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本书特色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好的桥梁。本书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行文简洁流畅,合乎"科学"的简明,也不乏流露文采之处,是一本较好的普及类通识读物。新版除修正原书个别纪年、数字错误外,增加了三篇附录,讨论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以及对于科学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在正文的科学史梳理外,更贴近社会现实发言,更具启发性。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内容简介
科学史是跨越科学和历史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它真正的现代形态直到20世纪初方才确立。而国内的科学史研究者主要依附在"科学"的阵营中,与国外常常划归历史系不同,且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少有专职从事科学史研究和教学的,虽然在其他相关领域仍可能比较活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自然标明这一学科身份的边缘化。事实上,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好的桥梁。由此,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吸纳本书尤具历史眼光和现实意义。本书是很好的科学史入门书。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导 论 科学史的意义 一 "无用"的科学史 二 科学史学科的确立与萨顿的贡献 三 科学史的诸种功能 四 科学史的教育功能--以美国的情形为例 五 关于"真实的历史" 六 科学与正确之关系 七 科学史的三种研究方法 八 科学史研究中的内史和外史 九 科学史在中国的情形**讲 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 一 希腊科学的背景 二 对万物本原的探究 三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工作 四 希腊的数理科学 五 希腊的天文测量第二讲 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 一 天人感应与天人相分 二 宇宙演化思想 三 时空观念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一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二 传统数学的发展 三 计时技术的演变 四 测向技术的辉煌第四讲 阿拉伯的科学 一 历史背景 二 阿拉伯的数学 三 阿拉伯的天文学 四 阿拉伯的医学 五 阿拉伯的光学和化学 六 阿拉伯科学的世界意义第五讲 科学在欧洲的复兴 一 对中世纪的简要回顾 二 文艺复兴 三 变化世界中的人与自然 四 数学的新进展第六讲 近代科学革命之天文学革命 一 古希腊天文学 二 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 三 伽利略的天文发现 四 第谷的精密天文学 五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第七讲 近代科学革命之新物理学革命 一 近代以前的力学 二 伽利略的新物理学 三 笛卡尔的机械主义方法论 四 牛顿开创的时代第八讲 微积分的创立与发展 一 笛卡尔与解析几何 二 微积分的创立 三 微积分在18世纪的发展第九讲 近代化学的建立 一 从炼金术到化学 二 波义耳的贡献 三 燃素说的兴起 四 "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第十讲 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一 早期的电磁学 二 从法拉第到麦克斯韦 三 通讯技术的进步第十一讲 数学的新时代 一 群论的诞生 二 非欧几何革命 三 哈密顿与四元数第十二讲 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建立 一 能量守恒定律 二 热力学**定律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四 热力学的发展第十三讲 从进化论到遗传学 一 达尔文之前的进化论 二 达尔文及其自然选择的进化论 三 达尔文之后 四 遗传学第十四讲 从以太理论到相对论 一 以太的历史与理论 二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及其意义 三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第十五讲 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 一 量子论 二 原子世界 三 量子力学附录一 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附录二 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和思考附录三 江晓原访谈: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综合索引初版后记第二版后记
科学史十五讲-(第二版)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9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成果及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播发全球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