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 本书特色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是一部关于东北乡土二人转的美学著作。作者以其四十五年的二人转研究经验为基础,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而又翔实地论述了乡土二人转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沿着乡土审美冲动的根脉,构建了二人转乡土美学体系,详尽论述了乡土二人转的审美内涵。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具有审美历史地理学意义的乡土美学,是沿着乡土审美冲动的根脉,把握乡土叙事风格,构建二人转乡土美学体系,详尽论述乡土二人转的审美内涵。
全书十五章分三个部分。上篇从审美冲动、生命形式、人物特色、唱腔本源、人的装饰及空白空间等方面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大本大源。中篇从乡土喜剧、悲剧喜唱、滑稽风格、乡土叙事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风格特色。下篇从乡土文化、艺术象征、入俗化俗、民间审美判断以及审丑快感等来追溯二人转乡土文化之根。
守望乡土就是守望民族的个性与灵魂,守望乡土就是守望人的精神家园。传统二人转是东北农民的精神堡垒,它曾经经过上个世纪60年代戏曲化的考验,没有离开乡土;这次经过国际化、城市化、商品化的考验,相信也离不开乡土的本土本色。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 目录
引论 守望乡土
上篇:乡土本源论
**章 审美冲动成乡土艺术之母
第二章 “二人”是生命的形式
第三章 独特的演剧形态与人物性格魅力
第四章 “九腔共和”的乡音心曲
第五章 原始装饰只是美化“二人”
第六章 “空白空间”乃生命之源
中篇:乡土风格论
第七章 民间乡土的喜剧精神
第八章 “井台会”是典型的悲剧喜唱
第九章 滑稽风格之美
第十章 “以物喻物”的乡土叙事
下篇:乡土文化论
第十一章 文化理想与精神家园
第十二章 东北民俗是个大染缸
第十三章 “像不像,做比成样”的乡土哲学
第十四章 东北民间艺术审美判断
第十五章 “审丑快感”的前世今生
后记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 节选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是一部具有审美历史地理学意义的乡土美学,是沿着乡土审美冲动的根脉,把握乡土叙事风格,构建二人转乡土美学体系,详尽论述乡土二人转的审美内涵。全书十五章分三个部分。上篇从审美冲动、生命形式、人物特色、唱腔本源、人的装饰及空白空间等方面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大本大源。中篇从乡土喜剧、悲剧喜唱、滑稽风格、乡土叙事来论述乡土二人转的风格特色。下篇从乡土文化、艺术象征、入俗化俗、民间审美判断以及审丑快感等来追溯二人转乡土文化之根。守望乡土就是守望民族的个性与灵魂,守望乡土就是守望人的精神家园。传统二人转是东北农民的精神堡垒,它曾经经过上个世纪60年代戏曲化的考验,没有离开乡土;这次经过国际化、城市化、商品化的考验,相信也离不开乡土的本土本色。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 相关资料
插图:上篇:乡土本源论第一章 审美冲动成乡土艺术之母乡土艺术是地域性的艺术,因地理位置而各有不同。从世界的角度上看,中国为乡土,从中国城市来看,中国的农村乡间为乡土,从全国的农村来看二人转,东北的广大农村为乡土。东北二人转是东北乡土的产物。这里不论“乡”是什么,“土”是什么,乡土不可分论,乡土就是乡土,而要论在乡土生活的人,因为产生审美冲动的是人,是“诗意的栖居”这片乡土的人。但是,东北二人转(最初名字繁多)的创始者大多是失业的农民。他们识字不多,传承的方式只是“口传心授”。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年深日久,史实变为传说。师承多门,枝蔓繁复。形成二人转的起源、名称、发展脉络、归属,至今没法统一。在二人转研究方面,早在东北解放前,新文艺工作者马可、寄明就研究过已有的音乐;新中国成立后,王铁夫、王肯、王兆一、耿瑛、任光伟、隋书金、靳蕾、那炳晨、予永江等,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搜集与研究东北二人转资料;到上世纪80年代,王桔、李微等,也采访过当时健在的二人转老艺人。他们的著作,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二人转史料。我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料,加上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田野调查,于是我研究了二人转乡土美学。资料放在库房里不过是一堆黄纸,需要研究者发现它、唤醒它,用特定的艺术观念去激活它,-给予它一定的生命与血肉,才能使这些资料活起来。
咱俩的王国-二人转乡土美学论 作者简介
田子馥,又名老圃。吉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1957年生,吉林省梨树县人。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和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曾任吉林省艺术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新文化报》总编辑等。现已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顾问、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著有美学专著《二人转本体美学》、《美的魅力》、论文集《文心驿程》、《美与哲理散论》;诗词专著《老圃诗词选》、《耦耕集》、《刘大白诗词解析》、《辛弃疾词选注》、《中华古代常用文体——词》以及大型吉剧剧本《晴雯传》等。另有二人转美学论文、东北文化史学沧文、诗词学论文等学术论文40余篇在国内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