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原论-建筑如何与城市融为一体-II 本书特色
我们迎来了必须要设计造型新颖的大型建筑的新时代。大型建筑应该如何与场所连接,这是建筑行业大的课题。建筑体量很大,会给人一种漂浮在环境中的感觉。无论如何,都会让人觉得有一个巨大的异物出现了。“究竟该如何消除这种违和感呢?我想向年轻人传授这种方法”,这就是隈研吾撰写《场所原论II 》的初衷。隈研吾一边探索自身拼尽全力解决“大问题”的方法途径,一边将问题的解决过程以报告的形式写成此书。本书以建筑如何与场所相连为主题,将全书分为4个部分:粒子、孔、倾斜、时间。隈研吾不是在批判大型建筑,而是想坦率地告诉大家其中的艰辛,以及与多才多艺的合作伙伴共事是多么重要。建筑与场所相连的方法,有形态论,也有团体论。如果二者可以相辅相成,自然与人便可以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场所原论-建筑如何与城市融为一体-II 内容简介
这是隈研吾自己解说自己建筑的一本书。篇幅结构和上一本《场所原论》一样,开篇是建筑论,中间到后半部分是作品解说。但是与上一本《场所原论》不同的是,这本书讲解了以日本新国立竞技场为代表的大规模建筑,并增加了大量的全球各地的作品。与其他著名建筑师的作品集不同的是,隈研吾树立了建筑师自身的建筑目标。看过以后你会发现:“原来建筑家思考的东西有这么多!”另外,针对各个建筑作品,既有实景照片,也有平面图、剖面图,还有与书名相呼应的“市中心的建筑物地图”。跟随者作者的解说,你会感觉到“原来如此”的知识方面的刺激。
场所原论-建筑如何与城市融为一体-II 目录
序论 战争与割裂 /002
建筑的商品化与多米诺(Dom-ino)体系/003
底层架空形式(Pilotis)带来的与大地的割裂/004
为了联系而写的书籍/006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与建筑商品化的加速/007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城市的再发现/008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尺度的发现 /009
世界的主题公园化/010
超越伪恶趣味/011
《场所原论Ⅱ》的目标/012
粒子 从上看,从下看 /014
从下看的现象学 /015
从现象学到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的认知科学/015
作为粒子集合体的环境/016
光滑是敌人/017
谓之百叶的粒子/ 孔/017
孔 孔、塔、桥/019
球与迷宫的二项对立/019
洞穴与孔的对立/020
称为莫诺尔型(Monol)的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孔/021
称为巴西利卡(Basilica domus)的孔/022
店屋(Shophouse)与四合院/023
倾斜 垂直带来割裂/026
下降的屋顶,上升的屋顶/027
雨与倾斜/028
柯布西耶与倾斜/029
从倾斜到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029
小堀远州(Kobori Enshun)的倾斜/031
时间 场所与地灵/033
材料与时间/034
老化的材料/035
收录案例
粒子 Starbucks 太宰府天满宫参道店/038
丰岛Eco-museum Town/042
北京茶室/048
孔 贝桑松(Besançon)艺术文化中心/052
Aore 长冈/056
饭山市文化交流馆Natura/062
倾斜 帝京大学附属小学/068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074
九州艺文馆/078
FRAC 马赛(Marseille)/084
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音乐厅/088
TOYAMA Kirari/092
瑞士联邦工科大学洛桑分校Art Labo/098
波特兰(Portland)的日本庭园/104
新国立竞技场/110
时间 歌舞伎座/114
La kagu/120
Entrepot Macdonald/124
北京前门地区/128
图版、照片列表 /132
后记/134
译后记/136
场所原论-建筑如何与城市融为一体-II 作者简介
隈 研吾 Kengo Kuma1954年 出生于日本横滨 1979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院建筑专业研究生院 1985年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员 2001年 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2009年 东京大学教授 现在: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东京大学教授 著书:《自然的建筑》《负建筑》《反造型》《新·社区论 东京》《场所原论》等主要作品和奖项: “森舞台/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1997年,日本建筑学会奖),以“那珂川町马头广重美术馆”为首的木建筑获得芬兰自然精神国际木建筑奖,“三得利美术馆”“根津美术馆”(2010年,每日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