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2020-08-07 00:00:00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篇总论,介绍了我国药物的起源和沿革,并重点说明了有关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下编各论,是各种药物的介绍。收载药物210种。按照药物的功用,予以分类,如解表药、涌吐药等。在每类药物之前,冠以概说,说明本类药物在功用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各种药物之下,列有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形态、炮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项,均以中医的理论体系来说明各该药物的临证应用问题。在每类药物之后,又列有功用归纳简表,以帮助读者了解该类药物的主要内容。所列药名旁括号内的小字,如“本经”、“纲目”等字样,即表示该药的原出处。本书适合中医药初学者和对中医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内容简介

  ★ *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 人人都能读懂的当代精华版《本草纲目》!   ★ 1958年至今累计销售超过400万册   ★ 编写团队力量强大、水平高深,编撰态度严谨:参编者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临床大师,既熟读中医典籍,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悬壶济世多年,临床经验颇丰。参编者不计个人名利,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中医典籍的独到理解和毕生积累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写就出来,与大家分享。   ★ 书中内容精炼:收载临床*常用的中药210味,每味药按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炮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配伍】【用量】【禁忌】作概要介绍。   ★ 书中文字浅显易懂,观点独到,经验独特   ★王永炎 朱良春 陈可冀 李振华 李济仁 张学文 周仲瑛 徐景藩 联袂推荐   想要全景式了解中药,请读《中药学概论》!   想要系统地学好中药,请读《中药学概论》!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目录

上篇 总论
 **章 中药发展概况
  **节 中药的起源
  第二节 历代本草简介
 第二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
  **节 命名
  第二节 分类
  第三节 采集
  第四节 贮藏
 第三章 中医基本理论概念
  **节 阴阳五行
   一、阴阳
   二、五行
  第二节 脏象
   一、脏腑
   二、经络
   三、营卫气血
  第三节 诊法
   一、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二、八纲四诊
 第四章 中药运用的基本规律
  **节 性能
   一、四气五味
   二、升降浮沉
   三、补泻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配伍
 第五章 中药的炮制
  **节 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第六章 制剂和剂量
  **节 制剂
  第二节 剂量
 第七章 禁忌和服药法
  **节 禁忌
  第二节 服药法
下篇 各论
 **章 解表药
  **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二章 涌吐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渗湿逐水药
 第五章 祛风湿药
 第六章 祛寒药
 第七章 祛暑药
 第八章 清热药
 第九章 止咳化痰药
 第十章 理气药
 第十一章 理血药
 第十二章 补养药
 第十三章 芳香开窍药
 第十四章 安神镇惊药
 第十五章 固涩药
 第十六章 消化药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第十八章 外科药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节选

★ *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 人人都能读懂的当代精华版《本草纲目》!
★ 1958年至今累计销售超过400万册
★ 编写团队力量强大、水平高深,编撰态度严谨:参编者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临床大师,既熟读中医典籍,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悬壶济世多年,临床经验颇丰。参编者不计个人名利,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中医典籍的独到理解和毕生积累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写就出来,与大家分享。
★ 书中内容精炼:收载临床*常用的中药210味,每味药按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炮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配伍】【用量】【禁忌】作概要介绍。
★ 书中文字浅显易懂,观点独到,经验独特
★王永炎 朱良春 陈可冀 李振华 李济仁 张学文 周仲瑛 徐景藩 联袂推荐
想要全景式了解中药,请读《中药学概论》!
想要系统地学好中药,请读《中药学概论》!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相关资料

  ★《中药学概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系统中药教材,畅销半个多世纪,累计销量超过400万册!   ★《中药学概论》是当代精华版《本草纲目》,是最好的中医药普及入门读物,五代中医药人读着“她”走进了中医药殿堂!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作者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等历史时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并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学校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名家云集,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培养并诞生了9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中药学概论-最好的通俗中医公开课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9/271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