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

  2020-07-13 00:00:00  

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 本书特色

  本套书是《核磁共振成像学》的修订版,是全面描述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的学术专著,分为两册,《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和方法》主要描述和讨论核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原理和方法;《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主要描述和讨论在核磁共振成像中生理参数测量的原理和临床医学应用。   本套书部分图片为彩色印刷。   《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空间编码机制、信号采集方法、脉冲序列时序原理、扫描k空间轨迹的概念、自旋激发动力学方程、rf脉冲设计(包括激发k空间概念)、分子自扩散测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和mri扫描仪结构以及运行原理。其中脉冲序列包括临床常用的se、ge和ir序列以及高速成像epi序列、spiral序列、turbo-flash序列等。   俎栋林、高家林编著的这本《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内容包括mri血流测量、血管造影(mra)、脑功能mri、灌注mri、磁化强度饱和转移mri、细胞分子mri、人体mr谱成像、油水分离化学位移mri等的物理原理,以及mri图像伪影的标识、产生机制和抑制方法。   本套书部分内容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硕、博士研究生mri教材以及医科大学mri硕、博士研究生mri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理工科大学mri教师、科学院mri基础研究人员、mri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对mri有浓厚兴趣的其他人员研读或参考。

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 目录

第1章  血流mr成像和血管mr造影  §1.1  生理血流运动    1.1.1  运动类型    1.1.2  血液在血管中、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描述    1.1.3  血管血流特征  §1.2  流动血对mr信号的影响    1.2.1  流空效应及高速信号损失    1.2.2  湍流引起信号损失    1.2.3  层流引起奇回波散相、偶回波重聚相    1.2.4  凝滞和舒张期伪门控    1.2.5  流动相关增强(fre)    1.2.6  血流异常和血管疾病诊断    1.2.7  辨别血栓和慢血流  §1.3  流动伪影和流动补偿技术    1.3.1  流动的综合效应及流动伪影    1.3.2  抑制fre伪影的预饱和技术    1.3.3  流动补偿,即gmn技术    1.3.4  用流动补偿产生的新问题    1.3.5  心电门控  §1.4  血流在梯度回波图像上的流人或tof效应    1.4.1  在破坏ge序列中信号强度与激发脉冲数及倾倒角的定量关系    1.4.2  二维成像    1.4.3  三维成像    1.4.4  对低速流人效应的理解    1.4.5  克服tof饱和的措施  §1.5  相位成像    1.5.1  相位成像概念和方法    1.5.2  相位像的灰度表示    1.5.3  相位差像    1.5.4  在相位分布图中的运动伪影    1.5.5  用相位像检查主磁场均匀性    1.5.6  测量磁化率分布    1.5.7  用“斑马条纹”相位像显示流动效应  §1.6  mr流动测量:飞行时间方法    1.6.1  团注激发跟踪测量方法    1.6.2  激发团注一维跟踪法    1.6.3  团注预饱和跟踪测量方法    1.6.4  临床应用  §1.7  mr流动测量:相敏方法    1.7.1  相敏法测量流动的se序列    1.7.2  相敏法测量流动的ge序列    1.7.3  用相位差对比度测量流动仿真的实例    1.7.4  应用相敏法应注意的问题    1.7.5  用一维相位数据(race)测流速    1.7.6  race的临床应用价值  §1.8  飞行时间法血管造影(tof mra)    1.8.1  二维流人敏感(或tof)法    1.8.2  *大强度投影显示    1.8.3  三维傅里叶变换梯度回波tof    1.8.4  黑血造影,*小强度投影    1.8.5  三维快黑血像和黑血mra  §1.9  相位对比度血管造影(pc mra)    1.9.1  用相位探测运动的原理    1.9.2  pc mra的重要属性    1.9.3  相敏流动成像脉冲序列    1.9.4  数据后处理    1.9.5  临床应用  §1.10  全身mra    1.10.1  对比度*佳化    1.10.2  头和颈mra  ……第2章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第3章  灌注mr成像第4章  饱和转移成像和细胞、分子成像第5章  在活体中定域磁共振谱和谱成像第6章  油/水质子化学位移成像第7章  mr图像伪影及抑制方法参考文献 

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 作者简介

俎栋林,1946年生,山东惠民县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电动力学”11届,“核磁共振成像(MRI)”15届,已出版学术著作《电动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核磁共振成像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计154万字,主持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Ol、EI收录30余篇,获校级奖3次,APS匹配会员10年,MRl企业兼任技术顾问10年。高家红,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大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1993—2005年先后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磁共振成像中心主任;2006—2013年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以及脑成像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磁共振成像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包插9cience,Nature和PNAS在内的SCI期刊上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两项美国专利。

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参数测量原理和医学应用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7/263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