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摩擦学原理

  2020-07-24 00:00:00  

摩擦学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的基本内容分7章,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将来主要发展方向,表面能、吸附与粘附以及摩擦磨损过程中表面特性的变化,固体表面受载接触过程与特性(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接触面积、表面形貌等),古典摩擦定律、摩擦理论、非金属摩擦、滚动摩擦以及纳米摩擦学、环境摩擦学;粘着磨损、磨料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等磨损机理,流体动力润滑、弹性流体润滑、边界润滑原理及其特性、纳米技术在润滑和润滑材料方面的应用,耐磨减摩材料(包括纳米材料)以及表面工程技术在摩擦磨损中的应用,摩擦磨损试验和测试分析技术。 本书注重摩擦学的系统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多学科、跨学科特性以及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表面工程技术在解决摩擦磨损问题时所起到的作用,并将纳米摩擦学、环境摩擦学的理念引入传统摩擦学,注入新内涵。

摩擦学原理 内容简介

摩擦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密切相关。本书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在内容上注重体现表面工程技术在解决摩擦磨损问题的作用,并将纳米摩擦学、环境摩擦学的理念引入传统摩擦学。
本书的基本内容分7章,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将来主要发展方向;表面能、吸附与粘附以及摩擦磨损过程中表面特性的变化;固体表面受载接触过程与特性;古典摩擦定律、摩擦理论、非金属摩擦、滚动摩擦以及纳米摩擦学、环境摩擦学;粘着磨损、磨料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等磨损机理;流体动力润滑、弹流润滑、边界润滑原理及其特性、纳米技术在润滑和润滑材料方面的应用;耐磨减摩材料以及表面工程技术在摩擦磨损中的应用;摩擦磨损试验和测试分析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摩擦学课程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和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摩擦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摩擦学原理 目录

0 绪论
1 固体的表面特性
1.1 表面形貌
1.1.1 表面形貌
1.1.2 表面参数
1.1.3 表面形貌的测量方法
1.2 洁净的固体表面
1.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2.2 洁净的金属表面
1.2.3 表面晶体缺陷及其分布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1.3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1.3.1 表面张力
1.3.2 表面能
1.3.3 影响表面能的主要因素
1.3.4 表面现象热力学
1.4 加工硬化层和表面残余应力
1.4.1 加工冷作硬化层
1.4.2 表面残余应力
1.5 吸附与粘附
1.5.1 物理吸附膜
1.5.2 化学吸附膜
1.5.3 化学反应膜
1.5.4 氧化膜
1.5.5 浸润
1.5.6 粘附
1.6 金属表面的实际结构
2 固体表面的接触
2.1 概述
2.1.1 固体表面接触过程
2.1.2 接触面积
2.1.3 接触模型
2.2 弹性接触
2.2.1 静载荷下的弹性接触
2.2.2 动载荷(摩擦载荷)下的弹性接触
2.2.3 理想粗糙表面的接触
2.3 塑性接触
2.4 变形种类的判据——塑性指数
3 金属的摩擦
3.1 摩擦的概念与分类
3.2 对古典摩擦定律的评述
3.3 摩擦理论
3.3.1 机械理论(凹凸说)
3.3.2 分子理论(分子说)
3.3.3 分子—机械理论
3.3.4 粘着理论
3.3.5 其他摩擦理论
3.3.6 摩擦振动(粘—滑运动)
3.4 非金属材料的摩擦
3.4.1 弹性体摩擦的一般机理
3.4.2 塑料(聚合物)的摩擦

3.4.3 橡胶的摩擦
3.4.4 金刚石的摩擦
3.5 摩擦时金属表面特性的变化
3.5.1 由摩擦引起的表面几何形状的变化
3.5.2 由摩擦引起的表面结构的变化
3.5.3 由摩擦引起的表面成分的变化
3.5.4 摩擦中表面膜的变化
3.6 滚动摩擦
3.6.1 弹性范围内滚动
3.6.2 塑性范围内滚动
3.7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3.8 特殊工况条件下的摩擦
4 磨损原理
4.1 概述
4.2 粘着磨损
4.2.1 粘着磨损理论(鲍登-泰勃的粘着磨损理论)
4.2.2 其他粘着磨损理论
4.3 磨料磨损
4.3.1 磨料磨损及其机理
4.3.2 磨料磨损简化的定量关系式
4.3.3 影响磨料磨损的主要因素和减小磨损的途径
4.4 疲劳磨损
4.4.1 *大切应力理论
4.4.2 油楔理论
4.4.3 微观点蚀磨损理论
4.4.4 剥层磨损理论
4.4.5 影响疲劳磨损的主要因素
4.5 腐蚀磨损
4.5.1 氧化磨损
4.5.2 特殊介质腐蚀磨损
4.6 气蚀
4.7 微动磨损
5 润滑
5.1 润滑原理
5.1.1 润滑的作用和分类
5.1.2 润滑状态的转化
5.1.3 流体动力润滑
5.1.4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5.1.5 流体静力润滑
5.1.6 边界润滑
5.2 润滑材料及其应用
5.2.1 润滑剂的分类
5.2.2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
5.2.3 润滑油的添加剂
5.2.4 合成润滑油
5.2.5 润滑脂
5.2.6 固体润滑剂
5.3 纳米材料在润滑中的应用
5.3.1 纳米材料及其特性
5.3.2 纳米材料在润滑中的应用
6 耐磨减摩材料及表面处理
6.1 金属耐磨材料
6.1.1 材料的耐磨性及其评定指标
6.1.2 对金属耐磨性材料的一般要求
6.1.3 耐磨钢
6.1.4 耐磨铸铁
6.2 滑动轴承合金
6.2.1 对轴承合金的要求
6.2.2 滑动轴承合金
6.3 聚合材料
6.3.1 聚合材料简介
6.3.2 摩擦副中常用的聚合物
6.3.3 以聚合物为基的复台材料
6.3.4 应用
6.4 表面处理技术
6.5 纳米表面技术
7 摩擦磨损试验和测试分析技术
7.1 摩擦磨损试验的分类
7.1.1 使用试验
7.1.2 实验室试验
7.2 磨损试验的模拟问题和试验参数的选择
7.3 摩擦、磨损、润滑试验机
7.3.1 试验机的种类
7.3.2 常用的摩擦磨损试验机
7.4 摩擦磨损试验中的测试
7.4.1 摩擦温度的测量
7.4.2 摩擦系数的测量
7.4.3 磨损量的测量
7.5 摩擦表面的近代微观分析法
7.6 磨损微粒的分析技术
7.6.1 光谱分析法
7.6.2 铁谱分析法
参考文献

摩擦学原理 节选

《摩擦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分7章,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将来主要发展方向;表面能、吸附与粘附以及摩擦磨损过程中表面特性的变化;固体表面受载接触过程与特性;古典摩擦定律、摩擦理论、非金属摩擦、滚动摩擦以及纳米摩擦学、环境摩擦学;粘着磨损、磨料磨损、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损等磨损机理;流体动力润滑、弹流润滑、边界润滑原理及其特性、纳米技术在润滑和润滑材料方面的应用;耐磨减摩材料以及表面工程技术在摩擦磨损中的应用;摩擦磨损试验和测试分析技术。《摩擦学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摩擦学课程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和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摩擦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摩擦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与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密切相关。《摩擦学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用书之一,在内容上注重体现表面工程技术在解决摩擦磨损问题的作用,并将纳米摩擦学、环境摩擦学的理念引入传统摩擦学。

摩擦学原理 相关资料

插图:


1.摩擦学定义
摩擦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包括人体内),凡有运动的地方就有摩擦产生,摩擦必然伴随着摩擦面的磨损,它是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一种自然现象。
摩擦学(tribolgy)是关于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科学技术,包括摩擦、润滑、磨损和冲蚀。它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工程力学、冶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等。
2.摩擦学研究内容
摩擦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摩擦、磨损、润滑以及表面工程技术。
(1)摩擦
摩擦是抵抗两物体接触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切向相对运动的现象。物体表面的相对运动、相互接触、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各种变化特性,将取决于配对材料的种类及其机械性质、表面的微观几何尺寸(表面粗糙度及加工痕迹)、摩擦表面相对运动的工作条件(滑动速度、压力、温度、润滑状况、环境及周围介质的作用)、表面膜的生成和作用等因素。凡是影响物体接触几何形状和性质的因素都会影响它们的摩擦学特性,因此需要对材料的表面结构和实际接触部分的物理特性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磨损
磨损着重研究与分析材料和机件在不同工况下的磨损机理、发生规律和磨损特性。对于磨损机理看法很多,其中对磨料磨损、粘着磨损机理的认识比较一致;对于微动磨损、浸蚀磨损、腐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的机理目前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关磨损机理、磨损规律和磨损失效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对磨损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进行合理的机械设计,合理地选择摩擦副材料及表面处理工艺,节约材料和能源,保证机器及其零部件有足够的使用寿命,且便于制造、维修和管理。
(3)润滑
润滑研究内容包括流体动力润滑、静力润滑、边界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等在内的各种润滑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近年来流体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机器中许多重要零部件(如齿轮、轴承、凸轮等)的设计问题,如润滑剂性质和作用的研究,尤其是纳米润滑剂的研究也有长足的发展,这对于改善润滑状况、减少摩擦、防止磨损和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
(4)表面工程技术
将表面工程技术与摩擦学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机器零部件的减摩、耐磨,延长使用寿命的问题,是摩擦学在工程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摩擦学的理论和应用必将由宏观进入微观,由静态进入动态,由定性进入定量,成为系统综合

摩擦学原理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7/263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