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房子 本书特色
绿房子,斯裔匈籍著名上海建筑师邬达克后期代表作,上海近代摩登文化的典型代表,1935-1938年修建,2010-2014年完成整体修复。本书邀请同济大学邬达克研究专家华霞虹,偕同规划院专家苏功洲、奚文沁,负责邬达克代表作吴同文故居(绿房子)修复工作的著名建筑师唐玉恩,共同撰写绿房子的前世今生,意图从历史建筑保护和维护的角度,全面、深入而明白地向读者介绍这幢房子的历史、建筑特点,及其现代价值。中英文双语。
绿房子 目录
序绿房子诞生 成功颜料商与明星建筑师的合作 寻找*佳的空间和艺术形式 上海近代摩登文化的典型代表沧桑六十年 历史洪流中悄然改变 与规划院的不解之缘 十年租赁,面目全非经典再现 恢复建筑历史原貌 再现现代主义特色 提升安全性和舒适度后记参考文献图片版权
绿房子 相关资料
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绿房子”历经五年的复原修缮(2009-2014)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又一件大事,也表明城市和城市建筑的历史得到社会的尊重,城市的文化正在实现国际化的水准。同时也表明,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进入了多元化和精细化的阶段。
绿房子这座几近神秘的洋房曾经被誉为远东最大最豪华的住宅之一,可以说它是上海近代建筑中最优秀的居住建筑,代表了摩登时代上海近代建筑的高潮。近年来,斯裔匈籍建筑师邬达克的名字和作品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事件,上海的近代建筑由此得到广泛的介绍和重视。作为上海的一名先锋建筑师,邬达克参与创造了上海建筑的摩登时代,功不可没,其中邬达克设计的绿房子就是上海的摩登建筑中的翘楚。
大家愿意用“绿房子”称呼这座建筑,既是因为建筑的绿色釉面砖贴面的外观给人们的印象,也是绿房子的独特形象表达,是与最初的房主的独特经历联系在一起的符号。绿房子和它的原主人经历了昔日的辉煌和随后长期无奈的落魄,几度被转手又产生了一系列令人不堪回首的经历,所幸虽经历了各种磨难,终于在八十年后的今天再度展现辉煌,洗尽铅华后依然亭亭玉立。绿房子表现的不仅是上海建筑的历史,也是上海近八十年的城市变迁和社会沧桑。
绿房子属于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六十多幢独立式住宅的最高成就,也是邬达克的设计中最具原创精神的作品之一。邬达克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在刚完成的真光大楼(1932)、大光明大戏院(1933)、国际饭店(1934)之后,建筑师的设计才华在绿房子这座建筑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融现代主义和表现主义于一体,细部装饰采用了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如果说历史上的国际建筑界对邬达克没有作出应有的评价的话,这座绿房子就足以让邬达克载入世界建筑史册。建筑那流线形的外部造型、流动的内部空间、优雅的平台、将花园尽收眼底的落地窗、与环境和城市街道的交融关系、简洁的细部装饰、先进的水暖电设备与建筑构件的珠联璧合,可以说对每一个细节建筑师都有所考虑、有所设计。方案曾经多轮修改,但是几乎不露出刻意设计的痕迹,显示了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功力。绿房子的成功是房屋原主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建筑师的设计和精致的施工工艺整合的结果。
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再现绿房子的风采,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邀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由总建筑师唐玉恩领衔的设计团队完成了绿房子的“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现代集团近年来参与了外滩原上海总会、原沙逊大厦、原英国领事馆等一系列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设计,将保护理念的探索、文献考证和工程设计经验完美地加以结合,建筑师和工程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对建筑原真性的考证和研究使这些历史建筑恢复历史的原貌,同时又承担着新的功能,让建筑的历史得以延续,讲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郑时龄
2014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