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地基与基础

  2020-07-30 00:00:00  

地基与基础 本书特色

《地基与基础》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关键,也是“建筑物”与“大地”之间密切关系的体现。这门课程,将向我们详细阐述地基与基础的理论知识,并介绍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技术问题的方法。人们看不见的地基与基础,它的神秘面纱即将由引揭开……

地基与基础 目录

绪论0.1 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的概念0.2 土力学的发展概况0.3 怎样学好地基与基础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1.1 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1.1.1 岩石的成因类型1.1.2 土的成因类型1.2 土的组成1.2.1 土的组成1.2.2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2.3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1.2.4 土的击实试验及工程应用1.3 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思考题习题第2章 土中应力计算2.1 土中应力状态2.2 土中自重应力2.2.1 基本计算公式2.2.2 土体成层及有地下水时的计算公式2.2.3 水平向自重应力计算2.3 基底压力2.3.1 基底压力分布概念2.3.2 基底压力简化计算方法2.3.3 基础底面附加压力计算2.4 土中附加应力2.5 有效应力原理2.5.1 有效应力原理基本概念2.5.2 饱和土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2.5.3 毛细水上升时土中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3章 土的压缩性与*终沉降量的计算3.1 土的压缩性3.1.1 室内压缩试验3.1.2 土的压缩性原位试验3.2 地基的*终沉降量计算3.2.1 分层总和法3.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推荐沉降计算法(应力面积法)3.3 固结理论及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3.3.1 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计算目的3.3.2 饱和土的渗透固结3.3.3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3.3.4 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计算3.3.5 固结理论在软黏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3.4 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变形允许值3.4.1 地基变形允许值3.4.2 建筑物沉降观测3.4.3 沉降观测的方法思考题习题第4章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4.1 土的抗剪强度与极限平衡理论4.1.1 概述4.L2土的抗剪强度定律4.1.3 土的极限平衡理论4.1.4 地基强度的应用4.2 土的剪切试验4.2.1 直接剪切试验4.2.2 三轴压缩试验4.2.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4.2.4 十字板剪切试验4.2.5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4.3 地基的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4.3.1 地基破坏形式4.3.2 地基的临塑荷载4.3.3 地基的临界荷载4.4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思考题习题第5章 土压力和土坡稳定分析5.1 挡土墙的作用与土坡的划分5.2 挡土墙的土压力类型5.3 朗肯土压力理论5.4 库仑土压力理论5.5 挡土墙设计5.6 土坡稳定分析方法5.6.1 土坡稳定性分析5.6.2 无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5.6.3 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5.6.4 复合滑动面的土坡稳定性分析5.6.5 饱和黏性土土坡稳定性分析的讨论习题第6章 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6.1 概述6.1.1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6.1.2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6.1.3 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等级的关系6.1.4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基本程序6.2 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要求6.2.1 可行性研究勘察6.2.2 初步勘察6.2.3 详细勘察6.2.4 勘察任务书6.3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6.3.1 测绘与调查6.3.2 勘探方法6.4 地下水6.4.1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6.4.2 地下水的腐蚀性6.4.3 土的渗透性6.4.4 动水力和渗流破坏现象6.5 不良地质条件6.5.1 滑坡6.5.2 崩塌6.5.3 泥石流6.5.4 岩溶与土洞6.5.5 地震6.6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6.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6.6.2 勘察报告的阅读、使用及实例6.7 基槽检验与地基的局部处理6.7.1 基槽检验6.7.2 地基的局部处理思考题习题第7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7.1 浅基础的类型7.1.1 按材料分类7.1.2 按结构形式分类7.2 基础埋置深度7.2.1 上部结构情况7.2.2 基础上荷载大小及性质7.2.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7.2.4 季节性冻土的影响7.2.5 相邻基础的影响7.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7.3.1 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及特征值7.3.2 按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7.3.3 按当地建筑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7.4 基础底面尺寸7.4.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7.4.2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7.4.3 验算地基软弱下卧层强度7.4.4 地基变形验算7.5 刚性基础设计7.6 扩展基础设计7.6.1 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7.6.2 扩展基础的计算7.7 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7.7.1 建筑措施7.7.2 结构措施7.7.3 施工措施思考题习题第8章 桩基础与其他深基础简介8.1 概述8.2 桩基础的类型8.2.1 按承载性状分类8.2.2 按桩身材料分类……第9章 软弱地基处理第10章 土力学试验参考文献

地基与基础 节选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比较成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标准编写,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土中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终沉降量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土坡稳定分析、工程地质勘察、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桩基础和其他深基础简介、软弱地基处理以及土力学试验等。

地基与基础 相关资料

插图:(1)挖填即挖除溶洞或土洞中的软弱充填物,回填以碎石、块石或混凝土等并分层夯实,以达到改良地基的目的。在土洞回填的碎石上应设置反滤层以防潜蚀发生。(2)跨盖当洞埋藏较深或洞顶板不稳定时,可采用跨盖方案,如采用长梁式基础或行架式基础或刚性大平板等跨越。梁板的支承点必须放置在较完整的岩石上或可靠的持力层上,并注意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灌注当溶洞或土洞埋藏较深,不可能采用挖填和跨盖方法处理时,对于溶洞,可采用水泥或水泥黏土混合灌浆于岩溶裂隙中;对于土洞,可在洞体范围内的顶板打孔灌砂或砂砾,应注意灌满和密实。,(4)排导洞中水的活动可使洞壁和洞顶溶蚀、冲刷或潜蚀,造成裂隙和洞体扩大或洞顶坍塌,因而应防止自然降雨和生产用水下渗,采用截排水措施,将水引导至他处排出。(5)打桩土洞埋深较大时,可用桩基处理,如采用混凝土桩、木桩、砂桩或爆破桩等,其目的除提高支承能力外,还具有靠桩来挤压挤紧上层和改变地下水渗流条件的功效。对打在岩溶持力层中的桩基,要注意其持力层的稳定性。6.5.5 地震1.地震及其产生的原因地震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主要发生于近代造山运动区和地球的大断裂带上,即形成于地壳板块的边缘地带。这是由于在板块边缘处,可能因上地幔的对流运动引起地壳的缓慢位移,岩石内的差动位移引起弹性应变和应力,当应力增大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产生断层。发生断层时,岩石释放的弹性能以振波的形式传播到周围岩石上,引起相邻岩石的振动,称为地震。在地球内部,因岩石破裂产生地壳振动的发源地称为震源,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见图6-16),震源与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在地震的时候,最初地面在短时间内不断地产生微振动,称为前震;接着便发生剧烈振动,称为主震;主震之后继续发生的大量小地震称为余震。地震可按成因分为四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触发地震。

地基与基础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8/265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