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研究 本书特色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对省内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和重点湖库进行了水生生物群落和鱼类生物残留等相关监测,分析了监测区域内底栖动物和藻类的群落特征,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开展了流域背景断面水生生物调查工作;对鱼类生物体残留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鱼体进行了组织切片观测和遗传毒性监测,对鱼体健康状况及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一、监测区域水生生物群落较完整,多样性较丰富 三年间,在46个断面采集底栖动物样品597个,总体上监测区域物种较丰富,物种数逐年增加。流域内多数点位群落结构较完整,较稳定;水生昆虫分布广,种类数量多,是多数点位的优势类群。 各背景断面、松花江下游佳木斯.同江江段及黑龙江均能采集到水生昆虫中的敏感种类,包括(衤责)翅目、蜉蝣目多个物种,有的点位以优势种存在。毛翅目在松花江流域多数点位普遍存在,各地物种存在较大差异,密度相对很大,优势种出现频率较高。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对省内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和重点湖库进行了水生生物群落和鱼类生物残留等相关监测,分析了监测区域内底栖动物和藻类的群落特征,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开展了流域背景断面水生生物调查工作;对鱼类生物体残留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鱼体进行了组织切片观测和遗传毒性监测,对鱼体健康状况及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一、监测区域水生生物群落较完整,多样性较丰富 三年间,在46个断面采集底栖动物样品597个,总体上监测区域物种较丰富,物种数逐年增加。流域内多数点位群落结构较完整,较稳定;水生昆虫分布广,种类数量多,是多数点位的优势类群。 各背景断面、松花江下游佳木斯.同江江段及黑龙江均能采集到水生昆虫中的敏感种类,包括(衤责)翅目、蜉蝣目多个物种,有的点位以优势种存在。毛翅目在松花江流域多数点位普遍存在,各地物种存在较大差异,密度相对很大,优势种出现频率较高。 监测区域河流的藻类植物主要由硅藻门和绿藻门植物组成,河流中大部分断面的优势种为硅藻门植物,符合河流的群落分布特征,大部分属于淡水中的常见种类。湖库中,优势种类多为绿藻门植物,个别断面采集到的种类数量极少,说明水体情况较差,总体来看,监测区域内物种丰富度较高,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二、监测区域水质生物学评价显示,.90%以上点位处于轻污染等级以上 1.根据底栖动物评价水质状况 (1)底栖动物采用7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极清洁点位2个,占3.6%,主要分布在背景断面;清洁点位17个,占30.9%,主要分布在背景断面、嫩江、松花江中下游,黑龙江及兴凯湖,包括背景断面、博霍头、摆渡镇、佳木斯一同江江段的多数断面、黑龙江的名山、东港断面、乌苏里江的乌苏镇断面以及兴凯湖的部分点位,综合评价为“清洁”等级以上,水生态质量很好;轻污染点位35个,占63.6%,是松花江流域和兴凯湖的主要评价等级;重污染点位1个,占1.8%。 (2)利用Trent指数和底栖动物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年际间变化趋势,2014年多数点位好于或保持2013年的评价等级,水环境质量处于持续改善之中。 2.根据藻类植物评价水质状况 (1)监测区域大部分为轻.中污染,水体状况良好。 (2)三年内,6月与9月的评价结果变化基本一致,干流的评价结果好于支流。 三、鱼体污染物残留及生长观测研究表明鱼体健康,食用相对安全 (1)鱼体内重金属(砷、镉、汞、铬、铅)、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达标率为100%,挥发性有机物少量检出,多氯联苯少量定性检出,氯酚类物质未检出。 (2.)组织切片观察显示鱼类组织样本结构形态未见异常,组织细胞核质结构正常,未见组织病变或形态异常,鱼类身体健康。 (3)遗传毒性监测实验显示,监测样品的鱼肉细胞均未出现彗星细胞,表明鱼体未出现任何形式的DNA损伤。 总体而言,鱼类生存状态较好,食用相对安全。
黑龙江省水环境生物监测体系研究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监测区域水质概况 1.2 水生生物监测基本情况
第2章 研究区域生境情况概述 2.1 流域各断面生境概况 2.2 生境评价体系的建立、使用
第3章 藻类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3.1 藻类植物群落特征 3.2 藻类植物水质生物学评价 3.3 结论
第4章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4.1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4.2 底栖动物表征的水质生物学状况 4.3 小结
第5章 鱼类生物残留与生长观测 5.1 样本采集与处理 5.2 样本数量 5.3 污染物分析结果统计 5.4 鱼类组织切片分析 5.5 鱼类样品遗传毒性 5.6 小结
第6章 综合评价结果及其与水质相关性分析 6.1 评价方法 6.2 标准和分级 6.3 综合评价结果 6.4 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限制因子讨论 6.5 高锰酸盐指数适用性讨论 6.6 小结 结论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