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

  2020-07-30 00:00:00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 本书特色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内容包括城乡关系及半城市化地区的相关理论、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概况:半城市化地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特征的比较;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等。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可供广大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管理者、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等师生学习参考。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城乡关系及半城市化地区的相关理论、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概况 ; 半城市化地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特征的比较 ; 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等。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 目录

**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乡关系及半城市化地区的相关理论
 一、西方城乡关系理论研究进展
 二、半城市化地区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三、半城市化地区研究进展
第三章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半城市化地区发展概况
 一、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进程
 二、我国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及发展概况
第四章 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上海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特征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
 五、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
 六、结语
第五章 半城市化地区经济社会与土地利用特征的三大区域比较.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二、半城市化工业强区的社会经济特征
 三、半城市化工业强区的土地利用特征:以三个百强县/区为例
 四、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比较
 五、结语
第六章 广东顺德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顺德半城市化地区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顺德半城市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特征
 四、1985~2005年顺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
 五、顺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张的影响机制
 六、结语
第七章 江苏江阴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江阴半城市化地区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三、江阴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特征
 四、江阴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特征
 五、江阴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
 六、结语
第八章 工业化与土地资本化驱动下的半城市化地区
 土地利用变迁:驱动机制的区域比较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二、苏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特征:以2001~2010年江阴与顺德土地利用变化为例
 四、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驱动机制
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整合优化对策
 一、总体思路:“增量创新、存量优化”相结合的内涵式土地利用模式
 二、空间策略:构建紧凑高效、布局合理、发展有序的空间结构
 三、结语:发达半城市化地区转型升级为富有魅力的城市
参考文献
后记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 作者简介

田莉,女,]973年]0月生,山西长治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学士和硕士,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与研究系研究生、SPURS研究员,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导,同时担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剑桥海外基金托管会研究员等。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多次获得国内外学术奖励。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出版中文学术著作6部,英文学术专著]部,并担任中文版《城市读本》主编之一。2008年荣获“上海浦江人才”称号,2012年获得首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获得首届“城市规划青年科技奖”。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等。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区域比较:时空模式与形成机制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8/264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