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炳论文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了王德炳教授从医、从教几十年来所编写的论文。包括医学教育、电子显微镜标本制备及临床应用、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研究(国家九五攻关科研项目)三类论文的部分论文全文;以及临床论文、著作、译著等的标题。本书汇集了王德炳教授多年来的成果,希望对从事医学教育和临床的工作者有一定裨益。
王德炳论文选集 目录
**部分 医学教育
加强领导,深人研究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究总体报告
医学生通识教育的再思考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初步构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美国一流大学医科类学院管理与办学体制考察报告
农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生命力在于加强临床能力培养
由SARS所引发的对医学教育的思考
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的整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关于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
沉痛悼念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马旭院长
北京医科大学校长给陈敏章部长的复信
采取控烟措施建设文明校园
大陆医科大学校长赴台交流
走好创建“211工程”的**步
科学研究工作要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高等教育法》贯彻《高等教育法》
影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培养质量的制度因素分析
科研工作大发展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第二部分 血液病学的临床研究
一、电子显微镜标本制备及临床应用
一种快速脱蜡制备电镜样品的包埋方法
环氧树脂半薄切片脱树脂后HE染色,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的新方法
一种用HMDS代替CPD快速解决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干燥的方法
一种临床实用的快速电镜标本制备方法
一种用试剂盒检测血小板过氧化酶(PPO)的方法
用免疫电镜的方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及再生纤维的超微结构和胶体金标记
急性白血病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用电镜原位杂交法定位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
电镜下观察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分布
重组α一干扰素治疗毛细胞白血病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
人体白细胞介素受体及其在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
重组白细胞介素3诱导的人原始粒细胞长期培养的观察研究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的电镜观察诊断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免疫电镜技术对人垂体腺瘤细胞胞浆中分泌颗粒的鉴别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肝硬变及尿毒症等疾患患者红细胞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几种贫血性疾患红细胞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研究(国家“九五”攻关科研项目)
电脉冲介导的Tp0基因转移对正常及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在COS-7细胞及在小鼠体内的转移与表达
含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po的构建及表达
促血小板生成素基因在NIH3T3细胞中表达的定量调节
ReVTet—On系统调控血小板生成素基因表达的研究
钙离子在VP一16诱导HL一60细胞凋亡的作用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测定
强力霉素调控血小板生成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血小板生成素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
以杆状病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一种新方法
含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克隆筛选与鉴定
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载体的构建与体外表达
人巨核细胞Mpl受体再分布
MplMediatedElectronTransferResponse0fHELCells
Mpl受体介导的HEL细胞电子传递反应的变化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生成素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Tet一On基因表达系统定量调节荧光素酶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血小板生成素是人红白血病HEL细胞自分泌因子的证据
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共表达的意义
细胞因子对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调控
三、其他临床研究论文
急性多颗粒早幼粒型白血病——附14例报告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分析
SARS与免疫
外科手术病人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bcl—xL,mdr一1,mrp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患者持久性植活异基因骨髓一例报告
老年急性白血病340例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1例分析
血液免疫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
急性白血病患者胞苷脱氨酶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例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附文献复习
其他临床研究论文(仅收录篇名)
第三部分 论著
第四部分 译著
第五部分 获奖项目
王德炳论文选集 作者简介
王德炳(1937一),男,汉族,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历任助教、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1991—2000年任原北京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后,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长期以来,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和医学教育领导工作,对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发展和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做出贡献。专长内科血液病:白血病的基因诊断及治疗,巨核细胞造血调控及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社会兼职:第九届、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医药学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与合作中心理事会理事,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卫生部属(管)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原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会长,深圳产学研基地理事会理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医药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香港科技大学荣誉科学博士(2001年11月),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荣誉科学博士(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