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孔之道 礼乐文明-华夏文化传统人之初 本书特色
周公创制礼乐.是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孔子是周公之后华夏
优秀文明传统的集大成者。周公之道与孔子思想相结合.即周孔之
道,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的主脉。
周孔之道是世界观,礼乐文明是其社会实践的具体展现。
两周(西、东周)与两汉(西、东汉)是周孔之道与礼乐文明
的产生、发展、成熟时期,出现了两次古代中国文明史上百家争鸣
的活跃景象。华夏政治大_统时断时续.但是意识形态的大一统,则
是由周孔之道构成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起了决定性作用。
周孔之道 礼乐文明-华夏文化传统人之初 节选
nbsp; 言
关于周孔之道与礼乐文明在中国古代华夏文明史中的
地位与作用,首先应从孔子与孟子有关论述中,寻找端倪:
孔子曰:甚矣,吾衰关,久矣,吾不复
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孔子做梦,是对他的社会理想、人文企求的探索与追
求,他要探索与追求的社会理想与人文企求中,*高的典
型形象,即周公其人、其事、其道。在这里,周公代表着
一种*高、*完美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生动而典
型的显现。周公是夏商周三代*优秀*先进*高的文化思
想的集大成者。
孟子曰:禹恶旨酒面好善言。汤执中,
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
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离娄》
禹在个人修养、思想改造上是圣帝贤王的光辉榜样;
汤善于掌握中庸之道,用人不拘一格,是治国施政的光辉
榜样;文王爱民、敬民、畏民,忠诚实践了礼乐文明之道。
但不事张扬;武王天下为公,不分亲疏,一视同仁;周公’
则在个人修养、施政治国、爱民、敬民、礼乐文明、天下
为公诸方面,集夏商周三代圣王贤君思想与实践的优秀成
果之大成,在理论认识上与制度建设上,周公都将这些优
秀成果,加以概括与集中,创建了周公之道与礼乐文明.
并为之设计了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大体框架。这是一件前无
古人的划时代的历史性贡献。周公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中华
文明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代*优秀文明——礼乐文明的
创建者、实践者。
周公之后,孔子集周公以来华夏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之大成,其思想体系与周公之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为周孔
之道——孟子所谓周公仲尼之道,礼乐文明即是周孔之道
的思想体系与社会实践的具体体现。
孟子日: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
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
在这里,孟子**次把周公之道与孔子思想结合为一
体,命名为周公仲尼之道,并把周公仲尼之道作为华夏文
明之代表。这是不为无因的。
下面,将简述一下周孔之道礼乐文明的产生、发展及
其历史地位与作用。
首先应指出,周孔之道产生及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即两周(西周、东周)及两汉(西汉、
东汉)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是华夏民族的大觉醒、大
崛起的黎明期、发祥期。这一时期孕育并形成了华夏民族
的特定社会文化模式及华夏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这一历
史时期是华夏民族意气风发、龙腾虎跃、高歌猛进辉煌而
伟大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华夏民族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
独树一帜的礼乐文明,这一礼乐文明所创造的历历可数的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伟大丰富成果,无可辩驳地奠定了
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翘楚地位。
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有文字记载的约为三千余
年),就是以两周、两汉为时代土壤而诞育,辉煌的周孔之
道为其根、其源、其祖、其母的。汉以后两千余年的文明
发展史,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在具体展现及运转上有
种种差异,但万变而不离其宗,始终是以周孔之道为其灵
魂、基因、源泉的。周孔之道的开创性、前瞻性、元典性,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都是只此一家,无可比肩者。两周、
两汉是中华几千年华夏文明诞生及成熟的元典时代。或者
说周孔之道是这一元典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唯一载体。
换句话说,带领这一伟大时代的伟大人民在世界文明史上
创造出人类*优秀文明之一的华夏文明大进军的统帅和导
师,即周公、孔子其人、其道。
本书即以此为出发点:把两周、两汉作为特定历史时
期,即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元典时期,把周孔之道作为这一
历史时期的具有不可代替的代表性的元典之学,把周孔之
道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如何诞生及演变的具体过程作一概述。
并把两周、两汉,两次百家争鸣作为对孔周之道这一元典
之学在不同侧面、不同视角的继承、发挥、创新及发展,
以及把这一历史时期对周孔之道的政治社会实践做出重大
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业,重中取重,加以评述。
<节选内容>=第七章 管子论
《管子》思想有两重性,过渡性。《管子》一书非一人
一时之作。其写作时间,大体上跨越战国及两汉这段时期。
其前期,基本上是沿袭周孔之道、礼乐文明的天下为公,
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思想脉络。后期则滑人为韩(非)
秦(政)法家路线的先导者的队列中:天下为私,君本位,
封闭化、专制化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管子》当属两周两汉时期诸家中的博大精深之作。其
博大在于它所涉及的领域,涉及政治学、哲学、兵学,尤
其经济学……笔者学力所限,对其经济思想未能深入钻研,
本文对此亦未敢尝试涉及,亦一憾事也。
《管子》颇带战国纵横家习气,加上齐东野语之地方色
彩、叙事、论人,未免有言过其实处。亦完璧之微瑕也。
一、关于《管子》的治国方略
管子的治国方略的总的设计与周、孔、孟、荀相通。
即以礼治为主体、以德治为基础、以法治为杠杆(或断后)
综合系统工程。其具体操作的总的安排即是:
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彳L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
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
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
暴戾之行无由至矣。(《管子·权修》)
这里,德治、礼治是首要之事,是治国方略中的基本
之点。德礼先行,做好社会成员中的关照、开导、启发、
转化的工作,使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矛盾和问
题大部分得到缓释与消化。然后以法治为杠杆,以崇优惩
劣为手段,进一步转化后进人物。*后使全体社会成员皆
知趋荣避耻,远恶向善,造就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为社会长治久安创造条件。
这一系统工程在《大匡》、《小匡》、《首宪》中,曾有
详尽说明。下面,将就以礼治为主体、以德治为基础、以
法治为杠杆三方面,分别做出说明:
1.以礼治为主体
所谓以礼治为主体,礼即制度。以礼治为主体,即以
制度(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建设及其运转,为治国
l
的基本物质架构。亦即在国家事务及社会生活的建设及运 I
作中,皆需以人与人之间关系行为规则,制度作为主导力 1
量加以推进。
在《管子》中对各种社会制度的建设及其运作,分别
作了具体规定。
其一:关于经济制度及社会分工。
在《小匡》中关于“定民之居,成民之事”。管子提出
士、农、工、商各聚族而居,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
农,工之子常为工,商之子常为商。各守专业,其父兄之
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其心安焉,父死子继,
代代相传。为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长治久安、持续发展
提供了制度的良好基础。(大意)
其二:关于政治制度、君臣关系、国家机关内部之分
二[。
在《君臣上》中,管子提出: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
宫中之事,而不言其外……上惠其道,下敦其业,上
下相希,若望参表。则邪者可知也。
止之畜下不妄,则所出法制度者明也;下之事上
不虚。则循义从令者审也。止明下审,上下同德。代
相序也。……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
工愿,则上下体而外内别也,民性因而三族制也。
周孔之道 礼乐文明-华夏文化传统人之初 作者简介
p>元震
顷名刘亚明,山东人。离休干部。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曾任县
委宣传部长6年。
50年代,曾任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后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黑龙江省哲
学社会科学学会副主任、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及省东北党史研究所所长。
1959年9月至1965年7月,在中共中央高级
党校理论研究生班学习、毕业。
文革前,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