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医寸口诊法

  2020-08-06 00:00:00  

中医寸口诊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脉诊理论讲解*为详细、推出创新理论*多的一部脉书,不仅适合基层中医师阅读,更适应于在校的中医药大学学生自学。书中推出了“脉轴理论、脉体四纲理论、象素理论、脉体形态理论、脉象通式”等创新型理论。

中医寸口诊法 内容简介

  传统医学的发展必须以继承为基础,有继承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中医寸口诊法》推出了很多创新型理论,诸如“脉体四纲理论、象素理论、脉体行态论、脉象通式”等。这些理论的推出,不仅使传统的脉诊理论通俗化了,还规范了诊脉推病的模式,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知识。

中医寸口诊法 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

**章?寸口诊法

**节?寸口三部

一、寸口释解

二、三部九候

第二节?寸口秘要

一、脉会寸口

二、寸口配属

三、综合运用

第三节?四纲理论

一、概说

二、内容

第四节?脉证分析

一、平脉病脉

二、象素提取

三、脉证分析

附:本章框架图(寸口诊法)

第二章?五脏脉论

**节?脏平脉

一、脏象

二、平脉通式

三、平脉分解

第二节?脏病脉

……

中医寸口诊法 节选

  《中医寸口诊法》:  (1)脉象分析  ①“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日肺病”:秋季时脉宜微毛(毛,浮涩而短),诸平脉皆宜“微毛而和”,故“秋胃微毛日平”。秋主燥气(燥脉涩),燥邪淫伤皮毛,皮毛又将燥邪传于肺,映脉则毛多胃少,故经日“毛多胃少日肺病”。  ②“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此乃“毛多胃少”之貌。不上不下(往来涩滞),与肺平脉之“厌厌聂聂,如落榆荚”相比,则过于涩矣;如循鸡羽(轻虚而涩),与肺平脉之“轻虚以浮,来急去散”相比,则少柔和矣。  ③“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为太过,病在外”:肺乃多气之脏,故经日“肺脉毛”,若得胃气之充和,脉则轻虚而软。其“中央坚,两旁虚”者,乃燥气入脉。燥气在上,伤津则失柔和,故映脉则“中央坚,两旁虚”。其两旁虚者,邪在脉中,胃气必虚,燥象之外皆见虚矣。此病肺脉象,虚中有实,故经日“此为太过,病在外”。  ④“其气来毛而微,此为不及,病在中”:其气来毛而微者,毛之不足,即肺气衰,故经日“此为不及,病在中”。  ⑤“太过则令人逆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愠愠然,悲郁之貌;病音,指喘息时喉下发出的呻吟声或痰鸣声。肺脉毛之太过者肺气躁而津液伤,伤则气涩而郁,故令人逆(气逆);肺附于背,故令人背痛;肺脉循胃口,肺气逆上而充于面,故其貌愠愠然而无光泽。肺气不足则宗气弱,弱则气少而不足以息,故令人喘;气不归原,旋动,故令人咳。津液伤则阴虚内损,气破血络上则喀血,故经日“上气见血”;气逆则痰浊上行,阴伤气躁,痰气粘着于喉管,故不能出,息则痰鸣,病苦则呻吟,故经日“下闻病音”。  (2)脉见微邪  经日“(肺脉)毛而有弦日春病,弦甚日今病”,脉解见“古医文3”。肺脉兼见春脉者,乃木之侮金,《难经》与《脉经》均称其微邪,若脏传则是“肝之乘肺”。脉见微邪,其病可治。  ……

中医寸口诊法 作者简介

韩冰凌,和的创立者。1996年他在贵州麻山腹地开展医疗扶贫,就是运用传统的中医疗法一个月内治愈了李盛荣二十多年的老胃病,一周内使患手足不遂近十年的王少清恢复了肢体功能,五日内使患中风半年之久的伍永明扔掉了双拐。他所创立的从物质形态领域揭开了针刺治疗疾病的奥秘,从人体及人体运动结构中总结出脉象分析中的诸多规律,不仅丰富了中医脉学的基础理论,还填补了中医脉象分析理论中的一页空白。韩氏认为,发展中医必须努力做到中药和针灸的

中医寸口诊法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9/270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