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心态感悟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的中外各界名人关于心态的85篇精彩文章,是他们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内容涵盖为什么塑造积极心态,怎样拥有积极心态,取得成功应该具备怎样的心态,如何看待成败得失以及怎产远离黑色心态等。
阅读本书,能感受他们机智的语言、智慧的头脑,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所吸引,帮助我们拥有成功的心态。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心态感悟 目录
第1辑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人人皆可为国王
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调整好适当的心态
上帝的礼物
快乐生活比**重要
简单的心
心态是金
“没有”的快乐
如果我是你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心态决定人生
生命中不能承受
第2辑 成功失败平常心
积极向上的心态
把阳光加入想象
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
生活是美好的
人生的行李
热爱生活
改变心态,就能改变自己
永远25岁
找个合适的口头禅
成功失败平常心
生命的出口
第3辑 快乐藏在自己的内心
笑的潇洒
为失败而笑
快乐藏在自己的内心
让自己天天快乐的秘诀
什么都快乐
关于好心情
与友人谈快乐
快乐是财富
传递快乐
我要笑遍世界
优哉游哉
轿夫的快乐
第4辑 放下,放下
学会服气
人生在世
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
生命如花
谈摆脱
也谈人生的意义
平凡的境界
黑白之间的屋檐下
宁静
为自己减刑
寂寞
淡之美
“怕羞”问答
第5辑 要生活得惬意
邓小平在江西的劳动生活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愿生生世世为矮人
要甘于寂寞
要生活得惬意
解脱
居里夫人的快乐生活
老天要我休息一下
第6辑 烦恼只是投影
我恨我不能如此抱怨
保持惊奇
认清“辛苦”的本质
宠辱谁能不动心
不要烦闷
烦恼只是投影
如水心态,似云精神
看守心灵之树
塑造阳光心态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两条路
第7辑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
西贝儿的快乐计划
美腿和丑腿
困难永远只有一个
像蘑菇那样成长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亮出你自己
第8章 把忧虑撵出你的思想
别被一个念头杀死
培养一种业余爱好
把忧虑撵出你的思想
我永远不再自怜自贱
克服“挫折心态”
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
妒忌别人与被人妒忌
谈自信
自卑与自负
妙用劣势
解除心理枷锁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名人心态感悟 节选
第1辑 从容品尝生命的滋味
人人皆可为国王
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国之财任其索用,一国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古往今来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国王生活的状态也成了一般人追求的*高标准。
但是不要忘了一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尽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间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了它。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这时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而《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懂得小有小的好处,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成大事。就是在君主制度的社会里,王位也不是所有人的选择。明代仁宗皇帝的第六世孙朱载靖,就曾7次上疏,终于辞掉了自己的爵位。他一生潜心研究音乐和数学,他发现的“十二平均律”传到西方后,对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量子理论作出贡献的法国人德布罗意也出身于公爵世家,但他不要锦衣美食,终于在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下,人们的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都变得多元化了。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高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国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国里尽享着自己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他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内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得到一种王者的回报。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这大约是人生*低潮*无奈的时期吧。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然会有追随者,仍然可以为王。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但是在歌楼妓院、勾栏瓦肆的王国里他成了国王——词王,“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这个王国有多大。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但就是这样一个“钦犯”,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驻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歌迷就冲到台上要签名、要拥抱。一次爬香山,在山脚下一位年轻人用草编成蚂蚱、小鹿之类的小动物,插满一担,惹得小孩子和家长围成几层厚厚的圆圈,很有拥兵自重的威风。等到登上半山时。又见许多人挤在一起围观,一个老者在玩三节棍,两手各持一节细棍,将那第三节不停地上下翻挑,做出各种花样,人们越是喝彩他越是得意。在这个山坡上临时组建的三节棍小王国里,他就是国王。
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不知是由于天性中的忧郁、孤独,还是因为成长的受挫、痛楚。有一段时间,我心里时常会冒出许多有关生命的疑惑。而那时。我的外祖母已年届八十,银发飘飘,说话气喘吁吁,走路时双手不停地哆嗦,像被巨大的无形之手牵引着。但她却像一棵顽强的老树,勤勉地活着.将慈爱的笑容给予她所爱的人。
外祖母常说活着的理由有一万零一条,所以她才留恋生命,留恋那晒进来的满房间的阳光。当我追问她究竟那一万零一条理由是什么时。她总是笑而不答,并让我自个儿去寻找答案。
我果真去准备了个本子,到处找人攀谈,请他们说出活着的理由。很快,那些理由铺天盖地而来:
有个常来送信的邮差说,他活着是为了亲人,他爱他们,要与他们厮守,共度长长的一生;有个邻居是大学生,他说活着是为了荣誉和生命的尊严;我还问过一位陌生的过路人,他说为了不白白来人世一趟,他要到处走走、看看,跋山涉水,去领略生命中的许多潜藏的景观,这就是他活着的理由。
*难忘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少女,她长着圆圆的白白的脸,走路都已经软着膝盖了,还常常出来坐在树下,倾听鸟儿的歌唱。她起初并不知晓自己的病情,后来有人说话不慎露出了口风,少女却没有为此哭泣,而是更长久地坐在树下,抱住她爱的树。很久很久以后,人们才发现她在树干上刻下三个字:我要活。
渐渐的,我那本子上记载的理由已有数百条了。过了一年,又变成了数千条。虽然远不及外祖母所说的那般浩瀚,但字里行间的真挚动人,却足以说明:热爱生活、善待他人、怀有追求,是多么明智和高尚的选择。
随着阅历的增加,那个本子密密麻麻地记载了无数个活着的理由,它层层叠叠,甚至有的还相互重合,但它们中间熠熠闪光的便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黎明,有了企盼,有了转机,有了续写未来的可能,有了对生命价值的思索,有了创造奇迹的起点。
然而,并非人人都能眺望到希望,因为希望总在遥远的前方,具备放眼长望的能力的人才能看到它。我曾听一位身世坎坷的少女谈及,16岁那年她遭受了一次巨大的不白之冤,她发誓说,如果第九十九天她还讨不回清白,就毁灭自己。可到第九十天时,她看到了希望,及时修正了誓言。结果,她抗争了整整一年,终于得到了公正的结局。
断断续续好几年,我都认真地搜集着一条条“理由”,终于有一天,我不再热衷于这方面的抄录,而且,我估计,也许那样的理由已达到了一万条。
就在这时,外祖母病危,我赶到医院去看她。当时,她定定地睁着眼,侧着双耳,专注而又陶醉地聆听着什么。我悄声问她在听什么美妙的声音。
外祖母喃喃地说:“我在听心跳的声音。”
这何尝不是世上*美的仙乐呢?生命多么辉煌灿烂,多么值得去珍惜。
我流着泪,郑重地将这**万零一条活着的理由镌刻在心中,永远,永远……
调整好适当的心态
谦虚是一个人在认识自我时,首先必须具备的心态,因为人一骄傲就看不清真相。只有谦虚的时候,我们才会退后一步,去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缺点又比了解优点更为重要,因为缺点是一种拖力,会拖住我们的脚步,使我们无法往前迈进。一个人若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化解这个拖力,则向前奋斗的力量就会增加,这也就是“化阻力为助力”。
敬畏则是对未来的一切保持开放,因为人生毕竟只是“过客”,所以必须做到不执著。有一句话说得好:“我是过客,而不是归人。”通常我们到海外旅游,都会有过客的心态,因而对当地发生的事情不太关心;一旦回到了祖国,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归人,对这里所有的事情十分在意。
然而这种关心也只是相对的,我们的生命相比整个宇宙来说,只是一个过客而已。人的生命有开始也有结束,这个世界只能收容我的身体,却不能收容我的心和灵。尤其是灵这一部分。伊斯兰教中有一个观念:人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借用”。譬如我住在一栋房子里,这栋房子不过是我暂时借用而已。我们所能拥有及把握的东西是非常少的。如此常怀敬畏之心,就能够认识到,生命不过像是沧海一粟。因此,凡事不要太过于自我膨胀。
常怀谦虚和敬畏的心,比较容易脚踏实地,也才能够认识自己。换言之,谦虚和敬畏是对待自己的基本心态。
其次,要在了解与宽容之间不断成长。法国有一句谚语:“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一个人如果能够完全了解一件事或一个人,自然会表现宽容的心态,因为真正理解的话,就会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是完全邪恶的。有些人说:“了解以后,才会宽容。”这就是我们所谈的第二步。
对待自己也是一样,我们要多了解自己,并且多宽容自己。我在一本书中读过一句话:“不肯原谅自己才是一个人所犯*大的过错。”人在一生中难免犯下许多过错,然而犯错之后,要承担责任,还要能够原谅自己,让自己重新开始。如果永远不肯原谅自己,那么这一生就没有希望了,并且对于曾经犯的过错,也不再有补偿的机会。
因此,无论是对己或对人,都要有同样的了解与宽容,才能够保持创新的勇气。“创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人往往习惯于自己生活的牢笼,受困于基本的生活模式中。创新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不管过去如何,我们都要给自己机会重新开始。
*后一点,我们要培养好的习惯。不好的习惯可能会变成牢笼,限制住自己,好的习惯却能够给我们一种安定感,因为有习惯就好像有轨道一样,有轨道才能够走得较远。很多习惯要从小养成,譬如“读书”,读书没有特别的秘诀,如果每天都读一点书,长期下来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思考自然变得比较开放也比较丰富,碰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想得比较周到,将平日所学习的观念应用在行为上。这是在知的方面。培养好习惯。
如果能把书中的观念,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经验越来越清楚,*后甚至变得清澈透明,这就是“看透自己”。看透自己之后,就不会每次遇到烦恼,都沉沦在同样的惯性之中,而束手无策。这里所强调的,是一种“反省”的工夫。
在情方面培养好习惯,是可以验证的。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或者不善于表达情感,可以借由培养习惯,针对特定对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善意。首先我们要了解对方的喜好,然后针对他的喜好去建立一种行为模式,一旦建立了这种模式,并形成了习惯,自然能让他感受到你的善意。对自己而言,这样做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在意方面也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意志上的习惯是指定期让自己的
人格特质有所提升。以我而言,每隔几年会为自己设定座右铭。有了座右铭之后,等于是在意志上出现自我要求,期许自己能够在几年之内达成座右铭的目标。譬如,我年轻时选择的座右铭是:“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要改变命运,先改造性格。”接着我分析“性格”为性向与风格,其中,性向是天生的,而风格是后天的,可以由学习来调整。我学习正确的人生观念并且培养自律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感觉自己的人生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了。
总之,在知、情、意三方面,以及具体的生活内容上,都要设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起步的心态从谦虚和敬畏开始,进展到了解与宽容,*后要培养好的习惯。这样一来,自我走上比较正确的轨道,可以往成长的方向发展了。
上帝的礼物
四位野外探险爱好者在一次长假中到原始森林中游玩,他们计划在原始森林中跋涉一周,然后回到平原地带。
进入原始森林的那天,风和日丽,一切显得十分宁静。他们的心情也很舒畅,一路上有说有笑,原始森林边缘的美丽景色让他们叹为观止。
随着走向森林的纵深,路况越来越差,树丛越来越高,*后路消失了,阳光也被参天的大树遮住了光线。他们进入了一个阴暗、瑰丽、充满神奇和危险的莽原之中。原始森林在他们面前展现出它的神秘,周遭死一般的安静让他们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兴奋,这是从来都没有体验过的快乐。第四天,他们闯入了原始森林的浓雾区,凭野外生存知识,进入雾区是很危险的。但他们却轻信了自己的判断力,第五天的时候,他们感觉到在森林中迷路了。
每个人都知道,在原始森林中迷路意味着什么。他们在越来越浓的大雾中寻找方向,企图走出雾区,这样的努力进行了七天,但一次又一次地全都失败了。绝望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在累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祸不单行的是,一位同伴在涉水时被急流卷走,他恐怖的“救救我”的呼声,只在眨眼之间就被咆哮的急流淹没了。
他们被大森林捉弄了。食物吃光了,水也用尽了,死神一步步向他们逼近。
为了活下去,他们凭以前学过的野外生存的知识辨别可以食用的植
物,从树叶间寻找可以饮用的露水,一天天地维持着体力。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在浓雾区跋涉,企图冲出它。但*终总是回到几天前他们露宿的地方。
他们真的绝望了,有一名队员开始喃喃自语,然后又哭又笑,他们不愿再做这样徒劳的努力。
有一位叫韦伯思的队员不想在这里等死,他回忆着这10多天走过的
路,决定再试一次。
可同伴们却不再听他的,他们躺在树林中,已经丧失了勇气。
第二天,韦伯思走了,过了许多时候,韦伯思却回来了,他大声喊:“天哪,我们有救了,我发现了一个酱鱼罐。”韦伯思手中晃动着一个蓝色的空罐头。
三个人抱在一起,激动不已。这说明这个地区有人来过,离平原地区已经不远了。
韦伯思把这只空罐随身带着,用一根细绳拴在他的腰间。在以后的20多天艰难跋涉中,每当同伴在企图倒下不再起来时,韦伯思就会摇动着那只宝罐,说:“嘿,这可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已在森林边缘了。”
第50天,他们带着那只空罐走出了原始森林。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们会活着,在这之前,救援人员多次进入森林纵深处,都没有发现他们。
韦伯思和同伴们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们说创造这个奇迹的是这只空罐。
可记者奇怪,在原始森林里,怎么可能有酱鱼罐呢?
韦伯思笑着说:“也许这真的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可真实的情况却是,这只酱鱼罐是韦伯思遗忘在背包里未食用的。他撕去了标签,对同伴们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只空罐救了三个人的生命,有人提议让他们进行拍卖,但被他们拒绝了。因为这只空罐与他们的生命已不可分离,比任何东西都要金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