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少儿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宋应星:百工科技的集成者

  2020-05-12 00:00:00  

宋应星:百工科技的集成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 古代科技百科《天工开物》的成书之路 融入大量历史背景知识,丰富的插图与生动的故事相得益彰 内文排版疏朗,轻盈便携;封面烫金印制,高档大气

宋应星:百工科技的集成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故事书,传主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古代中国轻视科学技术,读书人一心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宋应星却非常重视实用学问和科学技术。他通过考察与实践写出了一部科技百科《天工开物》。这部书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高度评价。宋应星不只是一个科学家。他身处动荡的晚明时期,对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有深刻见解,对普通百姓的困苦非常了解。他写的政论也很有价值。

宋应星:百工科技的集成者 目录

前 言

1. 宋应星出世的时代

2. 宋应星的家庭

3. 求学之路

4. 漫漫科举路

5. 教学与研究的生活

6. 不安的晚年

7.《天工开物》

宋应星小档案


宋应星:百工科技的集成者 节选

宋应星回到家中,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家食之问堂”,来表明自己看破科举的心境。 “家食”二字,出自《易经·大畜》,原文是“不家食,吉”。意思是说,要妥善地使用做官的俸禄,让有贤德的人不必在家中自食其力,也就是为政者要能举用贤能的人。 宋应星在这里是刻意采用了相反的意思,一方面用来表达对时局与科举舞弊的感慨,一方面更用以勉励自己,不再追求官场的俸禄,在家做个普通人,研究自食其力的学问,也就是农业和工业技术的学问。 尽管能够认清现实,宋应星还是消沉了好一阵子。加上父亲宋国霖、母亲魏氏在两年间相继过世,家中又添丁,对早已衰落的宋家而言,经济上的负荷越来越沉重。 种种生活的压力压在宋应星的身上,他知道,不能够再这样一蹶不振了。 哥哥宋应昇受到地方官府的荐举,到浙江桐县担任县令去了。为了生活,他也决定像哥哥一样,谋得一个官职来养家糊口,并且可以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进行民生实用学问的研究工作。 崇祯七年(1634),宋应星在离奉新不远处的分宜县谋到一个教谕的官职。教谕是管理县学的小官,薪俸也很微薄。不过,这段时间,却是宋应星一生中极重要的时期。他*有名的作品《天工开物》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写成的。 在县学中担任教育二十名学生的工作,以他的学识见闻而言,自然是轻松愉快的。靠着这一份微薄的薪水,虽无法锦衣玉食,但至少可供一家温饱。他渐渐地安于这样的平凡生活,还利用闲暇的时间,专心做研究、写文章。他将先前五次北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和访谈考察的笔记重新整理,并利用县府的图书资料加以印证研究。 另外,他仍保有一颗警醒的心。尽管生活并不如意,他也没有失去读书人的理想和气节。看清社会、政治环境的黑暗与朝廷的腐败后,宋应星已经不再是一个只懂得舞文弄墨,不了解民间疾苦的书生了,他已经能深深体会到百姓的困苦。他十分欣赏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用这样的态度,一面钻研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学问,一面关心天下人的事。他不时听说国家的种种内忧外患,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想到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心中激荡不已的他吟诵起《离骚》中的句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有一次,他受邀到一位当官的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家布置得十分华贵,摆放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精致花瓶。向来对各种器物观察敏锐的宋应星,马上就发现这些花瓶的质地、形制、上色、烧制各不相同,于是便兴冲冲地和朋友讨论一番:“您收藏的这些花瓶各有各的特色,令人目不暇接。您可以为我介绍一下这些花瓶在制作上有什么巧妙之处吗?我实在很想知道!” 没想到,朋友却当场泼了他一盆冷水:“我是个读书当官的人,怎么会有时间和心力去了解这种雕虫小技?我研究的可是经世治国的学问。像这种凡夫俗子、贩夫走卒做的手工艺品,只要有钱,多好的东西都买得到,何必知道怎么制作呢?宋贤弟,我劝你还是别把心思放在这些东西上,好好努力,再次进京考试。等到像我一样金榜题名的时候,这种东西,你要多少就有多少。”朋友一脸不以为然地说。 原本兴致勃勃的宋应星,听了朋友这一席话,才发觉自己的观念与朋友的完全不同。宋应星强忍着不满情绪,匆匆告辞。一想到因为科举及第而任高官的友人,对于读书的认识竟是如此功利肤浅,他就觉得很气愤。读书人不重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只知道要读死书以谋取官位与财富,无怪乎没有人重视百姓的疾苦。

宋应星:百工科技的集成者 作者简介

王宇清,统计学专业出身,后又转而学习儿童文学,爱好阅读,童心未泯。

宋应星:百工科技的集成者

http://book.00-edu.com/tushu/se1/202005/206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