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急诊危重病学

  2020-08-06 00:00:00  

急诊危重病学 本书特色

  《急诊危重病学(第2版)》由急诊科、创伤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疾病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医师通力合作编写,对急诊科医师救治重症患者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对于所有希望了解急诊医学与重症医学交叉内容的临床医师而言,《急诊危重病学(第2版)》是一本实用工具书与参考书。
  《急诊危重病学(第2版)》总结了很多诊疗流程,可以帮助医师快:速做出临床决策;包含大量彩色插图,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展示技术细节。
  主要内容包括:
  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肺部疾病
  心血管疾病
  胃肠道和肾部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急诊危重病学(第2版)》由急诊科、创伤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疾病科、呼吸内科等多学科医师通力合作编写,对急诊科医师救治重症患者所**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总结。对于所有希望了解急诊医学与重症医学交叉内容的临床医师而言,《急诊危重病学(第2版)》是一本实用工具书与参考书。
  《急诊危重病学(第2版)》总结了很多诊疗流程,可以帮助医师快:速做出临床决策;包含大量彩色插图,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展示技术细节。
  主要内容包括:
  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肺部疾病
  心血管疾病
  胃肠道和肾部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血液和内分泌疾病
  感染性疾病
  中毒
  重症医学超声
  其他(包括营养支持、临终关怀、液体管理等)

急诊危重病学 目录

**部分概述
重症医学认证的历史和进展

第二部分 气道和通气支持
第1章 困难气道的解决方案
第2章 围插管期生理学
第3章 紧急外科气道
第4章 机械通气
第5章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第6章 撤机和拔管
第7章 无创正压通气
第8章 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
第9章 体外膜肺氧合

第三部分 肺部疾病
第10章 急性呼吸衰竭
第11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12章 重症哮喘和COPD
第13章 肺栓塞
第14章 纤维支气管镜

第四部分 心血管疾病
第15章 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监测
第16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17章 高血压危象
第18章 心脏骤停后管理
第19章 缩血管药物和正性肌力药
第20章 心脏手术术后管理
第21章 急诊科的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治疗
第22章 心包疾病

第五部分 消化系统及肾病
第23章 消化道出血
第24章 急性肝衰竭
第25章 慢性肝衰竭
第26章 急性胰腺炎
第27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28章 电解质紊乱
第29章 急性肾损伤
第30章 肾替代治疗

第六部分 神经及神经外科疾病
第31章 意识状态的改变
第32章 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管理策略
第33章 卒中
第34章 颅内出血
第35章 创伤性脑损伤
第36章 脊髓损伤
第37章 脑死亡

第七部分 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38章 危重患者输血
第39章 深静脉血栓
第40章 高血糖急症
第41章 重症监护室的血糖管理
第42章 肾上腺功能不全

第八部分 感染性疾病
第43章 重症疾病中发热的处理
第44章 危重症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原则
第45章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
第46章 医院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性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第47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48章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第九部分 中毒
第49章 中毒的救治
第50章 危重中毒患者
第51章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
第52章 水杨酸盐过量

第十部分 超声
第53章 床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诊科的应用
第54章 超声引导下的重症操作技术
第55章 容量状态的超声评估
第56章 肺部超声

第十一部分 特殊考虑
第57章 液体管理
第58章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第59章 治疗性低温目标温度管理:历史、数据、转化、急诊的应用
第60章 多系统创伤患者
第61章 休克的分类
第62章 儿童注意事项
第63章 危重患者的转运
第64章 急诊重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索引

急诊危重病学 作者简介

  郑亚安,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副院长。
  从事急诊医学临床T作30年,在急危重症领域有着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肺复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重症感染、呼吸衰竭、休克、中毒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诸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在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和体外生命支持等前沿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以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0篇,SCI收录文章5篇。副主编急诊专业论著4部,参编急诊专业论著10部,主译《牛津临床急诊手册》和《牛津突发事件与急症手册》。
  主要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亚安,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副院长。
  从事急诊医学临床T作30年,在急危重症领域有着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肺复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重症感染、呼吸衰竭、休克、中毒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诸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在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和体外生命支持等前沿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以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20篇,SCI收录文章5篇。副主编急诊专业论著4部,参编急诊专业论著10部,主译《牛津临床急诊手册》和《牛津突发事件与急症手册》。
  主要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巾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编委
  中华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质量管理学组副组长
  
  马青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
  一直工作在急诊急救第一线,在急诊重症医学领域不仅有宽厚的理论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危重急症、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脏停搏及骤停后综合征等诊断及治疗。主要研究方向为急诊危重病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脓毒症等。在心肺复苏领域里不断探索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复苏后低温治疗及低温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开发并制订心肺复苏后完整的低温治疗的标准流程,并推广应用,率先在国内开展体外心肺复苏技术并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对复苏后心功能、脑功能的评估做了深入的临床研究,编制行业内2个专家共识。主持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国际合作项日2项、院重点科研项目2项,自治区支疆项目1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共67篇,其中SCI杂志收录7篇,核心期刊论文41篇,多次在全国急诊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发言。主译《急诊医学精要》,参与翻译了《Braunwald心脏病学》《胸痛的快速诊治》《牛津临床急诊手册》。
  现兼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美国AHA心血管生命支持培训主任导师;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系委员;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中国医药导报》《海南医学》等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浙江大学学报》《重庆医学》审稿人等。

急诊危重病学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9/270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