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研究 本书特色
学术创新之处主要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在借鉴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历史时期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进行了梳理,为今天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布局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指导。二是借鉴资源型区域“三部门”模型和“核心—边缘”模型,构建了历史时期资源型区域结构模型作为分析资源型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空间过程的框架,从“核心—边缘”历史空间结构的视角,对“资源诅咒”作了解析。三是以山西省为例,提出今天工业化与城市
煤炭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研究 内容简介
学术创新之处主要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在借鉴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历史时期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进行了梳理,为今天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布局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指导。二是借鉴资源型区域“三部门”模型和“核心—边缘”模型,构建了历史时期资源型区域结构模型作为分析资源型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空间过程的框架,从“核心—边缘”历史空间结构的视角,对“资源诅咒”作了解析。三是以山西省为例,提出今天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布局目标。四是提出城镇群一体化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机制创新重点与方向,提出人口、土地、投融资等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煤炭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研究 目录
目录
**章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1
二、本书的框架与主要内容 3
三、本书的主要结论与基本观点 5
四、本书的创新之处 11
第二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理论认识 12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的简要评述 12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理论研究 12
(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研究 19
(三)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23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内涵 32
(一)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认识 32
(二)区域空间结构及其表现形态 38
(三)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及过程 40
(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内涵 43
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 52
(一)影响因素 52
(二)形成机制 54
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运行条件与实践启示 58
(一)运行条件 58
(二)实践启示 59
第三章 资源型区域的空间结构模式:“资源诅咒”的空间结构解释 61
一、“资源诅咒”研究被忽略的分析视角 61
二、煤炭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域性特征 63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特殊的形成过程 63
(二)资源型区域工业化的特征 64
(三)资源型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特征 66
三、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基本模型和“资源诅咒”成因分析 68
(一)资源型区域的“三部门三区域”结构 68
(二)对“资源诅咒”成因的空间结构分析 71
四、资源型区域核心、边缘动态特征实证:山西省域层面实证 75
(一)核心、边缘区域的划分与动态变化 75
(二)核心、边缘之间经济与人口空间集聚动态 78
(三)核心、边缘区域经济结构演进 79
(四)科技创新能力及变动 80
(五)核心、边缘空间联系特征 81
五、资源型区域核心—边缘结构的重组方向 83
(一)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空间结构需求 83
(二)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边缘结构调整方向 85
第四章 煤炭资源型区域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山西省域层面的实证 91
一、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及变化特征 91
(一)山西省人口与经济集中化趋势与阶段 91
(二)21 世纪以来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变化特征 93
(三)21 世纪以来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变化特征小结 106
二、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 106
(一)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 107
(二)流动人口来源结构的空间特征 110
(三)与城市规模、性质的关联性分析 113
(四)流动人口空间特征小结 114
三、煤炭产业就业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 115
(一)山西煤炭资源及煤炭企业的地理分布特征 115
(二)煤炭产业就业人口的空间格局与集聚特征 116
(三)煤炭产业人口空间演变模式及特征 119
四、不同主体功能区人口与经济集中动态 120
第五章 煤炭资源型区域城镇村体系特征及演进:基于省域与县市两个层面的考察 126
一、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及演进:以山西省为例 126
(一)城镇规模分布及演进特征 126
(二)城镇职能类型及组合特征 130
(三)城镇区位指向及空间格局 135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城镇体系演进:以孝义市为例 139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 139
(二)城镇空间分布与规模结构演变 141
(三)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特征 142
三、资源型区域乡村聚落规模结构及空间动态:以孝义市为例 144
(一)乡村聚落规模结构及变动特征 144
(二)乡村聚落规模分布及变动的空间特征 149
(三)不同功能区乡村聚落规模分布及变动特征 155
(四)主要结论及启示 156
第六章 煤炭资源型城市与企业关系特征:以阳泉市为例 159
一、资源型城市城企空间协同的研究进展 159
二、阳泉市阳煤集团产业及区位扩张过程 160
(一)发展历程 160
(二)经营范围的扩大 162
(三)空间扩张 164
三、阳煤集团对阳泉市城市转型的影响 165
(一)阳泉市的产业现状 165
(二)阳煤集团在阳泉市的产业地位 167
(三)城市功能区域扩展与城企关系 168
四、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空间协调问题 169
(一)空间扩展和功能提升动力不足 169
(二)生态空间格局碎片化 170
(三)城市生活空间局促 170
(四)产业空间布局分散 170
(五)城市空间管理主体多元化 171
五、主要结论与协同路径 171
(一)主要结论 171
(二)协同路径和对策 172
第七章 煤炭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战略与路径 174
一、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战略取向 174
(一)资源型区域空间重组的宏观背景与新要求 174
(二)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基本目标 177
(三)山西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战略取向 178
(四)山西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战略重点 180
(五)山西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空间协调的战略格局 184
二、资源型区域城镇群建设的实践启示 188
(一)临汾汾河百公里新型经济走廊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188
(二)长治上党城镇群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190
(三)临汾汾河百公里新型经济走廊、长治上党城镇群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192
三、资源型县(市)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布局实践模式 193
(一)资源型经济强县、人口大县“大县城+ 重点镇”建设为主导的城乡统筹布局模式 194
(二)丘陵山区资源型县域以大县城带动大农村的城乡统筹布局模式 195
(三)襄垣县、孝义市、左权县城乡统筹布局模式的启示 196
四、资源型县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的规划:以沁源县为例 198
(一)资源型县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特征 199
(二)县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战略 204
(三)县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重组方向与路径 206
(四)县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重组政策措施 211
第八章 煤炭资源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空间协调布局机制创新 214
一、空间规划整合与空间协调管控机制 215
(一)空间规划体系协调面临的主要问题 216
(二)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的实践探索 218
(三)完善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220
(四)空间规划整合与协调机制创新对策 223
(五)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的新理念与规划内容创新 225
二、区域与城乡空间协调机制及政策 231
(一)区域与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 231
(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形成以城镇群为重点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布局 234
(三)创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体制机制,促进专业化职能城市向中心城市的转型 236
(四)完善产城协调布局机制,促进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体系协调互动 238
(五)建立县域城乡一体化布局机制,促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 239
(六)创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机制,促进城市布局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240
三、人口和重要资源的一体化配置机制 241
(一)人口流动及相关配套制度 242
(二)建设用地资源一体化配置及相关管理制度 242
(三)城镇建设资金保障与投融资体制机制 243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