵的清静是一剂功效奇特的良药,它能在将我们从欲海中解脱出来的同时,沉淀出我们生活中的浮躁、虚荣、鄙俗等人性的杂质。清心是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完满内涵的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