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魏.张猛龙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2020-05-29 00:00:00  

北魏.张猛龙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张猛龙碑》赏析
李伍强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又称《张猛龙清颂碑》,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刻石。高8尺4寸,宽3尺7寸;碑阳24行,行46字;碑阴12列,每列行数和字数不等;碑额刻楷书12字。碑文第10行的“冬温夏清”4字泐损与否是鉴别拓本优劣的重要依据。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在碑文内容方面,《张猛龙碑》记载了张猛龙的家族历史,旌表了他的生平业绩,特别是“兴校办学”之功。因为张猛龙当时尚在人世,故此碑称“清颂之碑”。
在书法方面,《张猛龙碑》可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艺术性*高的碑刻。其用笔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笔为主,如断金切玉,体现了魏碑楷书的特殊风格。魏碑体系中绝对的方笔和绝对的圆笔作品非常少,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混合型”的,笔法形态多样化。《张猛龙碑》就是这种“混合型”的代表性作品,其笔法十分丰富,虽以方为主,但在方圆之间有很多细腻的变化。其结体特点是险绝多于平正,是险绝与平正的完美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欹侧生势。此碑字势统一,字的上部重心都向左倾斜,峻拔其右上角,造成一种飞扬的字势。(2)主次对比。此碑因袭隶书特点,一字之中主要突出横画和撇捺,竖向笔画多收拢紧缩。(3)虚实相映。此碑的一大特点是放得开、收得住,既有大胆的疏放,又有巧妙的留白,于虚实相映中产生奇势。(4)错落生趣。此碑通过错位、穿插、夸张等方法打破均匀分布,使字在强烈的内部对比中产生奇趣。其章法特点是横有行、竖有列,注重疏密的处理,以章法的疏朗与字势的紧密形成对比之美,并且给结构外向舒展的字势留下空间的自由度,整篇章法显得规整和谐。
《张猛龙碑》自传拓以来,备受书家和书评家们的推崇,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清代碑学大师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张猛龙》足继大令,《龙藏寺》足继右军,皆于平正通达之中迷离变化,不可思议。”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学书迩言》曰:“《张猛龙碑》整练方折,碑阴则流宕奇特。”其《平碑记》称《张猛龙碑》“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清代另一位碑学大师康有为对《张猛龙碑》亦赞美有加,他在《广艺舟双楫》中云:“其意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又云:“吾于行书取《兰亭》,于正书取《张猛龙》,各极其变化也。”近代书法大师沈曾植亦盛赞此碑,曾评曰:“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锺繇、梁鹄胜境,而终幅不杂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当代书法泰斗启功极爱此碑,他在《题张猛龙碑》一文中说:“古之铭石书,多故求方整,以示庄严,遂即形成相传之刊刻体。而简札书中手写体之弹性美,往往不可得见。其方不至于板滞,圆不失其庄严,每笔每字,时方时圆,或方或圆,相辅而成者,惟此碑得其妙。”以上诸评,从多个侧面评价和肯定了《张猛龙碑》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从以上论述可知,《张猛龙碑》具有集众美于一碑的特点。它上承汉碑之变迁,下启隋唐楷书之先河,是楷书发展史上卓然挺立的一块里程碑,被后世学者誉为“魏碑**”。作为北朝乃至南北朝时期艺术水准*高的碑刻作品,《张猛龙碑》影响和成就了后世的许多书法名家,如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唐中晚期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清代的包世臣、赵之谦、康有为,以及现代的弘一法师等。当代广大书家和书法爱好者对《张猛龙碑》亦情有独钟,视其为学习魏碑的首选范本,临习者趋之若鹜,蔚为可观。
临习《张猛龙碑》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中宫收紧,以免形散无神采,同时又要注意紧结过度,以免需夸张的笔画展放不足。(2)此碑笔画既雄健又灵变,偏旁和部件写法多样,借让巧妙;结构既精致又宽博,有大气魄;结体变化丰富,大小差别很大。(3)注意先方后圆、寓圆于方,只有先做到方雄,才能取得圆浑。(4)因为此碑漫漶十分严重,所以要注意对此碑意态和精神的把握,不能刻板描摹,遗神取貌。

李伍强:江西美术出版社编审。

北魏.张猛龙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北魏.张猛龙碑-中国古代碑帖经典彩色放大本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36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