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360 本书特色
肿瘤真有那么神秘?那么可怕吗?
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肿瘤防治信息和市面上林林总总的防癌抗癌读本,读者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从中真正了解、认识肿瘤呢?
一本为你揭开肿瘤神秘面纱,360度了解肿瘤的权威读本。
本书是曾益新院士率领国内**肿瘤防治中心的一线肿瘤专家编写的肿瘤科普读本。书中解答了新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关于肿瘤的热门问题,科学、360度解读肿瘤。
权威: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主编
全面:360度解读肿瘤
实用:科学、通俗易懂的肿瘤科普知识
肿瘤360 内容简介
含有“化学物质”的食物对身体有害吗?
“纯天然”的食物一定对身体有好处吗?
“酸性体质”的人易患癌吗?
肿瘤为何会耐药?
传家的不都是宝,你知道哪些是高遗传风险的癌症吗?
什么是辐射?辐射有危险吗?
饮食中的致癌物从何而来呢?
有哪些食物具有抗癌作用?
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引发肿瘤呢?
可以彻底摆脱肿瘤遗传的宿命吗?
曾益新院士的*新力作,360度为你科学解读肿瘤。
肿瘤360 目录
chapter 1 360° 看肿瘤
由来已久——关于肿瘤的记载
瘤与癌——良性和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地图——恶性肿瘤的分布
世界范围恶性肿瘤的分布
我国恶性肿瘤的分布
癌之初 性本恶——恶性肿瘤的特征
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肿瘤标志物
有规范 有个性——肿瘤的治疗现状
chapter 2 病从天降—— 致癌因素
艰难的探索——前人对癌症病因的探索
古代中国人对癌症病因的探索
古代西方人对癌症病因的探索
已有的证据——癌症病因的现代研究成果
研究癌症病因的方法和实验模型的构建
环境致癌因素
人体遗传因素
避免过度警惕的生活——解开困扰我们的生活问题
含有“化学物质”的食物对身体有害吗,“纯天然”的食物
一定对身体有好处吗
“酸性体质”的人易患癌吗
什么是辐射,辐射有危险吗
chapter 3 宿命之说—— 肿瘤遗传
内忧与外患——癌症发生与遗传风险
传家的不都是宝——高遗传风险癌症
乳腺癌
结直肠癌
其他肿瘤与遗传
患癌风险早知道——肿瘤相关基因的快速检测方法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外显子测序
全基因组测序
遗传诊断的应用—— 基因芯片
chapter 4 不容错过的蛛丝马迹—— 肿瘤早期症状
深藏不露的秘密——肿瘤早期症状的特征及意义
全身总动员——肿瘤常见的全身早期症状
生命体征的变化
非生命体征的早期全身症状
决定成败的细节——肿瘤常见的局部早期症状
局部肿物
溃疡
瘙痒和皮疹
黄疸
疼痛
出血
压迫与阻塞
预警信息早知道——肿瘤早期症状的监测
chapter 5 医生的第三只眼—— 肿瘤影像学
能透视的眼——x线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x线检查中的防护
x线在肿瘤中的应用
能扫描的眼——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ct检查技术
ct检查应注意的问题及造影反应的处理
ct诊断在肿瘤的临床应用
能看到立体回声的眼——超声成像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超声图像特点
超声检查技术
超声诊断的肿瘤临床应用
能看到磁场的眼——磁共振成像
mri基本原理与设备
mri图像特点
mri检查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mri诊断的临床肿瘤应用
能看到放射性物质的眼——ect和pet-ct
ect成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pet成像特点与临床应用
chapter 6 肿瘤细胞的旅行—— 肿瘤转移
旅行线路——肿瘤转移途径及转移机制
肿瘤转移途径
肿瘤转移步骤
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种子”与“土壤”学说及转移
生态位的概念
emt、met与肿瘤转移
旅行的驱动力——肿瘤转移相关基因与肿瘤转移
促肿瘤转移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mirna与肿瘤转移
发现目的地——肿瘤转移的诊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
各种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检查
破解旅行的意义——肿瘤转移防治前景
chapter 7 因为多变所以更邪恶—— 肿瘤为何会耐药
药物的转运或摄取过程障碍
药物的活化障碍
药物在细胞内的存留时间短及胞内灭活快
靶酶量的增加及靶基因扩增
基因突变、受体或靶酶的构象改变
替代途径增强
受损dna的切除修复增强
emt与抗药性
多药抗药性
细胞膜蛋白质与mdr
细胞质、细胞核蛋白质与mdr
chapter 8 各显神通—— 肿瘤治疗手段
摧毁式打击——手术治疗
手术的作用
手术的准备
不分敌我的战争——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的作用
化学治疗周期
化学治疗药物给药途径
能治病的射线——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种类
肿瘤360 作者简介
曾益新,研究生教材《肿瘤学》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主编,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Cell Cycle等杂志编委,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兼职教授。曾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十大创新人物”、团中央“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积极参与我国医改工作,受聘为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担任中国科学院“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项目负责人、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医学模式转换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组首席专家,组织专家编写了《我国医疗体制的现状和改革的建议》、《医学模式转变与医疗体系完善研究报告》和《关于在我国基层设立10万特聘全科医师的建议》等系列研究报告,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