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基础化学

  2020-07-24 00:00:00  

基础化学 本书特色

《基础化学》是环境、生态、食品尖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学科。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内容提练,编写模式的创新,强化知识的实践运用和专业能力的训练。《基础化学》可供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生态环境保护及食品等有关专业学生使用。

基础化学 目录

**篇 无机化学**章 物质结构基础**节 原子结构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二、原子结构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四、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五、元素性质的周期性第二节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一、离子键二、共价键三、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的空间构型第三节 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分子的极性二、分子间力三、氢键四、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第四节 晶体结构一、晶体的特征二、晶体的基本类型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节 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二、热力学**定律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和焓一、恒容反应热二、恒压反应热和焓三、热化学方程式四、盖斯(Hess)定律五、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一、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二、影响化学反应方向的因素三、反应自发性的判断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节 化学反应速率一、化学反应速率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 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二、化学平衡常数三、平衡常数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四、化学平衡的移动五、吕·查德里原理——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第四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节 气体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二、分压定律第二节 分散体系一、分散体系的概念二、分散体系的分类第三节 溶液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二、稀溶液的依数性第四节 胶体分散体系一、溶胶的性质二、溶胶的胶团结构三、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第五章 酸碱平衡**节 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的定义二、酸碱电离理论三、酸碱质子理论第二节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一、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二、水的离子积三、溶液的酸碱性和pH第三节 酸碱溶液pH的计算一、一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二、多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三、一元弱碱溶液体的计算第四节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一、同离子效应二、缓冲溶液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节 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二、溶度积常数三、溶度积与溶解度四、溶度积规则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与分步沉淀一、沉淀的生成二、分步沉淀第三节 沉淀的溶解与转化第七章 原电池与金属腐蚀**节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方程式的配平一、氧化数二、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方程式的配平第二节 原电池一、原电池二、电极电势第三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一、判断电池反应的方向,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二、比较氧化剂和还原荆的相对强弱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第四节 金属腐蚀与防护一、金属腐蚀的分类二、金属腐蚀的防护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节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和命名一、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反应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三、多齿配体和螯合物四、配合物的命名第二节 配位平衡一、配合物的解离平衡二、配离子的解离常数第二篇 有机化学**章 绪论**节 有机化合物概述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和有机化学反应类一、电子效应二、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类型三、分子间力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碳架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第二章 烷烃**节 烷烃的命名一、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季氢原子二、烷基的命名三、烷烃的命名第二节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一、烷烃的构造异构二、烷烃的构象异构第三节 烷烃的性质一、烷烃的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三、烷烃的来源第三章 不饱和烃**节 烯烃一、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二、烯烃的命名三、烯烃的物理性质四、烯烃的化学性质第二节 二烯烃一、: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第三节 炔烃一、炔烃的命名第四章 脂环烃第五章 芳香烃第六章 卤代烃第七章 醇、酚、醚第八章 醛、酮、醌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第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第十二章 糖类第十三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参考文献

基础化学 节选

《基础化学》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整合在一起。全书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无机化学内容部分包括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胶体和溶液化学平衡的知识,并将重点放在四大平衡中。有机化学内容部分在编写中大幅度降低了基础理论知识的难度,删除了“反应历程”、“反应机理”、“对映异构”等内容,增加了“重要的物质”这部分内容,尤其是与环境、食品等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介绍,突出了实用性。本教材紧扣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的衔接。《基础化学》适用于高职院校化工、农林、医药卫生等专业,也可作为专科层次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基础化学 相关资料

插图:①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由大逐渐变小。这是由于原子核每增加一个单位正电荷,最外层相应地增加了一个电子。核电荷的增加使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外层电子有向原子核靠近的趋势;同时外层电子的增加又加剧了电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有使电子远离原子核的趋势。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而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的程度比主族元素小。这是因为对于过渡元素,随着原子核电荷的增加,新增加的电子是填充到次外层,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新增加的电子填充到倒数第三层,而决定原子大小的是最外层电子,内层电子对它的屏蔽作用要比最外层中电子间的屏蔽作用大得多,所以同一周期过渡元素,自左向右有效核电荷增加比较少,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就较为缓慢,同一周期的f区元素,原子半径减小得更少。从元素ce到元素Lu共14个元素,原子半径仅减少了9pm,这个现象称为镧系收缩。③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这是因为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起主要作用,所以原子半径增大。副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的变化不很明显。特别是第五、第六周期的一些同族元素,如铌和钽、钼和钨、锝和铼等,它们的原子半径十分相近,这是镧系收缩的结果。

基础化学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7/263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