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余嘉锡古籍论丛

  2020-05-30 00:00:00  

余嘉锡古籍论丛 本书特色

《余嘉锡古籍论丛》:“文津文库”主要辑录清末民国时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书目版本类经典著作,兼选建国后点校、整理的历代重要论著,清末以来的各类论著,近年随传统文化研究热潮的到来,有不少得以重新刊布。但没有或较少重刊重印,读者需要而不便查找的也所在不少。我社辑录其重要者,定为文库,重新录排、整理,统一装帧,陆续出版,以继传承流布之责,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书目版本各类,主体颜色分别设为绿、黄、蓝、绛四色,以使读者一目了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名书目文献出版社,1979年成立。1996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改为现名。本社是文化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央级出版社。2009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首次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定为一级出版社,并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建社三十年来.通过与各图书馆密切合作,形成了两大专业出版特色:一是编辑出版图书馆学和信息管理科学著译作,出版各种书目索引等中文工具书:二是整理影印中文古籍等各种稀见历史文献。此外还编辑出版各种文史著作和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本社设有社长总编办公室、财务部,历史文献影印编辑中心(下设文史编辑室、古籍影印编辑室、民国文献影印编辑室)、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室。中华再造善本编辑室、营销策划部、发行部、储运部等部门。

余嘉锡古籍论丛 目录

古籍校读法绪论卷一 案著录一 诸史经籍志皆有不著录之书二 古书不题撰人三 古书书名之研究四 《汉志》著录之书名异同及别本单行卷二 明体例一 秦汉诸子即后世之文集二 汉魏以后诸子三 古书多造作故事卷三 论编次一 古书单篇别行之例二 叙刘向之校雠编次三 古书之分内外篇卷四 辨附益一 古书不皆手着书册制度补考序杀青缮写书本笺卷子素贵纸贱糊缝唐人写书纸黄纸写书乌丝栏界行装背补书书袠叶子旋风叶册叶蝴蝶装粘叶古籍序跋《聚乐堂艺文目录》考《巴陵方氏藏书志》序《藏园群书题记》序《黄顾遗书》序《积微居小学金石文字论丛》序《述也是园旧藏古今杂剧》序《四库提要辨证》序《内阁大库本碎金》跋跋旧钞本《中兴馆阁录》《新续古名家杂剧》跋书《章实斋遗书》后书《仪顾堂题跋》后《王觉斯题丁野鹤陆舫斋诗卷子》跋跋《施愚山试鸿博后家书》跋《王石腥父子手稿》王西庄先生《窥园图记卷子》跋“读已见謇骞”随笔一、引书记书名卷数之始二、谢承《后汉书》三、辨谢承《后汉书》传本之有无四、《世本》五、《柳氏家学录》六、邵思《姓解》七、《论语》注家八、唐集贤院藏书之法九、《宋诗纪事补遗·麻革传》十、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佚文十一、[嘉庆]《一统志》十二、《水游传》之俗语十三、汪中李慈铭之自序十四、洪亮吉之地理学十五、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六、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余嘉锡古籍论丛 节选

《余嘉锡古籍论丛》收录余嘉锡先生所著《古籍校读法》(又名《古书通例》)、《书册制度补考》等论著及有关古籍的序跋论述三十余篇。内容关涉古籍校读的方法、古籍的流传、古代书册的制度沿革等。考证缜密,论述详博。余先生字季豫,湖南常德人,生于1883年,卒于1955年,是古典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平生读书甚广,著述颇丰。着有《目录学发微》《世说新语笺疏》《四库提要辨证》等书。《余嘉锡古籍论丛》所收《古籍校读法》据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年间北平辅仁大学铅印本重排,余则根据中华书局1963年版《余嘉锡论学杂着》重排。需要说明的,一是余先生学问博大精深,征引书文信手摘来,故此次对书名号的标注难免有漏标错标之处。二是所引书名多简称缩写,未予补齐,如《书钞》《御览》之类。三是我们对原书排版的个别错漏字做了修改。先后参加《余嘉锡古籍论丛》审校、文字工作的有本社编辑罗瑛、耿素丽、孙彦、南江涛、赵螈、于春媚等,中华书局的朱锡遵参加了部分书稿的文字校对工作。

余嘉锡古籍论丛 相关资料

向所编校,有但定其篇第者,如《管子》《孙卿》之类是也。有并改其章次者,如《晏子》是也。又有合同类之书数种,离合其篇章,编为一书者。《战国策书录》曰:“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其皆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夫除去复重,尚得三十三篇,而以国别者仅八篇,是其体例不同,以书之性质言之,则曰“国策”、“国事”、“事语”;以书之形式言之,则曰“短长”、“长书”、“修书”,是其书名不同。此不但不出一人,亦本非一书。然向以其皆战国游士之策谋,便可都为一编。向所编《楚辞》,亦《国策》之类。况诸子之书,源出于一人,同为一家之学者乎?将以防简策之散佚而使后人有以窥见古人学术之家,合而编之,正辨章旧闻之大者。此所以《孙子兵法》八十三篇为一书,不以十三篇别着于录;而《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同为《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而入之于道家也。至刘向所序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皆出一人亲手所著者,更无论矣。扬雄所序三十八篇,乃班固所续入,故不引。乃章学诚谓“《汉志》之疎,由于以人类书,不能以书类人”,又谓“《孙子》八十三篇,用同而书体有异,则当别而次之,任宏部次不精,遂滋后人之惑”。见<校雠通义)卷三。案:<汉志》云:“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果若所言,则著录《晏子春秋》,当以中书十一篇为一书。太史书五篇,以及臣向书一篇,臣参书十三篇,又皆各为一书,不必除复重,亦不必以中外之书相定,而刘向之次序群书,皆为多事矣。何者?《史记》所载,与今世所传之《孙子》十三篇,乃其别本单行,犹之中书<晏子》十一篇也。且果若所言,则《孙卿》乃儒家,不当有赋篇;《韩非》乃法家,不当有《解老》《喻老》;《墨子》乃墨家,不当有《备城门》以下诸篇,皆兵书。而后人之编丛书大全集者,皆在所必禁矣。

余嘉锡古籍论丛

http://book.00-edu.com/tushu/ld1/2020-06-01/238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