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2008/10)

  2020-05-29 00:00:00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2008/10) 本书特色

**讲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
第二讲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第三讲卓别林与《淘金记》
第四讲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第五讲费穆与《小城之春》
第六讲黑泽明与《罗生门》
第七讲英格玛·伯格曼与《第七封印》
第八讲阿伦·雷乃与《广岛之恋》
第九讲安东尼奥尼与《云上的日子》
第十讲费里尼与《八又二分之一》
第十一讲塔可夫斯基与《镜子》
第十二讲科波拉与《现代启示录》
第十三讲罗斯托茨基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十四讲施隆多夫与《铁皮鼓》
第十五讲侯孝贤与《悲情城市》
第十六讲陈凯歌与《黄土地》
第十七讲贝尔托鲁奇与《末代皇帝》
第十八讲王家卫与《东邪西毒》
第十九讲基耶斯洛夫斯基与《蓝》、《白》、《红》
第二十讲阿巴斯与《樱桃的滋味》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2008/10) 内容简介

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是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学技术的结晶。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又是一门前所未有的、不寻常的新艺术。“因为它同时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路易·德吕克1919年《电影及其他》)。作为活动影像的艺术,电影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电影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诸多美学原则,实现了多样融合。首先,是一门以科技为前提的艺术,电影的科技性不仅表现在电影诞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诞生于现代科技的条件下,而且表现在电影发展的每一历程,百年来电影从*初的机械玩具发展为成熟的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高科技的数字影像。其间,电影艺术本体的确立,电影艺术观念的成熟、艺术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无不包含着科技互动的深广内涵。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2008/10) 目录

序论
**讲 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
第二讲 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第三讲 卓别林与《淘金记》
第四讲 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第五讲 费穆与《小城之春》
第六讲 黑泽明与《罗生门》
第七讲 英格玛·伯格曼与《第七封印》
第八讲 阿伦·雷乃与《广岛之恋》
第九讲 安东尼奥尼与《云上的日子》
第十讲 费里尼与《81/2》
第十一讲 塔可夫斯基与《镜子》
第十二讲 科波拉与《现代启示录》
第十三讲 罗斯托茨基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第十四讲 施隆多夫与《铁皮鼓》
第十五讲 侯孝贤与《悲情城市》
第十六讲 陈凯歌与《黄土地》
第十七讲 贝尔托鲁奇与《末代皇帝》
第十八讲 王家卫与《东邪西毒》
第十九讲 基耶斯洛夫斯基与《蓝》、《白》、《红》
第二十讲 阿巴斯与《樱桃的滋味》
附录
后记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2008/10) 节选

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是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学技术的结晶。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又是一门前所未有的、不寻常的新艺术。“因为它同时既是技术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的产物。”(路易·德吕克1919年《电影及其他》)。作为活动影像的艺术,电影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电影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诸多美学原则,实现了多样融合。首先,是一门以科技为前提的艺术,电影的科技性不仅表现在电影诞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诞生于现代科技的条件下,而且表现在电影发展的每一历程,百年来电影从*初的机械玩具发展为成熟的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高科技的数字影像。其间,电影艺术本体的确立,电影艺术观念的成熟、艺术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无不包含着科技互动的深广内涵。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2008/10) 相关资料

第一讲 格里菲斯与《一个国家的诞生》
语言记录了人类自身,也创造着这个世界的意义,一门艺术的成熟
以其语言的自觉为标志。人类在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直观自身,达到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实现,艺术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一、电影之父一大卫·格里菲斯
[生平与创作]
大卫·格里菲斯(David WarkGfiffith,1875-1948)1875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拉格兰基。父亲在南北战争担任南方军队上校军官。10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格里菲斯由他的姐姐抚育成人,后者是一个小学教师,用菲薄的收入来养活这个人口众多的家庭。时代与家庭的环境,使格里菲斯成为一个“谜一般带有几分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热爱文学,曾立志当个作家,他的一生都保持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诗意理想。因家境所迫,格里菲斯从事过多种职业,当过售货员、消防队员、冶金工人、小报记者等。1907年,格里菲斯进入爱迪生的比沃格拉夫公司当演员,他视其为羞愧的职业,起先用别名,后来才恢复自己的真实姓名。在当演员之余,格里菲斯也创作电影剧本。1908年比沃格拉夫公司的名导演麦克·寇琼年老退休,格里菲斯接替了他的工作,成为导演。同年,他执导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描写一个小女孩被吉卜赛人拐走的故事。
格里菲斯并不熟悉梅里爱,但他说过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我的一切应归功于梅里爱。”“格里菲斯写过戏剧,也写过小说和诗。他从自学中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文学修养,使他能够采取一些比较高尚的题材。
他东鳞西爪地从托尔斯泰、莫泊桑、杰克·伦敦的小说,丁尼生、勃郎宁的诗,安德烈·德·洛德、弗朗索瓦·科佩的戏剧中吸取题材。”正当电影初具雏形、向艺术发展的时刻,格里菲斯跨进了电影行业。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电影“诗人”。在他“广泛的文学修养”基础上,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实现了电影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飞跃。
格里菲斯是个多产的电影导演。他的早期创作(1908-1912年)以平均每星期两部影片的速度,为比沃格拉夫公司共拍摄了400多部30分钟以内的短片。拍摄短片虽然限制着格里菲斯才能的发挥,但却培养了他在很短的篇幅内进行叙事的能力。这一时期,格里菲斯一方面进行他的技术实验,一方面又发现了许多有才能的演员,培养了丽莲·吉许、玛丽·璧克馥、托马斯·英斯等一批早期知名电影演创人员。在格里菲斯从事短片创作的几年里,美国电影企业中展开了一场独立制片反托拉斯专利公司的斗争,这场斗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2008/10)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37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