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研究

  2020-07-29 00:00:00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研究 本书特色

张帆、邱冰编*的《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 空间重构研究》针对旧城开放空间的各类问题,基于 “日常生活”的观察视角,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分 别从价值体系重构、功能重构、布局重构与文化重构 四个方面研究了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的基本理论、技术 手段与策略。研究视角、方法内容、理论成果均区别 于以往的同类或相似文献。在进行理论建构的同时, 本书以实证研究为主导,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 跨学科研究为特色,运用了社会调查、SPSS统计分析 、GIS空间分析技术、图解分析等方法,在功能、布 局与文化三个方面设计出了一系列规划设计工具,可 直接应用于实践。
本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环 境艺术设计、旅游规划等相关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 员、管理人员及在校学生作理论参考之用,也可作为 开放空间规划设计实践的工具参考书。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旧城开放空间的各类问题, 基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视角, 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分别从价值体系重构、功能重构、布局重构与文化重构四个方面研究了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的基本理论、技术手段与策略。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研究 目录

0 绪论0.1 研究缘起和视角O.1.1 空间的异化与日常生活研究的兴起O.1.2 日常生活的视角与自下而上的态度0.2 研究目的和意义0.3 研究对象和目标O.3.1 概念与取样对象的界定O.3.2 理论建构的主旨与目标“0.4 研究内容和框架。
O.4.1 “重构”研究的内容:从价值到文化O.4.2 “重构”研究的框架:从问题到对象0.5 本章小结 1 相关研究综述1.1 国内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1.1.1 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1.1.2 国内开放空间研究的特点1.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2 国外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1.2.1 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1.2.2 国外开放空间研究的特点1.3 与本书直接相关的研究进展分析1.3.1 规划程序反思: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规划问题1.3.2 规划价值反思:规划中的社会公平问题1.4 本章小结 2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2.1 研究方法的构成与特点2.2 数据来源、采集与处理2.2.1 文献数据来源2.2.2 实验数据来源2.2.3 实验数据处理2.3 技术路线2.4 本章小结 3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问题分析3.1 背景和趋势:城市景观的“拟像化”3.1.1 “拟像”的概念与特点3.1.2 城市景观“拟像化”的三种形式3.2 现象和成因:开放空间的问题分析3.2.1 问题分析3.2.2 成因剖析3.3 实例研究: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沿河开放空间3.3.1 研究方法3.3.2 清名桥街区自发性开放空间实践的实证研究3.3.3 清名桥街区自发性开放空间实践的启示3.4 本章小结 4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价值体系重构4.1 相关文献的回顾4.2 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基点4.3 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目标4.4 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路径4.4.1 目标决策:从“拟像制造”回归“日常生活”4.4.2 规划管理:从“社会分异”回归“社会公平”4.4.3 实施技术:从“单向操作”回归“多元共存”4.5 实例研究1:杭州西湖的综合保护工程4.5.1 历史考察:西湖风景与市民日常生活4.5.2 属性回归:“以民为本,还湖于民”4.6 实例研究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4.6.1 成功的缘起:公众倡导4.6.2 成功的基点:公众利益4.6.3 成功的路径:历时性保护4.7 本章小结 5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功能重构模型5.1 功能重构的实验总体设计5.1.1 实验设计思路:信息的提取与表达5.1.2 实验设计内容:活动期望与规律的解析5.1.3 实验设计框架:从宏观到微观5.2 旧城开放空间的满意度分析模型5.2.1 文献回顾5.2.2 抽样方案与数据来源5.2.3 评价因子5.2.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宏观因子分析模型5.2.5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中观因子分析模型5.3 旧城开放空间的功能评价模型5.3.1 评价指标5.3.2 评价模型5.3.3 实证分析5.4 旧城开放空间的设计模型5.4.1 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方法5.4.2 空间利用规律5.4.3 设计模型5.4.4 分析结论5.5 功能重构模型的应用方法5.5.1 应用流程与要点5.5.2 应用实例:南京大行官广场的功能重构5.6 本章小结 6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布局重构策略6.1 旧城开放空间布局重构的前期分析6.1.1 可达性分析6.1.2 服务公平性分析6.2 策略一:旧城开放空间存在形式的重构6.2.1 增加常态型开放空间6.2.2 开辟间歇型开放空间6.2.3 组织临时型开放空间6.2.4 引导自发型开放空间6.3 策略二:旧城开放空间可达性的优化6.3.1 开放:溶解公园边界6.3.2 慢行:建立游径系统6.3.3 快行:完善公交系统6.4 布局策略的应用方法6.4.1 应用流程与要点6.4.2 实例研究:常州老城区开放空间的布局重构6.5 本章小结 7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文化重构路径7.1 相关文献回顾7.2 基于开放空间视角的城市文化解读7.2.1 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层次7.2.2 旧城开放空间文化的释义7.3 旧城开放空间文化建设的若干误区7.3.1 破坏物质文化的成果7.3.2 切断人与文化的联系7.3.3 打造主题式的泛文化7.4 旧城开放空间文化重构的现实路径7.4.1 意识层面:保育文化关系7.4.2 策略层面:建立文化地图7.4.3 操作层面:引入分层思想7.5 文化重构路径的应用方法7.5.1 应用流程与要点7.5.2 实例研究:南京旧城区开放空间文化重构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讨论8.1 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结论8.2 “自上而下”的对策与建议8.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其理论意义8.4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研究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8/264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