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清.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2020-05-29 00:00:00  

清.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吴熙载《篆书崔子玉座右铭》
于有东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五十岁后因避穆宗载淳讳而以字行,更字让之,又作攘之,曾自称让翁,号晚学居士、方林丈人,江苏仪征人。长期寓居扬州,以卖字鬻画刻印为生,晚年栖身寺庙僧房,穷困潦倒而终。工书善画,曾作《兰桂芬芳图》、《垂柳芙蓉图》等。存世有《通鉴地理今释》、《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印谱》等。
吴熙载书法诸体皆擅。作为包世臣的入室弟子,他的楷书和行草书师法包世臣,行草书与包世臣相比较,几能乱真,但没有新的突破;隶书学邓石如,功力精深,点画、结体都很到位,但也没能有新的突破。他的成就主要体现于篆书和篆刻,且均师法邓石如。其小篆行笔流畅稳健,笔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匀称。较之邓石如篆书的端庄、沉厚,吴熙载篆书吸收了汉篆的优长,显得更为活泼灵动、妩媚秀雅,有“气贯长虹”之态,一改乾嘉篆书拘谨整齐的面目,颇受后人推崇。相应地,吴熙载的篆刻在深入学习邓石如、领悟邓石如篆刻精髓的基础上,也没有亦步亦趋,而能上追汉印,融合己见,自成面目,成就卓著。他又以自己精湛的篆刻技艺及其广泛的影响力,一改清末印坛浙派末流之习气,进一步推动了皖派篆刻的发展。这也直接造就了他在印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堪称印学史上承前(邓石如等)启后(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式的人物。
着眼于吴熙载的书法,小篆无疑是他*为擅长的一种字体,所谓“铁笔写篆”,有“气贯长虹,咄咄新意”之态,就是赞誉其篆书学习邓石如而又融合金石精华的特点。《篆书崔子玉座右铭》就是他的篆书代表作之一。
崔子玉(77—142),原名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著名学者崔骃之子。年轻时游学京都洛阳,与张衡、马融等为伍,官至济北相。工书,尤善章草,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在书法史上享有盛名。所撰《座右铭》将谨守口舌这项修养放在**位,教人不要在人前事后说他人的短处,彰显自己的长处;自己施与他人的好处切勿挂在嘴上,受人恩惠则应时时放在心上;虚荣之心不可有,仁、义、礼、智、信才是处世的准则;遇事要三思而后行,要能坦然面对种种非议;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言过其实,大智若愚是圣人的智慧;身陷困境也要保持清醒,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远比俊俏的外形重要;做人处事不可太刚强,柔弱是生命力持久的秘诀;庸俗而卑鄙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变故丛生,祸患难料;言论、饮食都应有所节制,不可妄言是非,不可暴饮暴食,知足远胜贪婪。如此训诫之语,文辞优美,寓意深刻,成为后世文人*为喜爱的书写题材之一。历来以《崔子玉座右铭》为书写题材的书法佳作很多,其中以吴熙载《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为有名。
此作以四条屏的幅式呈现,单幅立轴幅面修长,与瘦长的篆书字形相得益彰;纸面有浅色乌丝栏界格,幅面整洁,墨色苍润,富有生机。此作单字充分体现了吴氏篆书师承邓石如而有熔铸汉篆、自出新意的特点,用笔方圆兼施,显得灵活、多变;线条婉转、流动,显得刚健、飘逸,有“珠圆玉润”之妙;结体瘦长、舒展,富有古韵;整体一丝不苟,书写意味十足,而无一丝匠气。

清.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清.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36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