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宋代卷 下-中华图像文化史

  2020-05-28 00:00:00  

宋代卷 下-中华图像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华图像文化史》是我国**部中华民族的视觉文明通史,分专题深入研究了自远古至1949年大中华地区的图像,以及中华图像文化的形成机制。该项目分为断代史和类型史两个部分,“宋代卷•下” 属于断代史之一,在“宋代卷•上”之后,继续分专题研究宋代的图像文化,包括宋代绘画的图像诠释、宋代图像文化特色分析等,还对宋代图像的主要作者进行了专门研究。

宋代卷 下-中华图像文化史 内容简介

通过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研究,还原中华民族上万年的生活形态、思想观念和精神历程,启发读者从人类视觉文明的角度来思考图像文化的重要价值。本书的编著体现了可贵的创见性,在图像的生产场域、自身的构成场域和其社会传播场域所建构的语境中阐释图像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史学研究领域的不足,不仅凸显了图像的文化史学价值,更为今后图像学研究开辟了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学术路径。 

宋代卷 下-中华图像文化史 目录

目录contents第八章 宋代绘画的图像诠释 379**节 《清明上河图》的图像诠释 380第二节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诠释 384一、《韩熙载夜宴图》构图设计的逻辑问题 384二、《韩熙载夜宴图》构图设计的用意 385三、《韩熙载夜宴图》创作者的深层目的 390四、《韩熙载夜宴图》的文本叙事传播特色 394五、《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考 394六、《韩熙载夜宴图》真是谍报图吗? 402第三节 《芙蓉锦鸡图》的图像诠释 404第四节 《写经罗汉图》的图像诠释 410一、宋代罗汉画兴盛的背景与《写经罗汉图》的内涵及成就 410二、《写经罗汉图》的深层问题:是否为光孝寺旧藏 414第五节 《梅花喜神谱》的图像诠释 418第六节 《平江图》的图像诠释 426一、《平江图》刻制的时代及其主持者考 426二、《平江图》与南宋经济发展 427三、《平江图》与当地的军政思想 429四、《平江图》与南宋的宗教思想 430五、《平江图》与宋人的生态环境观 430第七节 《中兴四将图》的图像诠释 432一、由《中兴四将图》的人选、排序所折射的政治思想 432二、由《中兴四将图》折射出的教化思想 438第八节 《西园雅集图》的图像诠释 440一、以《西园雅集图》为例看中国古代的雅集 440二、《西园雅集图》与宋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443三、马远《西园雅集图》与宋代文人园林 444第九节 《十王图》的图像诠释 446一、“地狱变相”说在中国的演变 446二、“十王”信仰在中国的发展 448三、“十王”的宣教图像 449四、《十王图》的图式 451小 结 457第九章 宋代图像文化特色分析 459**节 院画图像的形成机制与文化效应 460一、宋代院画图像的形成机制 460二、宋代院画图像的文化效应 475第二节 文人画图像的形成机制与文化效应 478一、宋代文人画图像的形成机制 478二、宋代文人画图像的文化效应 482第三节 宗教图像的形成机制与文化效应 490一、宋代宗教图像的形成机制 490二、宋代宗教图像的文化效应 492第四节 金石学图像的形成机制与文化效应 516一、三本宋代金石学著作 516二、宋代金石学著作中的制图法 517三、宋代金石学著作注解图像的模式 525四、宋代金石学图像对后世的影响 526第五节 建筑图像的形成机制与文化效应 528一、宋代工程图像的国家教育与《营造法式》的应运而生 528二、《营造法式》中的图像模式 530三、《营造法式》图像的传播 536四、《营造法式》的版本传播 538第六节 家具图像的形成机制与文化效应 540一、宋代家具图像的形成机制 540二、宋代家具图像的社会特征 544三、宋代家具图像的传播与影响 559小 结 579第十章 宋代图像的主要作者研究 581**节 李成 582一、李成的图像实践 582二、李成的图像风格 583三、李成图像的传播 584第二节 范宽 588一、范宽的图像实践 588二、范宽的图像风格 588三、范宽图像的传播 592第三节 郭熙 594一、郭熙的图像实践 594二、郭熙的图像风格 595三、郭熙图像的传播 598第四节 苏轼 600一、苏轼的图像实践 600二、苏轼的图像风格 602三、苏轼图像的传播 604第五节 米芾、米友仁 606一、米芾、米友仁的图像实践 606二、米芾、米友仁的图像风格 607三、米芾、米友仁图像的传播 610第六节 李公麟 612一、李公麟的图像实践 612二、李公麟的图像风格 613三、李公麟图像的传播 616第七节 赵佶 618一、赵佶的图像实践 618二、赵佶的图像风格 618三、赵佶图像的传播 623第八节 李唐 626一、李唐的图像实践 626二、李唐的图像风格 626三、李唐图像的传播 630第九节 马远 632一、马远的图像实践 632二、马远的图像风格 632三、马远图像的传播 638第十节 李嵩 640一、李嵩的图像实践 640二、李嵩的图像风格 640三、李嵩图像的传播 650小 结 651结束语 652参考文献 670致 谢 678

宋代卷 下-中华图像文化史 作者简介

邵晓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江苏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20名)、江苏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术领军人才、2006年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者、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人。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中国影像史”丛书、“中华图像文化史”丛书主编。

宋代卷 下-中华图像文化史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35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