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软件 首页 > 图书 > 文化艺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戏曲画脸全谱

  2020-05-27 00:00:00  

中国戏曲画脸全谱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全景式展示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恢弘图典,中国传统戏曲51个主要剧种脸谱尽收在册。全书语言精到,吸收运用了艺术学、美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等专业理论。精练的英译文字,迎合了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作者于其间展示出学术性视角与文化史观,以及凝聚着半生心血的艺术情怀。本书为专业研究人士与戏曲爱好者读物,业余读者亦能大获裨益。 手捧沉甸甸的书卷,品梨园幽香雅韵,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中国戏曲画脸全谱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中国戏曲脸谱的演变 ; 中国戏曲脸谱的色彩·图案·符号·谱式 ; 中国戏曲脸谱流派 ; 中国戏曲主要剧种脸谱 ; 中国戏曲脸谱的化装程序五章, 其主要内容包括: 戏曲脸谱的色彩 ; 戏曲脸谱的图案等。

中国戏曲画脸全谱 目录

上册
序一曹禺/二一
序二张庚/二三
序三王朝闻/二五
前言黄殿祺/二九
引述/○○一
**章 中国戏曲脸谱的演变/○○五
(一)从中国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面具文化/○○六
陶、石器上的各种人面装饰/○○六商周的面具纹样/○一○ 饕餮神徽的纹面/○二二
(二)汉代面具化装向唐代涂面化装演进/ ○二五
汉代百戏的面具和假形化装/○二五唐代面具与涂面化装/○二六
中国戏曲脸谱中的女花脸/○三一
(三)宋金元时期的面具与涂面/ ○四二
宋代《五瑞图》/○四五
(四)明初至清末脸谱的成熟发展/ ○五○
明代秦腔脸谱/○五八从明代至现代马武脸谱的衍进/○五九
同治光绪年间《钟球斋脸谱》/○六○ 清代升平署扮相谱/○六一
(五)简述戏剧面具文化/ ○八二
(六)当前戏曲使用的面具/ ○八八
(七)丑而不丑的脸谱艺术/ ○九○
第二章 中国戏曲脸谱的色彩、图案、符号、谱式/○九三
(一)戏曲脸谱的色彩/ ○九四
(二)戏曲脸谱的图案/一二八
(三)戏曲脸谱的符号/一三五
(四)戏曲脸谱的谱式/一四二
中册
第三章 中国戏曲脸谱流派/二一三
1. 何桂山/二一四2. 王长林/二一六3. 钱金福/二一九
4. 杨小楼/二二六5. 许德义/二三○ 6. 郝寿臣/二三三
7. 范宝亭/二四三8. 金少山/二四六9. 侯喜瑞/二五四
10. 刘奎官/二六四11. 刘砚亭/二七○ 12. 马连昆/二七○
13. 李万春/二七一14. 裘盛戎/二七三15. 袁世海/二七四16. 张金梁/二七五
附:从《同光名伶十三绝》图看戏曲脸谱流派/二八五
第四章中国戏曲主要剧种脸谱/二九一
1. 北方昆曲/二九二2. 河北梆子/二九三3. 丝弦/三一二4. 河北乱弹/三一二
5. 老调梆子/三一七6. 武安平调/三一七7. 豫剧/三二六8. 大平调/三四一
9. 大弦戏/三四二10. 罗戏/三四三11. 宛梆/三四三12. 怀调/三四四
13. 越调/三四五14. 秦腔/三四六15. 晋剧/三六一16. 山西蒲州梆子/三七五
17. 绍剧/三八四18. 莆仙戏/三八七19. 淮剧/三九○ 20. 滇剧/三九○
21. 山东梆子/三九一22. 闽剧/三九三23. 汉剧/三九三24. 柳子戏/三九七
25. 荆河戏/三九九26. 宜黄戏/四○四27. 九江青阳腔/四○六28. 东河戏/四○八
29. 徽剧/四○八30. 赣剧/四一六31. 祁剧/四一七32. 长沙湘剧/四二八
下册
33. 辰河戏/四三五34. 衡阳湘剧/四三五35. 常德戏/四四六36. 巴陵戏/四五二
37. 川剧/四五五38. 川剧变脸/四六三39. 粤剧/四六六40. 陕西社火/四七四
41. 白剧/四七八
42. 京剧/四八二43. 藏戏/五八一44. 木偶戏/五八七45. 皮影戏/五九○
46. 甘肃北豳神怪皮影/五九六47. 路景达与北京皮影/五九八48. 天津蓟县皮影/六○○
49. 贵州安顺地戏/六○一50. 贵州傩堂戏/六○四51. 云南关索戏/六一○
第五章 中国戏曲脸谱的化装程序/六一三
(一)净角的化装程序/六一四
(二)丑角的化装程序/六一六
(三)净、丑角化装的颜料/六一七
(四)净、丑角化装用具/六一七
(五)戏出人物画赏鉴/六二六
附录 戏曲脸谱的研究整理/六三七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脸谱的继承与发展/六三八
齐如山简谈戏曲脸谱/六三九
翁偶虹与戏曲脸谱/六四○
张大千谈脸谱艺术/六四四
王朝闻先生与我谈戏曲脸谱艺术/六四六
编后记/六五三

中国戏曲画脸全谱 节选

引述 中国各民族长期共同创造的戏曲艺术以及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而逐渐形成的,并以谱式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它们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形式与风格,一向植根于人民之中。中国戏曲及脸谱艺术自12 世纪形成完整的形态,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它至今仍充满青春的活力,迸发着时代光彩。 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滑稽戏和说唱艺术为主,吸收其他表演技艺综合衍变而成的,颇具特色。秦汉以来有集中演出歌舞、角抵、优戏的传统习俗,至唐代宴乐、庙会,宋代瓦舍勾栏的演出,促成各种表演艺术的竞争、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戏曲的产生。从汉代《东海黄公》到唐代《踏谣娘》,到宋杂剧与金院本,体现出戏曲演进形成的轨迹,开创了元代杂剧创作的盛世。南北戏曲文化的交流,带来“昆山腔”与“弋阳腔”等诸腔的繁荣,把传奇创作推进到新的高峰。“花部乱弹”的勃兴,迎来梆子、皮黄等地方戏竞争发展的新局面。可见,戏曲及其脸谱艺术是个庞大的家族,这个家庭是由各种不同的地方戏及其脸谱组成的。如今,更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有三百多个剧种至今仍活跃在祖国的戏剧舞台上,并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中。 明清两代各地方剧种广泛产生,以昆腔、京剧为代表,创造了丰富的戏曲文学和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剧种人物分生、旦、净、丑等行当,表演上又有不同的程式动作,用手、眼、身、发、步的表演技巧来塑造人物。其中: 生:扮演男性人物,如老生、小生和武生等。 旦:扮演女性人物,如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扮演面部须勾脸谱的人物,也叫花脸,如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 丑:扮演语言幽默、行动滑稽的人物,如文丑、武丑、彩旦等。 脸谱主要表现在净和丑两个行当,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化装造型艺术之一。戏曲脸谱化装艺术,绘画性较强,勾绘精巧,设色鲜明,富于图案美。它比国内外其他剧种,如话剧、歌剧、舞剧、芭蕾舞剧、影视剧等各种戏剧化装难度都大。脸谱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脸上的一项独特美术艺术。在起伏不平的脸上勾涂化装,演员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和书法技巧。 戏曲脸谱是我国戏曲艺术中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段,在戏曲表演艺术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戏曲中某些人物,用“油色”或“水色”在脸上画出夸张的形象,并具有一定的规范和谱式,因此叫作“脸谱”。我国的戏曲脸谱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高超的艺术性,从世界各国戏剧化装史来看,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第四章 中国戏曲主要剧种脸谱 42.京剧 京剧是中国影响*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北京,流传于全国。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主要腔调为西皮、二黄。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 年)的《申报》,随后传到北京,渐及全国各地。1928 年至1949 年,北京曾改称北平,京剧也改为平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京剧。它是由各地和北京的汉、满、蒙古、回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徽戏进京是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腔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拨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来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19世纪初年(嘉庆、道光年间),湖北汉戏艺人来京,并参加徽班演出,汉戏所唱的声腔除二黄外,还有西皮。西皮是源于甘肃、陕西一带的秦腔流传到湖北襄阳地区与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的。徽、汉艺人的合作,二黄和西皮的合演,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之中,又划分为若干行当。 净行又称花脸,多扮演粗犷豪爽的男子,分为铜锤(又称黑头,重唱工)、架子花(包括奸白脸、架子花脸,重做和念)、武净(又称武二花,重武功)等行当。 丑行又称小花脸或三花脸,扮演诙谐或邪恶的人物,分为文丑(包括方巾丑、小丑、丑婆子等)、武丑(又称“开口跳”)等行当。 京剧重视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各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规范。京剧的脸谱是在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剧种脸谱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变化和创造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京剧脸谱分为“整脸”、“ 三块瓦脸”、“老脸”、“碎脸”、“歪脸”、“元宝脸”、“奸白脸”、“豆腐块脸”等类型,分别在眼窝、鼻窝、脑门、眉毛和嘴等部位饰有不同的花纹和线条组成不同的脸谱。 京剧是我国近现代一个荟萃众美、集大成的剧种,它在近两个世纪的孕育、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把我国自12 世纪以来形成的戏曲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迄今为止,京剧已积累了五千个以上的剧目,经历了七代演员的更迭,以其精湛的艺术风靡海内外。

中国戏曲画脸全谱 作者简介

 黄殿祺,笔名黄山、江驰,我国戏剧美术家、文艺史论家,天津戏剧博物馆创建人、首任馆长。从事戏剧美术研究40余年,现为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戏曲脸谱史论》等多部专著。     黄萍,高级美术教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多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作品自1988年始先后入选“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戏曲脸谱》(合著)等。     黄勇,中国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作品自1987年始,先后入选“首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戏曲脸谱》(合著)、《中国戏曲脸谱集》(合著)等。

中国戏曲画脸全谱

http://book.00-edu.com/tushu/ys1/202005/233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