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著者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城市合流制管网系统源-流-汇综合调控技术,以期为我国城市合流制管网区域溢流污染控制提供一种集成解决途径。《城市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城市合流制管网的共性问题、溢流污染源解析、溢流污染控制原理、源流汇综合调控技术与方法、规划管理等,适合于我国城市情况、尤其是南方城市的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控制系列技术,以及该集成技术在镇江城市的应用实例。
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目录
第1章城市合流管网系统溢流污染问题分析
1.1城市合流管网系统概述
1.1.1城市排水系统
1.1.2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分类
1.2合流制排水系统共性问题分析
1.2.1管网覆盖情况
1.2.2合流制在国内城市管网中的比例
1.2.3产污系数现状
1.2.4截流倍数选取
1.2.5合流管网的管理
1.2.6合流管网维护措施现状
1.3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特征
1.3.1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1.3.2城市雨水径流的污染特性
1.3.3不同径流类型污染物浓度比较
1.3.4城市合流管网溢流特征
1.3.5合流制排水管网溢流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2章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源解析
2.1溢流口污染的产生特性
2.1.1降雨过程中溢流口水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2.1.2溢流口沉积物重金属指标监测结果
2.2城市合流管网降雨过程中的排污特性
2.2.1合流制管网系统初期雨污水水质
2.2.2合流制管网系统降雨前后的初期雨污水水质变化
2.3不同汇水区域面源污染物随降雨径流的变化
2.3.1降雨监测
2.3.2同一场次降雨地表径流水质变化规律
2.3.3不同场次降雨事件对污染物输出的影响
第3章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原理
3.1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进展
3.1.1城市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措施现状
3.1.2城市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技术进展
3.2合流管网系统动力学分析
3.2.1污染源产生子系统
3.2.2收集运输子系统
3.2.3污水处理子系统
3.2.4污水溢流子系统
3.2.5受纳水体子系统
3.2.6合流管网系统动力学模型
3.3源-流-汇全流程控污原理
3.3.1源-流-汇全流程控污理论
3.3.2源-流-汇综合调控技术
3.3.3源-流-汇综合调控模式
3.4基于“清洁生产”原理的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
3.4.1排水系统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内容
3.4.2排水系统清洁生产分析框架
3.4.3排水系统清洁生产策略
第4章合流管网系统错时分流源头控制技术
4.1错时分流技术的提出
4.1.1技术的提出
4.1.2技术的描述
4.2错时分流系统的构建
4.2.1系统运行思路
4.2.2污水调蓄系统工作原理
4.2.3无线控制系统
4.3错时分流系统的设计
4.3.1污水调蓄系统设计
4.3.2无线控制系统设计
4.4错时分流技术模块化分析
4.4.1模块构成
4.4.2污水模块
4.4.3雨水模块
4.4.4排放模块
4.4.5模型参数推导
4.5错时分流技术应用实例
4.5.1工程概况
4.5.2工程设计
4.5.3施工控制
4.5.4工程评价
第5章合流管网分质截流过程控制技术
5.1分质截流理论分析
5.1.1分质截流概念的提出
5.1.2分质截流系统的构建
5.2分质截流模型的约束条件分析
5.2.1分质截流模型的受纳水体约束条件
5.2.2合流管网溢流污水水量与水质
5.2.3分质截流模型的经济约束条件
5.3分质截流模型构建
5.4分质截流模型求解
5.5分质截流技术应用实例
5.5.1示范区概况
5.5.2示范区污染负荷分析
5.5.3古运河受纳水体水质现状分析
5.5.4分质截流模型约束条件
5.5.5分质截流系统设计:
5.5.6示范工程实施效果
第6章合流管网溢流末端控制技术
6.1磁絮凝溢流污染控制技术
6.1.1磁絮凝溢流污染控制技术的开发背景与意义
6.1.2磁絮凝装置的开发
6.1.3磁絮凝反应器模拟与优化
6.1.4反应器处理效果分析
6.2多级吸附净化床
6.2.1多级吸附净化床的开发背景与意义
6.2.2多级吸附净化床的工作原理
6.2.3多级吸附净化床处理溢流污水的效果
6.3高速大通量溢流污染渗滤控制技术
6.3.1高速大通量渗滤处理技术的开发背景与意义
6.3.2高速大通量渗滤处理系统工艺原
6.3.3高速大通量处理系统处理效果
6.4水驱动生物转盘技术
6.4.1水驱动生物转盘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6.4.2水驱动生物转盘净化设备的结构与原理
6.4.3水驱动生物转盘净化设备工艺特征
6.4.4运行效果
6.4.5运行管理
6.5短时絮凝-高速磁沉降溢流污水快速处理装置
6.5.1短时絮凝-高速磁沉降反应器的研制
6.5.2除污性能分析
6.5.3影响因素分析
第7章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的规划与管理
7.1基于源-流-汇综合控污的多级递阶智能控制规划方法
7.1.1多级递阶智能控制规划方法概念模型的构建
7.1.2多级递阶智能控制技术适合于形成管网溢流污染控制规划
7.1.3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由来及在多级递阶智能控制规划方法中的应用
7.1.4多级递阶智能控制规划系统的构造和规划的运行步骤
7.1.5多级递阶智能协调器
7.2合流管网系统全流程监控技术
7.2.1合流制管网监控的特点与要求
7.2.2监控原理
7.2.3监控策略分析
7.3合流管网改造策略
7.3.1实现途径
7.3.2实现策略
7.3.3保障措施
7.4合流管网系统的规划管理
7.4.1提高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规划的有效性
7.4.2确保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规划的有效实施
第8章合流管网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的案例研究
8.1镇江市老城区合流管网存在的问题
8.2镇江城市溢流受纳水体(古运河)现状
8.2.1污水排口现状调查
8.2.2各排污口水量、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8.2.3断面水质评价
8.3镇江市合流管网溢流污染控制示范工程
8.3.1老城区雨污水管网源-流-汇综合降污改造技术示范工程
8.3.2古运河中段合流制雨污水管网建设及运行调控示范工程
8.4工程效益分析
8.4.1旱流污染削减工程效果
8.4.2溢流污染削减工程效果
8.4.3溢流污染控制装置削减工程效果
参考文献
专业名词缩略语
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节选
《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丛书》: 2.磁絮凝反应器优化分析 理想的絮凝池应能以*短的絮凝时间、*少的能量消耗达到*好的絮凝效果。为此,在絮凝全过程的任何时刻,都应保证*高的絮凝效率。在絮凝过程中,水力条件对絮凝体的生长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合理控制水力条件,是提高絮凝效率的关键。 在紊流条件下,絮凝是小涡旋作用的结果,然而通过对反应器的模拟来看,在流动过程中,水流若只在通过导流板时形成较大的旋流,混凝效果会大大降低。在导流板作用下,流速虽然有所增加,但若水流动力不足,就会使上升流速过小,水流趋于均匀。若进水流速过大,水流的剪切力也就加大,可能会破坏已产生的絮体。另外,通过模拟还发现,反应区形成的死水区大大影响了絮凝效果。因此,为了改善反应器内水流状况,加大反应器内水流扰动程度,避免死水区的影响,在反应器反应区加设两道环状90°波形折流板,运用折流板缩放或者转弯造成的边界层分离现象所产生的吸附紊流耗能方式,并利用搅流机构形成的水力喷射、微涡漩紊动、角隅涡流综合效应和竖向流形成的絮粒网捕作用,在絮凝池内沿程保持横向均匀、纵向分散地输入微量而足够的能量,有效提高输入能量的利用率,缩短絮凝时间,提高絮凝体沉降性能,从而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改进后的反应器如图6.9所示。 ……
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作者简介
吴春笃,博士,二级教授,江苏大学博导。现任扬州市职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扬州教育学院院长、扬州开发大学校长,江苏省“青蓝工程”水污染控制与农业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农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首席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骨干专家,**国土资源职业教育和职工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环境科学学会特邀理事,*国科技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不错专家,**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扬州市农村改革发展专家顾问组副组长。扬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工程、污染控制工程、水环境修复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6部;在靠前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l、El、lSTP收录近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