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现代农村环境色彩美学

  2020-07-30 00:00:00  

现代农村环境色彩美学 节选

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的序
    农村公共管理与社会建设图书编辑委员会主任
    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
    李兵弟
    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等单位组织,包括建设部等中央和国家
机关,以及社会众多部门参与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活动启动
了,其中“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也出版发行了。这是一件
值得庆贺的大事。
    农村人居环境是我们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始
祖*初定居从事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生活形态,是与大自然长期共生、
相互依存的恬静生活。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的加剧,这种田园
诗般的农村古朴生活被不平衡的生产活动打破了,加之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对农村长期索取过多,带来农村生态环境的巨大负担,以及较长时
期内对农村的投入不足,我们农村的人居环境竟成了“脏、乱、差”的
代名词,一些农民的住房依然存在着难以觉察的安全隐患,城镇化过程
中的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和城乡
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通过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并彻底解决
我国的“三农”问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的方针蕴含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深刻内涵。村庄整治是实现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必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和长期艰
巨的工作任务,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
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
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
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有利于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
生产生活方式。为此,建设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制定和规范
了村庄整治工作的相关制度。
    怎样做好村庄整治,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让农民和各级
政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和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村庄整治更科学、更
合理、更受农民欢迎,我想,重要的是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其
中一个主要的做法就是政府要把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合适,通过农民
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农民,让农民自己动手做,而且做得更好、更满意,
这就是本套丛书的目的。目前这套丛书包含了农村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
尤其注重对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村庄整治与规划建设的管理,
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防灾,新能源、新材料与适用技术的推介,节约型、
和谐型村庄建设的引导,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农村面貌的改善始终沿
着中央制定的正确道路前行。
    这一年多来,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一批长期
专门从事村镇建设的专家为主,与清华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学校的专
家一起,通过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居
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深入农村、尊重民俗、了解民
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把科学技术知识转换成农民可以理解的语言,
把政府的规范性要求分解成农民易于实施的行动,把符合地方特色、民
族特色、农村特色的工法归纳为农民认可的做法,填补了农村建设领域
中的不少空白。能否通过这套丛书,科学引导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
的生活习俗,建设健康、卫生、安全、舒适、节约、环保和特色鲜明的
新农村,这要由农民兄弟通过他们的实践来检验。   
    是为此,我愿意写这个序,期待更多的朋友关注新农村建设,期望
更多为农民服务的书籍能送到农民兄弟的手中。

第三章环境与环境美学
**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释义
  环境从本质上讲是指围绕着主体的周边事物,尤其是人或生物的周围,包
括具有相互影响作用的外界,是人利用物质环境要素创造的服务于人、满足于
人、取悦于人的空间。人的一生是在各种各样的室内外环境中度过的,例如室
内工作、学习环境,室外运动、游玩的环境等等,不同的活动要求有不同的空
间环境。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人们曾一度站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角度去处理
人与环境的关系,导致许多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
化。终于人类在开始领教这种行为恶果的同时也开始反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的行为和周围的生存环境,从而引发了许多思考,即如何加强对自然环境和历
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等。人与
环境的关系,应是辩证的和谐统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经济的稳定增长需
要和谐的环境来支撑。人们从更长远的发展高度来看待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使得环境的含义、范畴进一步拓展,有生态意义上的、景观意义上的环境,也
有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和文化意义上的环境,环境的含义与范畴还会随着
人类活动领域的日益扩大不断拓展。
  二、环境的功能
  环境的设计离不开环境的物质构成要素,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和接触到的物
质实体打交道,会不自觉地对物质实体产生依赖感。环境是由各种环境实体构
成的,这些环境实体组成了完整的空间环境形象,不同的环境实体组合会产生
不同的空间形态,使环境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以座椅为主的空间是为了休
息、交谈;一段矮墙可能是为了分隔空间;以雕塑为主的空间能引起视觉愉
悦、表达某种象征意义等。
  三、村镇环境景观
  村镇环境景观是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工作、活动的不断积累中逐渐形
成、丰富的,从狭义上讲包括了村镇的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以及村镇
的各项功能等物象给人的视觉感受;从广义上讲包括了村镇地方民族特色、文
化艺术传统、人们的日常生活、各项公共活动以及节日集会等反映出来的文
化、习俗、精神风貌等人文环境景观,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内容。不
同的村镇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基础,并且村镇环境始终不断地
更新着,旧的东西被取代或改造,新的内容在不断地增添。
    美丽的村镇,不仅应具有造型优美的空间环境,还应享有富有情趣的生活
空间。历史上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城镇,留给我们一笔丰富、生动的文
化遗产,反映出当时村镇的发展及其规划思想和建筑美学。例如江南水乡浙江
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市区17公里,历史上曾是两省(浙江、江苏)、三
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
泽)接壤之地,现成为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镇地处河流冲积和
湖沼淤积的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镇内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
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图3—1
碧水、绿树、白墙灰瓦的浙江乌镇民居建筑,还有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共同形成
了和谐、宁静、富有生机的村镇环境景观。
  四、色彩在环境中的作用
  环境的形象从广义上说由诸多因素组成,包括环境的空间形体、结构布
局、景观绿化、色彩、韵律等。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视觉对色彩和形体的敏
感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对色彩的敏感力约为80%,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
这充分说明色彩是影响感官的**要素。所以人们对环境形象的把握也极大地
借助于色彩的构成。
    环境色彩是指环境可视空间形体外部色彩的总和,由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
分构成,自然色彩有自然美,人工色彩有工艺美。自然色是指自然生成物体的
颜色,如绿色的草坪、蓝色的天空等;人工色则指人们附加给环境和物体的外
部颜色,如环境中的建筑、街道广场、各种广告、灯光以及装饰等方面均属于
  人工色的范畴,图3—2是德国某沿河小城镇,其色彩组成中人工色与自然色
  交相呼应,建筑物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身构成了画面的中景,而青山、碧
  水、蓝天、白云等自然色分别形成了画面的前景和背景。
    第二节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于整
  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环境要素是组成环境的结构单位,环境的结构单位又
  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如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大气组成大
  气层,全部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土壤构成农田、草地、林地和沙漠等;岩石
  构成岩体,全部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固体壳层称为岩石圈;生物体组成生物群
  落,全部生物群落总称为生物圈。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
  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三大类。
    一、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是由山脉、平原、水域、水滨、森林、草原等自然地域空间和
  风、霜、雨、雪、雾、阳光等一系列自然气象共同构成的系统。自然环境要素
  的典型特点是其色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均会变化。尤其是植物
  要素,它属于“有生命的”环境要素,如树干、树叶的色彩虽然大多数是绿色
  的,但会随着季节气候、光影条件的变化而生动地变换着,在色相环上从黄到
  蓝的各种“绿”色都能有相对应的植物,有些植物的叶片两面还会呈现出不同
  的颜色,落叶叶片的颜色从春季的黄绿色变为夏季的墨绿色,到了秋季则又呈
  现为艳丽的红色或黄色,图3—3是以植物为主的室外环境,春季不同的植物
  呈现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的“绿”,形成了以绿为主色调的和谐、动人的环境
  景观。
  



现代农村环境色彩美学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8/265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