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对话录(第3辑) 本书特色
跨学科的可能性:王家浩·汪建伟对话录,杨小滨·吴亮对话录,后摄影主义:踪迹与涂抹,影画交流刘小东·贾樟柯对话录,王静·秦思源对话录,秦恩源的博览会“旅程”神秘访谈艺术家·魔术师对话录,青春与2007何多苓·欧阳江河对话录,卢吴·史建对话录一座城市的消失,徐累·朱朱对话录世界的躯壳,阿城·朱新建对话录消费时空下的意“图”,刘大鸿·张献对话录现实如画。
艺术家对话录(第3辑) 内容简介
《艺术家对话录(第3辑)》收录了徐累、何多苓、刘小东等十位中国艺术名家的访谈及作品,涵盖绘画、影像、新媒体等多个门类。为读者与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搭建起一个沟通和讨论的平台,解读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经验、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尖锐而犀利的对话带你亲临艺术现场,带你寻找艺术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艺术家对话录(第3辑) 目录
世界的躯壳——徐累·朱朱对话录
一座城市的消失——卢吴·史建对话录
后摄影主义:踪迹与涂抹——杨小滨·吴亮对话录
消费时空下的意“图”——阿城·朱新建对话录
现实如画——刘大鸿·张献对话录
秦思源的博览会“旅程”——王静.秦思源对话录
影画交流——刘小东·贾樟柯对话录
跨学科的可能性——王家浩·汪建伟对话录
神秘访谈——艺术家·魔术师对话录
青春与2007——何多苓·欧阳江河对话录
艺术家对话录(第3辑) 节选
史:你说的这种文化制度,在台湾被称作“百分比制”。一个社区,或者是一个公共项目当中,投资的1%的比例必须用于这个社区的公共艺术,这个公共艺术要由这个社区的委员会共同讨论、确定。这个词儿我们现在很少用,公共艺术不是公共雕塑,不是在公共场所摆个雕塑这样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当代艺术和城市空间意义的新艺术。它可以是各种媒材的,是用当代艺术的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焕发和激发。实际上这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民间足够强大的基础上产生的现象。现在北京与这种基础还有一定的距离,谁来决定这个问题?谁来做?做什么东西?这个在西方和港台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对我们来讲,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后记
用卢昊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地道的“北京原住居民”。自小生长在北京的一个四合院里,儿时记忆*深的便是院子里的花草和游鱼,那种宁静、祥和的生存状态后来伴随着这座城市的改造而逐渐消失。作为目睹了一座城市的诸多代表性古建筑消失的见证人,卢昊后来形容这种心情是十分复杂的,遗憾、痛心,并且夹杂着一些迷茫和惶惑。
1992年,卢昊自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初的几年,他画了一段时间的新文人画,但是很快他便发现这种方式并不适合自己。一方面,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国画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他发现这个画种很难与当下产生关系,并且国画几千年的传统形成了很多“积习”,这很容易束缚一个人的创造力。有五六年的时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