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2020-05-29 00:00:00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本书特色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可进入中国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大门,触摸到我们民族的心理、性格和情感脉搏。沈泓编著的《春分冬至》追踪二十四节气及其民俗图案的源头、特点,对二十四节气进行通俗性趣味性的描述。包括清明时节雨纷纷、龙舟竞渡端午节等二十四节气逐一介绍。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内容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创造,沈泓编著的《春分冬至》对每一个节气的来龙去脉及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描述,是我们打开中国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任岁月的流水千年流淌,也不可磨灭它的文化智慧之光辉。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前言

小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诀成为很多读书人温馨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一组节令的总称,即自立春至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节气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相关,节日也大多和二十四节气有关,二十四节气其中有些节气本身就成了节日。
中国节气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节气都有诸多知识,除了形成的大量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些具有科学思想的观念,如古人将每一个节气都以三种物候来概括,以立春节气为例,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日春而日东者。《吕氏春秋》日:“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火气温,故解冻。此一候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蛰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古人解释:“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意为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鱼陟负冰:原为鱼上冰,《元史志》改之为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鱼陟负冰的意思是,从立春的第十天开始,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未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目录


**章 追踪溯源探节气
第二章 节气文化滋味长
第三章 一月小寒接大寒
第四章 二月立春雨水连
第五章 惊蛰春分在三月
第六章 清明谷雨四月天
第七章 五月立夏和小满
第八章 六月芒种夏至连
第九章 七月小暑和大暑
第十章 立秋处暑八月问
第十一章 九月白露接秋分
第十二章 寒露霜降十月全
第十三章 立冬小雪十一月
第十四章 大雪冬至迎新年
后记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节选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一组节令的总称。即自立春至大寒共二十四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天文、季节、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它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日照长短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反映温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霜降、小寒和大寒;反映温、湿度的有白露、寒露;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其余则是反映自然物候和农业物候的。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又起源于何时呢?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初只有夏至、冬至,在春秋时代,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随后.逐渐增加了春分、秋分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后来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重要的节气。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以后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人们根据节气候时而行,很多汉画像石上的画面上有飞鸟、动物、树木和大自然中的一些物象,这些都是当时人们判断节气的重要物候:
到了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它是以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定节气。《淮南子》一书中对节气的记载,和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完全一样。
二十四节气诞生后,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报节气的风俗,如西安鼓楼就有二十四节气鼓。
西安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和清乾隆五年(1740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西安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大的鼓楼。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
鼓楼里*具有历史感的东西,就是二十四节气鼓。流传千年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鼓被制成了一面面威风凛凛、震撼世人的大鼓,让人感慨赞叹。

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35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