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2020-07-29 00:00:00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2版)/新编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规划教材》这次修订过程中,我们对原书稿中存在的不准确甚至是错误之处进行了纠正,并汲取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重点对三、宫殿建筑和五、陵墓建筑进行了大篇幅的删改。《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2版)/新编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规划教材》在结构上分为两篇共十一章。上篇为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八章: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二、至八、分别为中国古代城防建筑、宫殿建筑、坛庙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古村落与民居,以及中国古代的楼阁、桥梁与水利工程。下篇为中国古典园林,由三章构成,分别为:九、,中国古典园林概述;十、,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和构景手法;十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室内陈设与现存精品园林。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与信息,每一章我们都配套制作了课件,以及期末考试样题等。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目录

上篇 中国古代建筑
**章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节 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与特征
第四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
第五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旅游价值与欣赏
第二章 中国古代城防建筑
**节 中国古代城防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工程结构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防建筑的形制与营造
第三节 现存著名的古代城防建筑
第四节 世界遗产——万里长城
第三章 宫殿建筑
**节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与造型艺术
第三节 现存著名宫殿建筑
第四章 坛庙祭祀建筑
**节 坛庙祭祀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坛庙祭祀建筑的形制与艺术特色
第三节 现存著名的坛庙建筑
第五章 陵墓建筑
**节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古代丧葬方式及陵墓类型
第三节 帝王陵寝建筑的组成与布局
第四节 帝王陵寝的分布与选址
第五节 中国现存著名的帝王陵墓建筑
第六章 宗教建筑
**节 佛教建筑
第二节 道教建筑
第三节 伊斯兰教建筑
第三节 基督教建筑
第七章 古村落与民居
**节 中国古村落
第二节 中国民居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楼阁、桥梁与水利工程
**节 中国古代的楼阁建筑
第二节 中国古代桥梁
第三节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下篇 中国古典园林
第九章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元素与艺术境界
第十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和构景手法
**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第十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室内陈设与现存精品园林
**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装饰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室内家具与陈设
第三节 中国现存精品古典园林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节选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2版)/新编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规划教材》: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祠,又被称为家庙、祠堂。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祠堂依宗族组织可分为宗祠(总祠)和家祠。按《周礼》规定,“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可见只有士以上的人才能建庙祭祖,庶人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古代宗庙是一庙一主,即一个祖先立一个宗庙。东汉光武帝以后改为一庙多室,每室供奉一主的形制,官庶皆立一庙,遂产生不同等级的家庙体量规格的规定。至于庙内设几室,各代不一。到唐代定为一庙九室,亲尽则祧迁,另立祧庙安置迁出的神主,直到明、清仍沿用此制。  因“事死如生”,宗庙的建筑形式完全按照生前的住宅形制布置,即“前堂后寝”的规式。前为居室,供祭祀礼拜;后为寝居,供养祖先神主。宋代以后庶人阶层有了建祠祭祖的权力,宗氏祠堂在中国遍及城乡,祠堂建筑的规模虽不如坛庙宏大,但大多建筑精巧、华丽。较为有名的家庙有安徽龙川胡氏祠堂、广州的陈家祠堂等。  祠堂虽然是祭祖的处所,也是家族议事、学堂及履行族法、家法之地。同时又是宗族成员社会交往的场所,可说是全村镇居民的公共建筑,所以祠堂内往往加设戏台及宽广的廊庑来满足使用要求,以备节日设桌宴饮,设凳观剧。有的祠堂还附设义学、义仓,具有广泛的公共活动内容。(三)先贤名人祠庙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先贤名士辈出。为了纪念其功德,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的先贤名人祠庙。其中除文、武庙为国家祭典外,大部分是由民间或地方设立,并且深受百姓的信仰与爱戴。这些祠庙或设在先贤名士的家乡与其主要建功立业之地,或是由先贤的故居发展而成。  先贤名人祠庙主要包括圣德贤王祠庙、各类名人祠庙。现存于世的这些圣德贤王庙,诸如神农祠、黄帝庙、尧庙、舜庙等就是对于“三皇五帝”的认同和纪念,这种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一直延续到今天。  名人祠庙主要包括了忠臣祠庙和文人祠庙两类,忠臣祠庙中受到奉祀的忠臣义士,或与某些重要历史事件相关,或与某一地点相联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赢得民众的称赞和崇敬。他们虽然属于统治阶级,但都表现出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文人祠庙所奉祀的人物是文人群体中的杰出者,顽强地保持了视道义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保持着作为社会良心和时代脊梁的可贵品格,民间人士出于景仰之情而自发地建祠造庙。这些祠庙规模一般都不很大,建筑也不华美艳丽,但都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世界。  名人祠庙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其中尤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祭祀关羽的武庙*为突出。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大多崇奉儒学,敕令在京城和各州县建孔庙。清朝雍正皇帝特别准许曲阜和全国各地的孔庙屋顶能使用黄琉璃瓦,其等级可与帝王宫殿相比,孔庙也是唯一具有皇家宫廷建筑规格的祠庙。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大,与孑L府、孔林(简称“三孔”)被联合国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孑L庙相并行的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或称关帝庙、武庙,以关羽老家山西解州的关帝庙规模*大。  此外,还有不少岳飞庙,以浙江杭州西湖岳庙为*。至于各地纪念名臣、先贤、义士、节烈的庙祠,如北京文天祥祠、山东邹县孟轲庙、山西太原邑姜祠(晋祠),以及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四川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祠、广东潮州的韩文公(韩愈)祠、合肥包公祠等,其数量之多就难以统计了。  有些祠堂与墓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祠墓合一的布局方式。如杭州岳庙与岳坟结合,扬州史公祠与史可法墓结合。很多先贤祠庙是民间自发建立的,由于群众聚会的需要,往往将祠庙附近用地加以规划,形成游览性的园林。人们在凭吊之余可游憩其间,如杜甫草堂、三苏祠等。  坛庙祭祀建筑的起源是由儒家礼制思想引发的,所以它仅盛行于礼制思想根植甚厚的汉族地区(或接受汉文化较深的地区)。至于不同信仰的蒙、藏族及信仰伊斯兰教的诸民族,则另有属于各自民族的鬼神信仰及相应的祭礼建筑,如维吾尔族的名贤祠、回族的拱北、白族的本主庙等。  ……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8/264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