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 本书特色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是近几年国际建筑遗产保护界的*新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内还处于概念认知的*初阶段。本书围绕“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是什么?”以及“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作为一个外来概念如何在中国现有保护体制下实现可行性应用?”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
吴美萍所著《中国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建筑遗产保护丛书》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进展:(1)预防性保护的发展脉络研究——对预防性保护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并尝试从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史的角度分析预防性保护*初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后来预防性保护被建筑遗产保护界所重视的缘由;(2)构建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框架;(3)现阶段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应用性探讨——从建筑遗产的灾害预防、病害分析及其基础上的监测和日常维护等方面对预防性保护在我国的可行性应用进行探讨。
此外,本书也尝试对古今中外与预防性保护相关的实践进行梳理。以作为对预防性保护研究的现有基础资料的一个补充。
本书可供从事文化遗产和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人员、项目管理者、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国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 内容简介
面对着当代人类的重重危机,保护构成人类文明的多元的文化生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有识之士的另一种强烈的追求,因而保护中国传统建筑遗产不仅对于华夏子孙,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认识文明的特殊性及其贡献方面,本丛书的出版也许将会显示另一种价值。《中国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建筑遗产保护丛书》是吴美萍博士在由朱光亚教授指导下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也是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的阶段完成的。
中国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研究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的说明及范围界定
1.3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3.1 国外的研究动态
l.3.2 国内的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和本书结构
l.4.1 本书的研究内容重点
1.4.2 本书结构图
**部分 基础理论篇
2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相关背景和概念
2.1 预防性保护的出现及发展
2.1.1 **阶段——20世纪30一70年代的定义讨论
2.1.2 第二阶段——20世纪80一90年代对控制文物环境的广泛实践和研究
2.1.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系统化
2.2 从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史看预防性保护的出现
2.2.1 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史的各个历史阶段
2.2.2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预防性保护的出现及其发展
2.3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定义
2.3.1 预防性保护的既有不同定义
2.3.2 几个相关用语及其比较
2.3.3 结合预防性保护的特点谈谈本文对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定义
3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框架及内容
3.1 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框架图
3.2 所有相关信息的收集
3.3 建筑遗产的精密勘查
3.3.1 精密勘查的内容
3.3.2 精密勘查的方法技术概述
3.3.3 精密勘查的结果记录
3.4 建筑遗产的风险评估
3.4.1 风险识别的概念和方法
3.4.2 风险影响分析的方法
3.4.3 建筑遗产的风险评估
3.5 建筑遗产的灾害预防
3.5.1 制定建筑遗产的防灾规划
3.5.2 保护规划中的防灾专项规划
3.5.3 具体的预防措施
3.6 建筑遗产的监测和日常维护
3.6.1 建筑遗产的监测
3.6.2 建筑遗产的日常维护
3.6.3 建筑遗产的监测和日常维护系统
第二部分 实践介绍篇
4 国外相关实践的介绍
4.1 欧洲地区与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相关的组织机构
4.1.1 荷兰文物古迹监护(monumentenwachtnetherland)
4.1.2 其他几个类似monumentenwacht的机构
4.2 与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相关的几个项目
4.2.1 mdds——文物古迹损毁诊断系统
4.2.2 wood—assess——木材评估
4.2.3 澳大利亚关于研究木构建筑的工程寿命的项目
4.2.4 文化遗产的风险分布
4.3 两个具体案例
4.3.1 saintjacob教堂的监测工作
4.3.2 日本法隆寺的防火实践
5 国内相关实践的分析
5.1 中国古代与预防性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
5.1.1 古代的防火制度
5.1.2 古代建构活动中的灾害预防措施
5.1.3 古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措施
5.2 中国现代几个重要建筑遗产的监测
5.2.1 虎丘塔的监测
5.2.2 敦煌莫高窟的监测
5.2.3 保国寺大殿的监测
5.2.4 苏州园林的监测
5.2.5 四个监测案例的分析比较
第三部分 应用探讨篇
6 基于灾害分析的建筑遗产的灾害预防机制——以江苏省1~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6.1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况和自然灾害概况介绍
6.1.1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概述
6.1.2 江苏省的自然灾害情况概述
6.2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灾害区划分析
6.2.1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地质灾害区划分析
6.2.2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地震区划分析
6.2.3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气象灾害区划分析
6.2.4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生态环境灾害区划分析
6.3 基于灾害分析建立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灾害预防机制
6.3.1 江苏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灾害预防重点
6.3.2 实现江苏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灾害预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6.3.3 单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防灾规划专项——以踩衣堂为例
7 基于建筑遗产病害分析的系统监测和日常维护
7.1 建筑遗产的病害分析
7.1.1 建筑遗产常见的病害介绍
7.1.2 建筑遗产的病害现状记录
7.1.3 建筑遗产的病害风险评估
7.2 基于病害分析的系统监测和日常维护——以苏州留园曲溪楼为例
7.2.1 留园曲溪楼概述及选择此案例的缘由
7.2.2 曲溪楼的病害分析·
7.2.3 基于病害分析的曲溪楼的日常维护
7.2.4 曲溪楼案例小结
8 现有保护体制下实现预防性保护的管理工作重点
8.1 完善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性管理工作
8.1.1 “四有工作”的完善和拓展
8.1.2 科学程序下的灵活实施
8.2 加强建筑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基础
8.2.1 一个案例的介绍和分析
8.2.2 实现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
8.2.3 公众参与的途径
9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