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丁文江文集.第五卷

  2020-07-24 00:00:00  

丁文江文集.第五卷 内容简介

《爨文丛刻》一书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十一,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1月出版。书名原题为《爨文丛刻》甲编,可见作者还有意续编,因丁文江先生当年去世而未果。现据该版收入本文集,另将闻宥先生的《读<爨文丛刻>》、董作宾先生的《关于丁文江先生的(爨文丛刻)甲编》和马学良先生的《增订(爨文丛刻)序》三文作为附录收入,裨读者参考。

丁文江文集.第五卷 目录

《爨文丛刻》自序
千岁衢碑记
说文
帝王世纪
献酒经
解冤经(上卷)
解冤经(下卷)
天路指明
权神经
夷人做道场用经
玄通大书
武定罗婺夷占吉凶书
附录一读《爨文丛刻》——兼论猡文之起源
附录二关于丁文江先生的《爨文丛刻》甲编
附录三增订《爨文丛刻》序

丁文江文集.第五卷 节选

《爨文丛刻》自序
  《爨文丛刻》共十一种,除去《夷人做道场用经》是谭锡畴先生从四川西部带回来的以外,都是我自己从云南、贵州所搜集的猓猓文。“猓猓”是云南的俗语,含有轻视的意思。他们自称为“聂素”,是云南*重要的土人中之一种,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四川、云南交界的大凉山是他们*后的根据地。在山里面,汉化的程度很浅。从大凉山向外边走,北到大渡河,南到北纬二十四度,西到西康,东到乌江,都有他们的村落。但是距大凉山越远,汉化的程度越深,种族越不纯粹。他们说汉话的时候自称为夷家。这当然也不能用为人种的名称。《云南通志》普通称他们为爨蛮,所列的爨蛮语言七百七十余字,都纯粹是猓猓语。按《史记》、《汉书·西南夷传》都详于地理而略于人种,惟《华阳国志·南中志》讲诸葛亮平南中,“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分其赢弱配大姓集、雍、晏、爨、孟、量、毛、李为部曲”。又说“亮受其俊杰建宁(今昆明县)爨习,朱提、孟炎及获为官”。这是爨人见于史书的**次。仔细看起来,爨原来是当日这种人中大姓之一。现在所保存的大小爨碑,爨龙颜碑在陆凉,爨宝子碑在曲靖,都是在猓猓的区域以内。前者作于刘宋大明二年,后者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碑称大亨四年)。两碑字都写得很好。爨宝子碑不知道是谁写的。爨龙颜碑的书者是爨道庆。我们可以想见诸葛亮平南之后,猓猓的大姓,如爨习的子孙,汉化程度之深。从什么时候起爨由姓氏而变为人种的名词,现在不能知道。但是樊绰的《蛮书》的名类篇已经说,西爨为白蛮,东爨为乌蛮,“在石城、昆川、曲阪、晋宁、哈献、安宁至龙和城谓之西爨。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陟头谓之东爨”。途程篇说,“第七程至竹子岭,岭东有暴蛮部落.岭西卢鹿蛮部落。第六程至生蛮磨弥殿部落。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猓猓当即卢鹿的转音(亦郎武定之所谓罗婺)。所以称猓猓为爨,从唐朝起已是如此。我现在称本书为《爨文丛刻》,大概没有错误。
  ……

丁文江文集.第五卷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7/263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