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分析化学

  2020-07-24 00:00:00  

分析化学 内容简介

简介   本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教与学的规律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注重基础理论、严格训练基本技能、拓展综合和应变能力、加强学科新信息传播的指导思想下,将内容依次分成四篇,即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复杂物质分析。全书从对分析化学的认知入门,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课程的两大基础内容——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再进入综合和提高的内容即复杂物质分析,以使读者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化学工程、生化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等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采用。

分析化学 目录

第1篇 分析化学基础第1章 分析化学导言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1.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2 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分类1.2.1 分析化学的特点1.2.2 分析化学的分类1.2.3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1.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4 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方法思考题第2章 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2.1 试样的采集2.1.1 固体物料试样的采集2.1.2 液体物料试样的采集2.1.3 气体物料试样的采集2.2 固体物料试样的制备2.2.1 破碎2.2.2 过筛2.2.3 混匀2.2.4 缩分2.3 试样的分解2.3.1 水溶解法2.3.2 酸分解法2.3.3 碱、碳酸盐和氨分解法2.3.4 熔融分解法2.3.5 熔融方法的改进2.3.6 烧结分解法2.3.7 其他分解法思考题第3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3.1 误差的基本概念3.1.1 误差3.1.2 偏差3.1.3 标准偏差3.1.4 极差3.1.5 公差3.1.6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3.2 误差的传递3.2.1 系统误差的传递3.2.2 随机误差的传递3.2.3 极值误差3.3 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3.3.1 有效数字3.3.2 数字的修约规则3.3.3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3.3.4 分析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3.4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4.1 频数分布3.4.2 正态分布3.4.3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3.5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5.1 t分布曲线3.5.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3.6 数据的评价——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3.6.1 显著性检验3.6.2 异常值的取舍3.7 回归分析3.7.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3.7.2 相关系数3.8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思考题习题第2篇 化学分析法第4章 化学分析法概述4.1 化学分析法概述4.2 滴定分析法概述4.2.1 滴定分析法的定义4.2.2 滴定分析法必须具备的条件4.2.3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4.3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4.3.1 标准溶液4.3.2 基准物4.3.3 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4.4 化学分析法的计算4.4.1 化学分析法计算中基本符号的代表意义及相互关系4.4.2 化学分析法的计算类型4.4.3 化学分析法计算示例思考题习题第5章 酸碱滴定法5.1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5.1.1 酸碱质子理论5.1.2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5.1.3 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5.1.4 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5.2 酸碱指示剂5.2.1 变色原理5.2.2 变色范围5.2.3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5.3 酸碱标准溶液5.3.1 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5.3.2 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5.4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5.4.1 强酸(碱)的滴定5.4.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5.4.3 多元酸碱的滴定5.5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5.5.1 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5.5.2 混合碱的分析5.5.3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5.5.4 有机化合物中氮的测定——凯氏(Kjeldahl)定氮法5.5.5 硼酸的测定5.5.6 硅酸盐中SiO2的测定5.5.7 酯类的测定5.6 计算示例思考题习题第6章 配位滴定法6.1 配位滴定法概述6.2 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6.2.1 EDTA的性质6.2.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6.3 EDTA配位滴定法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6.3.1 酸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6.3.2 配位效应及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6.3.3 溶液酸度的控制6.4 金属指示剂6.4.1 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6.4.2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6.4.3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6.5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6.5.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6.5.2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6.6 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6.6.1 配位滴定曲线6.6.2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及准确滴定判断式6.7 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6.7.1 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6.7.2 掩蔽和解蔽6.7.3 其他配位剂6.8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6.8.1 直接滴定法6.8.2 间接滴定法及其应用6.8.3 返滴定法及其应用6.8.4 置换滴定法思考题习题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7.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7.1.1 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7.1.2 外界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7.1.3 氧化还原平衡常数7.1.4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7.2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7.3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7.3.1 氧化还原指示剂7.3.2 自身指示剂7.3.3 专属指示剂7.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7.4.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7.4.2 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7.5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7.5.1 预氧化和预还原7.5.2 常用的预氧化剂和预还原剂7.6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7.6.1 高锰酸钾法7.6.2 重铬酸钾法7.6.3 碘法和碘量法7.7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7.8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8章 沉淀滴定法8.1 沉淀滴定法概述8.2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及滴定条件8.3 银量法的应用8.4 其他沉淀滴定法简介8.5 沉淀滴定法的计算示例思考题习题第9章 重量分析法9.1 重量分析法概述9.2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9.2.1 气化法9.2.2 沉淀重量法9.2.3 电质量法9.3 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9.4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剂的要求9.5 沉淀的溶解度、溶度积及对沉淀的影响因素9.5.1 溶解度与溶度积9.5.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9.6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9.6.1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9.6.2 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9.7 沉淀形成与沉淀条件的选择9.7.1 沉淀的类型9.7.2 沉淀的形成过程9.7.3 沉淀的特性与沉淀条件的选择9.8 均相沉淀法9.9 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9.9.1 过滤9.9.2 洗涤9.9.3 干燥或灼烧9.10 重量分析法的应用9.11 重量分析法的计算9.11.1 换算因数的计算9.11.2 沉淀剂用量的计算9.11.3 称样量的计算9.11.4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3篇 仪器分析法第10章 仪器分析法概述10.1 仪器分析法的分类10.1.1 光学分析法10.1.2 电化学分析法10.1.3 色谱分析法10.1.4 其他方法10.2 分析仪器的组成10.3 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10.4 仪器分析法的发展10.5 仪器分析的定量方法10.5.1 标准曲线法10.5.2 标准加入法10.6 分析仪器的性能表征10.6.1 灵敏度10.6.2 检测限10.6.3 线性范围思考题第11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1.1 方法概述11.2 基本原理11.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11.2.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1.2.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1.2.4 常用术语11.2.5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1.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1.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11.3.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11.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11.3.4 吸光度的测定11.4 定量分析11.4.1 定量依据11.4.2 定量方法11.4.3 显色反应11.4.4 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11.4.5 其他定量分析方法11.5 其他应用11.5.1 定性分析11.5.2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推断11.5.3 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11.5.4 解离常数的测定11.6 分子荧光(磷光)法简介11.6.1 分子荧光(磷光)的产生11.6.2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11.6.3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1.6.4 外部因素对荧光光谱的影响11.6.5 荧光(磷光)光谱仪11.6.6 应用11.7 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11.7.1 基本原理11.7.2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11.7.3 红外光谱仪11.7.4 样品制备技术11.7.5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思考题习题第12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12.1 方法概述12.2 基本原理12.2.1 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12.2.2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12.2.3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12.2.4 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基础1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2.3.1 光源12.3.2 原子化器12.3.3 单色器12.3.4 检测器12.4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12.4.1 物理干扰12.4.2 化学干扰12.4.3 电离干扰12.4.4 光谱干扰12.4.5 背景干扰12.5 分析方法12.5.1 测量条件的优化12.5.2 分析方法12.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12.7 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12.7.1 基本原理12.7.2 原子发射光谱仪12.7.3 应用12.8 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12.8.1 基本原理12.8.2 仪器12.8.3 应用思考题习题第13章 电位分析法13.1 电位分析法概述13.1.1 电位分析法定义13.1.2 电位分析法中的基本概念13.1.3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13.1.4 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13.2 基本原理13.2.1 化学电池13.2.2 电极13.3 离子选择性电极13.3.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13.3.2 几种离子选择性电极简介13.3.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13.4 电位分析法13.4.1 基本原理13.4.2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13.4.3 电位分析法的计算示例13.5 其他电分析方法简介13.5.1 电解分析法13.5.2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13.5.3 循环伏安法13.5.4 现代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与应用思考题习题第14章 气相色谱法14.1 概述14.1.1 色谱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14.1.2 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14.1.3 色谱法的分类14.1.4 气相色谱分析流程14.2 色谱法术语14.2.1 色谱流出曲线图或色谱图14.2.2 色谱图有关参数及其色谱基本关系14.3 色谱基本理论14.3.1 色谱分离过程14.3.2 塔板理论14.3.3 速率理论14.3.4 分离度与分离条件的选择14.4 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方法14.4.1 定性分析14.4.2 定量分析14.5 气相色谱法14.5.1 气相色谱仪14.5.2 气相色谱柱及固定相14.5.3 气相色谱检测器14.6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14.6.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14.6.2 HPLC的主要类型14.6.3 高效液相色谱仪思考题习题第4篇 复杂物质分析第15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15.1 概述15.2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及富集方法15.2.1 沉淀分离法15.2.2 溶剂萃取分离法15.2.3 离子交换分离法15.2.4 色谱分离法15.3 现代分离和富集方法介绍15.3.1 膜分离技术15.3.2 超声分离15.3.3 固相萃取15.3.4 超临界流体萃取15.3.5 加速溶剂萃取15.3.6 微波辅助萃取思考题习题第16章 复杂物质分析示例16.1 水泥熟料的分析16.1.1 概述16.1.2 水泥熟料的分析16.2 农药残留的分析16.2.1 样品前处理技术16.2.2 样品检测技术16.2.3 试样分析示例16.3 废水试样的分析16.3.1 金属离子的分析16.3.2 非金属无机污染物的分析16.3.3 有机污染物的分析16.3.4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测定附录附录1 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附录2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附录3 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附录4 常用的基准物质附录5 常用指示剂附录6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附录7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Y)附录8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附录9 标准电极电位附录10 条件电极电位附录11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附录12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参考文献

分析化学 节选

《分析化学》根据课程特点、教与学的规律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注重基础理论、严格训练基本技能、拓展综合和应变能力、加强学科新信息传播的指导思想下,将内容依次分成四篇,即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复杂物质分析。全书从对分析化学的认知入门,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课程的两大基础内容——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再进入综合和提高的内容即复杂物质分析,以使读者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分析化学》可用作高等院校化学工程、生化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等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采用。

分析化学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7/263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