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历代仕女画

  2020-05-28 00:00:00  

中国历代仕女画 本书特色

★ 16开线装,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 所选画作均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传世之作,如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寅《孟蜀宫妓图》、仇英《人物故事册》、改琦《宫娥梳髻图》、齐白石《抱剑仕女图》等

★ 在《仕女风韵》栏目中,可结合文字品味画面中女子的浓妆淡抹及如何摇曳生姿

★ 在《画中千古事》栏目中,可寻得画作里的背景知识、故事与传说

★ 在《丹青妙笔》栏目中,寻求大师的绘画技巧

  《辞源》中对于仕女的解释为:「①画家画的美人,宋以后多叫士女,后又作仕女。②官僚家庭的妇女。』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直到六朝时期,它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正式诞生。

  六朝时期,仕女画画家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顾恺之。此时的仕女画并不是单纯用来欣赏,而是为了服务封建王朝。后宫女眷被要求稳重持礼、严守妇道,所以仕女画描绘的对象大多局限在烈女、贞妇等人物形象上,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西晋惠帝时,贾氏皇后独揽人权,荒淫放肆,朝中大臣张华收集圣女事迹用以劝谏,而《女史箴图》就是以此为蓝本绘制的。  《列女仁智图》是以刘向编辑的《列女传》中的『仁智卷』为蓝本。因汉成帝过度沉湎于酒色,宠信赵飞燕姐妹,导致人权旁落,危及刘氏政权,汉高祖刘邦少弟刘向便收集历代贤妃、贞妇、宠姬等史料,编辑成《列女传》一书呈送汉成帝,希望他能有所憬悟。当时的仕女大多体态过于纤细,甚至有些失真。《韩非子》中记载,『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种古老的审美传统导致『秀骨清像』盛行一时。

  到了隋唐五代,仕女画有了空前的发展。张营一、周防是唐代仕女画的领军人物,他们使贵族妇女、宫廷女眷纷纷入画。其笔下的仕女一改清瘦风貌,变得脸型圆润、体态丰腴,富贵气息十足。仕女服饰也有很大改变,衣裙从窄小紧身演变成宽松肥大,并且『惯束罗衫半露胸』,反映出唐代的丰腴肥硕、健康艳媚的女性审芙标准。

  宋元时期的仕女画继承了唐代的风流,但却没有沿袭其大气之风,而是往精致的方向发展,飞多地增加了文人画的因素,追求端庄矜持的感觉。比如王诜的《绣栊晓镜图》,一位晨妆已毕的贵妇人对镜端详,表情忧郁,清雅高贵之余,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另外,如《蕉荫击球图》,女子为观看孩童游戏,将身体从椅子上微微探起,神清专注。此图较纯粹的仕女画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画面活泼,气氛和谐温馨。

  仕女画发辰至明清时期,其描绘范围已从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画家经常将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仕女描绘出来,更具有生活气息。这个时期的仕女画崇尚柔弱、病态之芙,这与弱不禁风的明清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女性的病态与愁思恰好标志着男性阳刚之气的沦落。处于社会压抑下的文人画家创造出更加忧郁、柔弱的女性,借此达到自我安慰、自我排解的作用,也表现了『悼红悲艳怜香惜玉』的精神需求。

  本书精心选取从东晋到近现代仕女画共一百六十余幅,每幅画作除标明材质、尺寸、藏地外,还对画家做了大致的介绍。另外,在『仕女风韵』栏目中,可结合文字品味画面中女子的浓妆淡抹及如何摇曳生姿。在『画中千古事』中,可寻得画作里的背景知识、故事与传说。倘若读者未了兴致,也想绘制一幅心中的仕女画,可在『丹青妙笔』中寻求大师的绘画技巧。到目前为止,本书可谓是跨越年代*长,资料*为详备的仕女画书籍之一。

中国历代仕女画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历代仕女画, 收录的作品包括: 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纺车图、天女献花图等。

中国历代仕女画 节选
















中国历代仕女画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350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