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勘探?第2卷:西部油气区 本书特色
《中国油气勘探·第2卷:西部油气区》主要论述了鄂尔多斯、四川、河西走廊、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吐哈诸油气区的勘探历程和成就,并对各油田的典型勘探实例进行了剖析,总结出具有启发性的经验和认识.对今后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中国油气勘探·第2卷:西部油气区》内容翔实生动、图文并茂,其中尚有以往鲜为人知的可贵史料,可供从事油气勘探工作的决策、管理、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有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中国油气勘探?第2卷:西部油气区 目录
第七章 鄂尔多斯油气区 节 石油地质特点 一、罕见的黄土塬地貌景观 二、油气地质特征 第二节 油气勘探历程 一、早期石油勘探(1907~1949年) 二、区域地质勘探(1950~1969年) 三、8年创业(1970~1977年) 四、10年稳定(1978~1987年) 五、二次创业(1988~1997年) 第三节 勘探实例分析 一、中国陆上个油田--延长油田的发现和发展 二、再上盆地西缘压开延长组油层,发现延安组油田 三、盆地南部古地貌河道砂岩油田的突破--马岭油田勘探剖析 四、个亿吨级三角洲油田--安塞油田的发现 五、中国陆上大的气田--长庆大气田的发现 六、第二个亿吨级三角洲油田--靖安油田的发现与探明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四川油气区 节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一、“三分天下”的盆地基底结构 二、地表构造众多,油气田成群成带广泛分布 三、裂缝控制油气富集 四、多套含油气层系,气多油少 第二节 油气勘探历程 一、盆地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阶段 二、找油为主,初探受挫(1953~1955年) 三、川中找油、川南找气的次会战(1956~1960年) 四、“开气找油”的第二次会战(1961~1972年) 五、川气出川资源不足,勘探重点向川东转移(1973~1987年) 六、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川东石炭系(1988~1997年) 第三节 实例分析 一、川中大安寨油藏勘探的曲折认识过程 二、川东南二叠、三叠系气藏的勘探与布井方法剖析 三、中国个碳酸盐岩大气田--威远气田的发现 四、川西平落坝气田的勘探经验 五、川东高陡构造带石炭系大气田的重大突破 第四节 经验与教训 一、选好勘探突破口 二、搞好新区前期钻探研究工作 三、具备基本成油气条件的地区要坚持勘探 四、有目的层但不唯目的层 五、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油气勘探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河西走廊油气区 节 油气地质特征 一、位于几个大地构造交汇区 二、主要发育三套烃源岩 三、走廊坳陷带的构造单元划分 四、阿拉善边缘断陷带构造特征 第二节 酒西盆地勘探历程及典型实例 一、老君庙油田的发现与个石油工业基地建设 二、鸭儿峡油田的发现是外甩勘探成功的先例 三、中国个基岩油气藏的发现 四、北部单斜带发现了白杨河油田 第三节 对酒东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考 一、酒东盆地的勘探思路和结果 二、勘探有利地区分析 第四节 四上三下潮水盆地久攻不克 一、潮水盆地是建国后早的勘探地区之 二、武腾会战成效甚微 三、对潮水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考 第五节 勘探经验和体会 一、新区油气勘探需从区域勘探人手-j 二、要有预计目的层,但应重视新含油层系的发现 三、应重视勘探程序,但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 四、在认识共性的同时应重视每个盆地的特殊性 五、对断陷盆地中、下侏罗统油气勘探的思考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准噶尔油气区 节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 一、双层结构的盆地基底 二、盆地发育的三个阶段 …… 第十一章 塔里木油气区 第十二章 柴达木油气区 第十三章 吐哈油气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