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科技 > 正文 返回 打印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析化学手册-7A

  2020-07-11 00:00:00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析化学手册-7A 本书特色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删减,保持原手册10个分册的基础上,将其中3个分册进行拆分,扩充为6册,终形成13册。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为两册:7A《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和7B《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两篇叙述,篇为基础理论篇,包括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核磁共振二维谱,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系统、条理、清晰,并且每种研究方法都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分析实例;第二篇为数据篇,包括常用的和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与偶合常数数据,并总结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规律。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析化学手册-7A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删减,保持原手册10个分册的基础上,将其中3个分册进行拆分,扩充为6册,形成13册。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为两册,包括7A《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7B《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内容包括核磁共振基础理论篇,小分子化合物篇和复杂天然产物化合物篇。其中“核磁共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理论在7A分册统一介绍。小分子化合物包括:1. 烃类;2. 醇、醚、酚类;3. 醛、酮类;4. 酸、酯类;5. 含氮化合物;6. 含硫、磷等杂原子化合物,等等。天然产物化合物根据结构类型分类。本书的特色在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系统、条理、清晰,每种研究方法都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分析实例,一目了然;化合物的化学位移与偶合常数给出常用的、典型的数据,并总结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规律。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析化学手册-7A 目录



**章 核磁共振概念和基本原理 1
**节 与核磁共振相关的原子核的物理性质 1
第二节 核磁共振的发生及其过程 3
第三节 液体核磁共振实验操作基本过程 6
第二章 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8
**节 化学位移 8
一、化学位移基础知识 8
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9
三、原子核的等价性 10
第二节 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 11
第三节 偶合常数 15
一、同碳偶合常数 15
二、邻位偶合常数 16
三、远程偶合常数 17
四、质子与其他磁性核的偶合 18
第四节 核磁双共振 18
第五节 核磁共振氢谱及有关一维谱典型特征 21
一、1H NMR谱典型特征 21
二、一维NOE差谱图谱典型特征 26
三、质子自旋去偶实验图谱典型特征 27
第三章 核磁共振碳谱和核磁共振二维谱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9
**节 核磁共振碳谱 29
一、核磁共振碳谱的基本原理 29
二、化学位移 31
三、偶合常数和弛豫时间 37
四、核磁共振碳谱中的多脉冲实验 39
五、13C NMR谱和DEPT谱典型特征 40
第二节 核磁共振二维谱 43
一、核磁共振二维谱概述 43
二、二维J分辨谱 46
三、二维化学位移相关谱 49
四、NOE类二维谱 59
五、二维多量子跃迁谱 63
第四章 典型有机官能团的1H NMR化学位移和典型偶合体系的1H NMR 偶合常数 76
**节 典型有机官能团的1H NMR化学位移 76
第二节 典型偶合体系的1H NMR偶合常数 86
第五章 生物碱 99
**节 吡咯类生物碱 99
一、简单吡咯型生物碱 99
二、吡咯烷型生物碱 99
三、番杏碱(mesembrine)型生物碱 100
四、百部碱型生物碱(Stemona alkaloids) 101
五、海洋溴吡咯型生物碱 105
第二节 托品烷类(tropanes)生物碱 106
第三节 吡咯里西啶类(pyrrolizidines)生物碱 108
第四节 哌啶类生物碱 109
一、简单哌啶型生物碱 109
二、色原酮哌啶型生物碱 110
三、双哌啶型生物碱 111
四、二氮杂萘型生物碱 113
第五节 石松类生物碱 114
一、石松碱型生物碱 114
二、石松定碱型生物碱 117
三、伐斯替明碱型生物碱 119
第六节 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 121
一、简单吲哚里西啶型生物碱 121
二、萘并吲哚里西啶型生物碱 122
三、菲并吲哚里西啶型生物碱 123
四、桥环吲哚里西啶型生物碱 124
第七节 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 125
一、羽扇豆碱型生物碱 125
二、金雀花碱型生物碱 128
三、鹰爪豆碱型生物碱 129
四、苦参碱型生物碱 130
五、苦豆碱型生物碱 131
第八节 吖啶酮类生物碱 132
一、简单吖啶酮型生物碱 133
二、异戊二烯吖啶酮型生物碱 133
三、角型呋喃吖啶酮型生物碱 134
四、线型呋喃吖啶酮型生物碱 135
五、吡喃吖啶酮型生物碱 136
第九节 苯丙胺类生物碱 137
第十节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138
一、简单苄基四氢异喹啉型生物碱 138
二、吗啡烷型生物碱 140
三、阿朴菲型生物碱 143
四、原阿朴菲型生物碱 144
五、原小檗碱型生物碱 145
六、普罗托品型生物碱 146
七、苯菲啶型生物碱 147
第十一节 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 148
一、简单苯乙基四氢异喹啉型生物碱 148
二、秋水仙碱型生物碱 149
三、粗榧碱型(三尖杉碱型)生物碱 150
四、高刺桐碱型生物碱 152
五、高阿朴菲型生物碱 153
第十二节 苄基苯乙胺类生物碱 154
一、石蒜碱型生物碱 154
二、文殊兰碱型(网球花碱型)生物碱 155
三、加兰他敏型(雪花胺型)生物碱 156
四、水仙花碱型生物碱 157
五、石蒜宁碱型生物碱 157
六、猛他宁型生物碱 158
第十三节 吐根碱类生物碱 160
一、四氢异喹啉型(Ⅰ型)吐根碱生物碱 160
二、简单裂环环烯醚萜型(Ⅱ型)吐根碱生物碱 161
三、吡啶并吲哚型(Ⅲ型)吐根碱生物碱 162
第十四节 β-卡波林类生物碱 164
一、吡啶并吲哚型(Ⅰ型)β-卡波林生物碱 164
二、吲哚并喹嗪型(Ⅱ型)β-卡波林生物碱 165
三、吲哚并十氢二氮杂萘型(Ⅲ型)β-卡波林生物碱 165
第十五节 半萜吲哚碱类生物碱 166
第十六节 单萜吲哚碱类生物碱 168
一、重排单萜吲哚型生物碱 168
二、非重排单萜吲哚型生物碱 183
第十七节 喹啉类生物碱 184
一、简单喹啉型生物碱 185
二、喜树碱型生物碱 189
三、奎宁型生物碱(金鸡纳碱型生物碱) 190
第十八节 单萜类生物碱 191
一、环烯醚萜型单萜生物碱 192
二、裂环环烯醚萜型单萜生物碱 195
第十九节 倍半萜类生物碱 196
一、石斛碱型倍半萜生物碱 196
二、萍蓬草碱型倍半萜生物碱 197
三、吲哚倍半萜碱型倍半萜生物碱 198
四、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生物碱 199
第二十节 二萜类生物碱 201
一、C18二萜型生物碱 202
二、C19二萜型生物碱 203
三、C20二萜型生物碱 204
第二十一节 三萜类生物碱 213
第二十二节 孕甾烷(C21)类生物碱 226
一、简单孕甾烷型生物碱 226
二、螺二氢异吲哚酮孕甾烷型生物碱 227
第二十三节 环孕甾烷(C24)类生物碱(cyclonepregnane alkaloids) 228
第二十四节 胆甾烷(C27)类生物碱 229
一、胆甾烷型生物碱 229
二、异胆甾烷型生物碱 231
第六章 黄酮 233
**节 2-苯基-4H-色烯(苯并吡喃)-4-酮类黄酮 233
一、简单2-苯基-4H-色烯(苯并吡喃)-4-酮型黄酮(flavones) 233
二、2-苯基-3-羟基-4H-苯并吡喃-4-酮型黄酮(黄酮醇类,flavonols) 236
三、2-苯基-苯并四氢吡喃-4-酮型黄酮(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 240
四、2-苯基-3-羟基-苯并四氢吡喃-4-酮型黄酮(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242
第二节 3-苯基-4H-色烯(苯并吡喃)-4-酮类黄酮(异黄酮) 244
一、简单异黄酮型异黄酮(isoflavones) 244
二、二氢异黄酮型异黄酮(isoflavanones) 247
三、苯并呋喃并[2,3-b]-4H-苯并吡喃-4-酮型异黄酮(coumaronochromones) 249
四、鱼藤酮型异黄酮(rotenoids) 250
五、去氢鱼藤酮型异黄酮(dehydroretenoids) 251
六、紫檀烷醇型异黄酮(pterocarpanols) 252
七、紫檀烯型异黄酮(pterocarpenes) 253
八、3-芳基香豆素型异黄酮(3-arylcoumarins) 254
九、苯并呋喃并[3,2-c]色烯(苯并吡喃)-6-酮型异黄酮(coumestans) 255
十、2-苯基苯并呋喃型异黄酮(2-phenylbenzofurans) 256
十一、高异黄酮型异黄酮(homoisoflavonoids) 257
十二、二氢高异黄酮型异黄酮 257
第三节 查耳酮型化合物 260
一、简单查耳酮型化合物(chalcones) 260
二、二氢查耳酮型化合物(dihydrochalcones) 262
三、狄尔斯-阿尔德查耳酮型化合物 264
第四节 橙酮型化合物 267
第五节 花青素型化合物 268
第六节 黄烷型化合物 269
一、简单黄烷型化合物(flavans) 269
二、异黄烷型化合物(isoflavans) 271
三、异黄烯型化合物(isoflavenes) 273
第七章 苯丙素 275
**节 简单苯丙素 275
一、苯丙烷型苯丙素 275
二、苯丙烯型苯丙素 276
三、烯丙基苯型苯丙素 277
四、苯丙烯酸型苯丙素 278
五、苯丙酸型苯丙素 280
六、肉桂醛型苯丙素 281
第二节 香豆素类化合物 282
一、简单香豆素型化合物 282
二、苯并[c]香豆素型化合物 283
三、香豆草醚型化合物 284
四、呋喃香豆素型化合物 284
五、吡喃香豆素型化合物 287
第三节 木脂素 290
一、木脂烷型木脂素(lignanes) 291
二、环木脂烷型木脂素(cyclolignanes) 299
三、新木脂烷型木脂素(neolignanes) 307
四、环新木脂烷型木脂素(cycloneneolignanes) 317
五、氧新木脂烷型木脂素(oxyneolignanes) 322
六、多新木脂烷型木脂素(polyneolignanes) 328
第八章 醌 336
**节 苯醌 336
一、烃基取代对苯醌型化合物 336
二、邻苯醌和烃基取代邻苯醌型化合物 338
三、苯并吡喃(酮)取代苯醌型化合物 339
四、呋喃并苯醌型化合物 340
五、双呋喃并苯醌型化合物 341
第二节 萘醌 342
一、1,4-萘醌型化合物 342
二、1,2-萘醌型化合物 348
第三节 蒽醌 350
一、简单蒽醌型化合物 350
二、四氢蒽醌型化合物 352
三、蒽醌并吡喃型化合物 353
四、9,9′-双蒽酮型化合物 354
五、1,1′-双蒽醌型化合物 355
六、2,2′-双蒽醌型化合物 356
七、1,2′-双蒽醌型化合物 357
第四节 菲醌 359
一、1,4-菲醌型化合物 359
二、3,4-菲醌型化合物 359
三、9,10-菲醌型化合物 360
第九章 单萜 362
**节 无环单萜 362
一、2,6-二甲基辛烷型(月桂烷型)单萜 362
二、2,3,6-三甲基庚烷型(薰衣草烷型)单萜 362
三、2,3,5-三甲基庚烷型单萜 363
第二节 单环单萜 364
一、环丙烷型(菊花烷型)单萜 364
二、环戊烷型(光樟烷型)单萜 365
三、环烯醚萜型单萜 365
四、环己烷型单萜 367
第三节 双环单萜 370
一、4-甲基-1-异丙基双环[3.1.0]己烷型(侧柏烷型)单萜 370
二、3,7,7-三甲基双环[4.1.0]庚烷型单萜 371
三、2,6,6-三甲基双环[3.1.1]庚烷型(蒎烷型)单萜 371
四、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型(莰烷型)单萜 372
五、2,2,3-三甲基双环[2.2.1]庚烷型(异莰烷型)单萜 373
六、1,3,3-三甲基双环[2.2.1]庚烷型(葑烷型)单萜 373
第十章 倍半萜 375
**节 无环和单环倍半萜 375
一、金合欢烷型(法呢烷型)倍半萜 375
二、环橙花烷型倍半萜 376
三、甜没药烷型倍半萜 376
四、榄香烷型倍半萜 377
五、单环金合欢烷型(单环法呢烷型)倍半萜 378
六、吉玛烷型倍半萜 379
七、葎草烷型(蛇麻烷型)倍半萜 380
第二节 双环倍半萜 381
一、黎烷型倍半萜 381
二、倍半簪烷型倍半萜 381
三、双环吉玛烷型倍半萜 382
四、佛手柑烷型倍半萜 383
五、石竹烷型(丁香烷型)倍半萜 384
六、愈创木烷型倍半萜 384
七、假愈创木烷型倍半萜 385
八、杜松烷型倍半萜 386
九、桉叶烷型倍半萜 388
十、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 389
十一、珊瑚烷型倍半萜 390
十二、β-檀香烷型倍半萜 390
十三、菖蒲烷型倍半萜 391
十四、花侧柏烷型倍半萜 392
十五、异花侧柏烷型倍半萜 393
十六、月桂烷型倍半萜 393
十七、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 394
第三节 三环倍半萜 396
一、乌药烷型倍半萜 396
二、马拉烷型(小皮伞烷型)倍半萜 396
三、橄榄烷型倍半萜 397
四、荜橙茄烷型倍半萜 398
五、罗汉柏烷型(斧柏烷型)倍半萜 399
六、香木榄烷型倍半萜 400
七、原伊鲁烷型倍半萜 400
八、雪松烷型(柏木烷型)倍半萜 401
九、香附烷型倍半萜 402
十、广藿香烷型倍半萜 403
第四节 多环倍半萜 404
一、长叶蒎烷型倍半萜 404
二、长松叶烷型倍半萜 405
第十一章 二萜 407
**节 链状和单环二萜 407
一、植烷型(phytanes)二萜 407
二、环植烷型(cyclonephytanes)二萜 408
三、异戊甜没药烷型(prenylbisabolanes)二萜 409
第二节 双环二萜 410
一、半日花烷型二萜 410
二、克罗烷型二萜 429
三、海里曼型二萜 447
第三节 三环二萜 451
一、松香烷型二萜 451
二、海松烷型二萜 465
三、玫瑰烷(rosane)型二萜 470
四、dolabrane型二萜 471
五、卡山烷型二萜 473
六、staminane型二萜 477
七、海绵烷型二萜 478
八、罗汉松烷型二萜 479
九、5/7/6元环型三环二萜 481
十、cyathane型5/6/7元环型三环二萜 482
第四节 四环二萜 485
一、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485
二、贝叶烷型二萜 493
三、阿替生烷型二萜 494
四、木藜芦烷型二萜 496
五、孪生花烷型二萜 497
六、野甘草烷型二萜 498
七、paraliane型二萜 499
八、pepluane型二萜 500
九、euphoractine型二萜 501
第五节 五环二萜 503
第六节 紫杉烷型二萜 504
一、6/8/6三环紫杉烷型二萜 504
二、5/7/6三环紫杉烷型二萜 505
三、6/10/6三环紫杉烷型二萜 506
四、6/12二环紫杉烷型二萜 507
五、6/5/5/6四环紫杉烷型二萜 508
六、5/6/6三环紫杉烷型二萜 509
七、6/5/5/6/5五环紫杉烷型二萜 510
第七节 大环二萜 511
一、西松烷型二萜 511
二、卡司烷型二萜 513
三、贾白榄烷(jatrophane)型二萜 514
四、续随子烷(lathyrane)型二萜 515
五、维替生烷型二萜 516
六、朵蕾烷型二萜 517
七、尤尼斯烷型二萜 518
八、阿斯贝斯蒂烷型二萜 519
九、珊瑚烷型二萜 520
十、齐尼阿菲烷型二萜 521
十一、齐尼卡烷型二萜 522
第八节 其他二萜 524
一、曼西烷型二萜 524
二、优弗利平醇型二萜 525
三、斯皮尔醇型二萜 526
四、巨大戟烷型二萜 527
五、巴豆烷型二萜 528
六、segetane型二萜 529
第十二章 三萜 532
**节 链型和单环三萜 532
一、角鲨烯型(squalenes)三萜 532
二、丛藻烷型(botryococcanes)三萜 533
第二节 双环三萜 535
第三节 三环三萜 536
一、海洋臭椿型(malabaricanes)三萜 536
二、异海洋臭椿型三萜 537
三、五味子素三萜化合物 539
第四节 四环三萜 543
一、原萜烷型(protostanes)三萜 543
二、达玛烷型(dammaranes)三萜 545
三、环阿屯烷型(cycloartanes)三萜 546
四、葫芦烷型(cucurbitanes)三萜 547
五、羊毛甾烷型(lanostanes)三萜 548
六、大戟烷型(euphanes)三萜 550
七、甘遂烷型(tirucallanes)三萜 551
八、原柠檬三萜型(protolimonoids)化合物 552
第五节 五环三萜 556
一、何帕烷型(hopanes)三萜 556
二、异何帕烷型(isohopanes)三萜 557
三、新何帕烷型(neohopanes)三萜 558
四、羊齿烷型(fernanes)三萜 559
五、塞拉烷型(ferrtanes)三萜 560
六、羽扇豆烷型(lupanes)三萜 561
七、齐墩果烷型(oleananes)三萜 563
八、乌苏烷型(ursanes)三萜 565
九、蒲公英萜烷型(taraxeranes)三萜 567
十、木栓烷型(friedelanes)三萜 568
十一、蒲公英烷型(taraxastanes)三萜 570
十二、多花烷型(multifloranes)三萜 571
十三、绵马烷型(filicanes)三萜 572
第六节 降三萜 574
一、柠檬苦素型化合物 574
二、苦木苦素型化合物 579
第十三章 甾族化合物 582
一、雄甾烷(C19)型甾族化合物 582
二、孕甾烷(C21)型甾族化合物 583
三、强心甾(C23和C24)型甾族化合物 588
四、胆烷(C24)型甾族化合物 593
五、胆甾烷/烯(C27)型甾族化合物 595
六、螺甾烷(C27)型甾族化合物 596
七、麦角甾烷(C28)型甾族化合物 597
八、麦角甾内酯(C28)型甾族化合物 599
九、豆甾烷(C29)型甾族化合物 608
第十四章 糖苷化合物 611
**节 五碳糖型糖苷 611
一、核糖型糖苷 611
二、阿拉伯糖型糖苷 612
三、木糖型糖苷 614
四、来苏糖型糖苷 615
第二节 六碳糖型糖苷 617
一、葡萄糖型糖苷 617
二、没食子酸β-D-吡喃葡萄糖酯型糖苷 619
三、半乳糖型糖苷 620
四、甘露糖型糖苷 622
五、阿洛糖型糖苷 623
六、β-D-葡萄糖醛酸型糖苷 624
第三节 去氧糖型糖苷 626
一、鼠李糖型糖苷 626
二、β-D-吡喃夫糖型糖苷 628
三、β-D-吡喃鸡纳糖型糖苷 628
四、β-D-吡喃黄夹竹桃糖型糖苷 629
五、β-D-吡喃齐墩果糖型糖苷 630
六、β-D-吡喃磁麻糖型糖苷 630
七、α-L-吡喃磁麻糖型糖苷 631
八、β-D-吡喃毛地黄毒糖型糖苷 632
第十五章 其他类型天然有机化合物 634
一、共轭烯烃型化合物 634
二、3-烃基苯酞型化合物 634
三、二苯乙烯型化合物 636
四、色原酮型化合物 642
五、酮(苯并色原酮)型化合物 643
六、苯乙醇型化合物 645
七、苯甲醇型化合物 647
八、双苯基庚烷型化合物 647
九、3′-3"-环双苯基庚烷型化合物 648
十、3′-4"-氧双苯基庚烷型化合物 649
十一、萘型化合物 650
十二、1,2,3,4-四氢-α-萘酮型化合物 651
主题词索引 653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析化学手册-7A 作者简介

秦海林,药物所,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4年-1999年在河南化学研究所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99年-2001年在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4月晋升副研究员。2001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工作,副研究员。
于德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院,长期从事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析化学手册-7A

http://book.00-edu.com/tushu/kj1/202007/262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