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文库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 本书特色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针对莫高窟面临的主要风沙危害问题,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揭示了莫高窟风沙运动规律,研发了防治戈壁地表风沙流新技术,试验成功了滴灌技术生物固沙,明确了水分、根系、沙尘、盐分等对石窟的影响,阐述了防护体系的综合防护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数据量大,体现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敦煌环境监测、风沙防治、生态修复、沙尘气溶胶,以及游客影响文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同类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价值。
博士后文库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 内容简介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有名的文化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本书针对莫高窟面临的主要风沙危害问题,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了靠前外研究进展,揭示了莫高窟风沙运动规律,研发了防治戈壁地表风沙流新技术,试验成功了滴灌技术生物固沙,明确了水分、根系、沙尘、盐分等对石窟的影响,阐述了防护体系的综合防护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数据量大,体现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敦煌环境监测、风沙防治、生态修复、沙尘气溶胶,以及游客影响文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同类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价值。
博士后文库敦煌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 目录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国内外风沙研究进展 1
1.1.1 治沙措施 1
1.1.2 大气颗粒物 3
1.2 莫高窟历次防沙治沙工程评述 7
1.3 研究内容 10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 16
2.1 地质地貌背景 16
2.1.1 地理位置 16
2.1.2 地质背景 16
2.1.3 地貌特征 19
2.2 气候水文特征 20
2.2.1 气候特征 20
2.2.2 水资源 23
2.3 土壤植被特征 26
2.3.1 土壤 26
2.3.2 植被 27
参考文献 27
第3章 风沙危害及形成 29
3.1 风沙危害类型 29
3.1.1 积沙危害 29
3.1.2 风蚀危害 29
3.1.3 粉尘危害 35
3.2 风沙危害成因 38
3.2.1 环流背景 38
3.2.2 风况分析 38
3.2.3 输沙势计算与风沙流向 47
3.3 戈壁地表风沙流结构 48
3.3.1 实验设计 48
3.3.2 结果与分析 51
3.4 戈壁地表风蚀起沙量 57
3.4.1 风蚀起沙的物理机制及计算方案 58
3.4.2 观测资料及参数的确定 60
3.4.3 结果与分析 61
参考文献 64
第4章 窟顶金字塔沙丘运移规律 68
4.1 立体摄影监测 69
4.1.1 沙丘运动监测 69
4.1.2 金字塔沙丘运动规律 74
4.1.3 小结 77
4.2 GPS监测 77
4.2.1 数学基础、技术路线和方法 77
4.2.2 历年监测数据采集 89
4.2.3 观测数据统计分析 94
4.2.4 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120
参考文献 123
第5章 莫高窟沙尘气溶胶 125
5.1 大气颗粒物 125
5.1.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25
5.1.2 结果分析与讨论 130
5.2 窟区大气环境成分 163
5.2.1 实验布设及研究方法 163
5.2.2 结果与分析 164
5.2.3 讨论 167
5.3 洞窟空气交换速率 168
5.3.1 实验设计与方法 168
5.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171
5.3.3 小结 174
参考文献 175
第6章 综合防护体系设计 180
6.1 指导思想与原则 180
6.1.1 指导思想 180
6.1.2 防治原则 181
6.2 总体布局 183
参考文献 187
第7章 尼龙网与半隐蔽式方格沙障 188
7.1 尼龙网栅栏 188
7.1.1 现场实验 188
7.1.2 风洞实验 194
7.1.3 讨论 196
7.1.4 结论 197
7.2 半隐蔽式沙障 198
7.2.1 材料与沙障设置 198
7.2.2 观测结果 200
7.2.3 讨论 203
7.3 麦草方格沙障研究 206
7.3.1 对砂粒起动临界摩擦速度的影响 206
7.3.2 固沙效应评价 211
7.3.3 草方格的规格 212
7.3.4 结论 213
参考文献 214
第8章 砾石铺压防护技术 215
8.1 砾石铺压蚀积平衡 216
8.1.1 风洞模拟实验 216
8.1.2 野外观测 220
8.1.3 结论 222
8.2 砾石铺压蚀积过程 223
8.2.1 砾石铺压方法 223
8.2.2 实验方法 224
8.2.3 结果与分析 227
8.3 砾石铺压技术的应用 233
参考文献 236
第9章 植物防护与化学固沙 238
9.1 滴灌工程设计 239
9.1.1 设计内容及原则 239
9.1.2 窟顶、窟前滴灌工程设计 240
9.2 植物种的选择 250
9.2.1 研究区概况 250
9.2.2 供试材料 251
9.2.3 试验布置及林带设计 253
9.2.4 植苗季节与定植技术 254
9.2.5 辅助设施 254
9.2.6 结果与分析 254
9.2.7 小结 261
9.3 窟顶灌木林带防风固沙效应 262
9.3.1 现场实验 262
9.3.2 风洞实验 274
9.4 窟前林带防护效应 279
9.4.1 实验设计与方法 279
9.4.2 结果与讨论 282
9.4.3 小结 287
9.5 免灌条件下荒漠植被恢复 288
9.6 化学与植物固沙试验 289
9.6.1 材料与方法 289
9.6.2 对沙层含水量的影响 290
9.6.3 对土壤浅层温度的影响 290
9.6.4 结论 291
参考文献 293
第10章 防护林生理生态适应性 294
10.1 灌木林带光合荧光特征 294
10.1.1 材料与方法 294
10.1.2 结果与分析 295
10.1.3 小结 298
10.2 窟区树木蒸腾耗水量的估算 300
10.2.1 实验方法 300
10.2.2 结果与分析 300
10.2.3 小结 303
10.3 树木根系生长特性及对洞窟影响 305
10.3.1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305
10.3.2 结果与分析 306
10.3.3 讨论 310
10.3.4 结论与展望 312
10.4 窟前林地土壤水分入渗规律 312
10.4.1 实验方法 312
10.4.2 结果与分析 313
10.4.3 结论 317
参考文献 318
第11章 综合防护效应及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 320
11.1 综合防护效应研究 320
11.1.1 数值模拟 320
11.1.2 综合防护效应 325
11.2 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 327
11.2.1 监测内容及方法 328
11.2.2 预期目标 332
参考文献 332
后记 333
编后记 336
彩图
彩图目录
彩图一 人工灌木林带区土壤水分动态监测站
彩图二 窟顶戈壁区全自动气象观测站
彩图三 沙尘暴监测仪
彩图四 戈壁区沙通量监测站
彩图五 尼龙网方格沙障
彩图六 麦草方格沙障前沿高立式尼龙网沙障
彩图七 作者(中)采集土壤样品
彩图八 作者(中)进行苗木定植
彩图九 技术人员进行荒漠天然植被调查
彩图十 作者观测灌木生长特性
彩图十一 作者(右)洞窟内收集降尘样品
彩图十二 作者(右二)与技术人员野外观测
彩图十三 导师王涛研究员(左三)现场考察并指导作者(左二)开展博士论文设计
彩图十四 作者(右二)陪同博士后合作研究专家安黎哲教授(右一)现场考察
彩图十五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右二)与作者(右一)陪同科技部部长万刚(右三)现场考察
彩图十六 作者(右一)陪同美国盖蒂保护所专家现场考察
彩图十七 作者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治沙站留影
彩图十八 作者(右一)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彩图十九 作者(二排右三)与相关专家考察大泉河生态保护
彩图二十 敦煌莫高窟风沙防治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研讨会会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