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献集成:法书要录 本书特色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中的一种。该书为中国*部书学丛集,收入自汉至唐书法理论文章及法书三十四篇,照录原文,另有未见者存目,今日依然为书法理论艺术研究之根据,并对文字和文字学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艺术文献集成:法书要录 内容简介
十卷,唐张彦远撰。是书为我国部书法学论著总集,集录东汉至唐元和年间书法理论文章及法书三十余篇,均照录原文,另有未见原文者存其目,或疑无关书法者亦存目不录。
艺术文献集成:法书要录 目录
《法书要录》十卷,唐张彦远撰,我国**部书法学论著总集。集录东汉至唐元和年间书法理论文章及著名法书三十余篇,均照录原文,另有未见原文者存其目,或疑‘无关书法’者亦存目不录。《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采摭繁富,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自序》谓好事者得此书及《历代名画记》,书画之事毕矣,殆非夸饰也。’时至今日,此书仍然是书法艺术和书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并对古典文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彦远,生卒年不详,字爱宾,唐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高祖嘉贞、曾祖延赏、祖父弘靖三世为相,故其家有‘三相张家’之称。其父张文规任桂管观察使,‘少耽墨妙’。张彦远自幼亦爱好书画,工字学,隶书外喜作八分书,精于鉴别书画,又博学有文辞,有《山行诗》、《三祖大师碑阴记》等诗文传世,著有《法书要录》十卷、《历代名画记》十卷。历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卿。
《法书要录》自唐以来的流传情况现已不能详考,保存下来的版本主要有:(一)明正德、嘉靖间刊本,存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文物局、无锡图书馆等处;(二)《王氏书苑》本(简称‘《王氏》本’),明万历间刻。是本草率竟功,校勘质量较差;(三)《津逮秘书》本(简称‘《津逮》本’),明末清初间刻,此本参考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其他版本,校勘较为精良,是后世传播*为广泛、使用*为普遍的版本;(四)《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五)《学津讨原》本(简称‘《学津》本’),清嘉庆间刻,与四库本均出自《津逮》本。另,《津逮》本中提及有‘宋本’,今未见其相关著录信息。除上述刻本外,另有一些散见的钞本,见藏于国家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等单位。
《法书要录》又有几种整理本,较为重要的有:(一)范祥雍校本(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以《津逮》本为底本,参稽衆本,校勘严谨,校记详审,学术价值颇高;(二)洪丕谟校本(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以《津逮》本为底本,以《学津》本参校,承袭之讹未能订正;(三)刘石校本(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出版),以《津逮》本为底本,参考衆本,兼引范校本成果,校记较之范本削繁存简,择要而录。
此次整理以《津逮》本为底本,参考以上诸本及相关文献,并吸取范祥雍校本的部分校勘成果,重在校是非,订讹脱,以期作出简洁而不失准确的本子。整理中,底本误而据他本改正者,一律文后出校。底本不误及底本与他本文字相异但文意可通者,不改底本文字,于校记中著录有价值的异文。避讳字、形近字径改,异体字不予保留,但涉及人名、地名酌情保留。本书卷首篇目名称与正文篇名多有不同,为存其貌,新制目录以底本卷首目录为是,正文篇名不变。
还需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卷十收录了《二王书记》,是王羲之与王献之法帖的释文,这也是对二王法帖释文较早的著录。但这些帖文传录至今,多有杂乱,甚至脱漏。今参考他本做了增补、订讹。在其所著《以王羲之为中心之法帖研究》(二玄社,一九六〇年)一书中,日本学者中田勇次郎校勘称‘大王法帖’四百四十三件,‘小王法帖’十八件,今据此对卷十法帖以阿拉伯数字依次标序(增补者未计),以便使用。
本书整理所用参考书目如下:《墨池编》(简称‘《墨池》’,雍正十一年刻本),《书苑菁华》(简称‘《书苑》’,汪汝瑮刻本),《魏书》(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点校本),《太平御览》(简称‘《御览》’,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三编》本),《太平广记》(简称‘《广记》’,中华书局汪绍楹校本),《十七帖》(宋拓本),《淳化阁法帖》(简称《阁帖》,宋拓本)。
艺术文献集成:法书要录 作者简介
张彦远(815—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出身宰相世家,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皆担任过宰相。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