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 本书特色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的深圳文化读本》: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文化现象与文化感思、文化理念与文化研究、文化名家论深圳文化上中下三篇,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怎样面世;邓小平画像创作始末等。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 目录
序言:文化引领向未来(胡经之)1前言:深圳文化的十大论题——深圳文化三十年焦点述评(吴俊忠)6上篇 文化现象与文化感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怎样面世(涂俏)41蛇口风波:“陈腐说教与现代意识的激烈交锋”(马立诚)52邓小平画像创作始末(邓妍)62邓小平塑像诞生记(滕文金)66《孺子牛》雕塑诞生背后的故事(潘鹤)73大鹏鸟、开荒牛、红树林:深圳的精神符号(刘深)78文稿拍卖敲响精神产品市场化的**槌(陈冰)82我们爱读书——深圳读书月宣言(读书月组委会)90阅读十年:想象力让一座城市飞翔(王绍培)92琴城筑梦:从李云迪到张昊辰(王俊)99图书馆之城:公平享有文化权利(程亚男)102设计之都:世界对创意深圳的褒奖(靳豹)108设计与都市和谐——深圳设计论坛综述(周举)110“申都”之路(王奋强)113深圳动漫:漫漫原创路(丁为民)117靠知识实现城市理想——为“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ⅡU好(特报评)122深圳歌声标记中国足迹(王俊)124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越讲越红火(韩小蕙)129文化生活与生活文化——关于社会科学普及周的文化思考(胡鹏张嫱)132关爱行动:温暖别人也温暖了自己(杨黎光)137今天。我们送丛飞(匡天放)139文博会:为中华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马璇)141一张报纸开启一座城市的记忆(马强)147追寻深圳书香的时空坐标——从解放路书店到中心书城(王俊)151大家乐舞台:打工文化的形象标志(吕露)155特色鲜明的深圳文化形象(段亚兵)160深圳文艺的生机与活力(李意珍)167关于歌词创作的答问(蒋开儒)-172深圳大学:高校之林后来居上(王奋强金涌)175深职院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秦小艳)179深圳大学城的功能与定位(张儒林)181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学派的“孵化器”(尹博)188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书写特区研究新篇章(钟坚)191揭开尘封的国学研究所(刘敬文)193“深圳文化周”在海外(黄士芳)199大运会举办权:深圳的一道国际化考题(尹晓莹刘晓玲)205大芬村:创造中国油画的奇迹(周笑冰)209学院版画展在观澜版画基地闪亮登场(周举)216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孙振华)221滨海深圳的海洋文化符号(刘莎莎)229深圳有个华侨城(周笑冰)233《深圳大学学报》:打造深圳的学术文化高平台(沈金浩)240《深圳青年》:面向青年的文化关怀(众人)243“文化广场”:亮丽的文化窗口(尹昌龙)248文化深圳的大众广场(杨宏海)250深圳需要“精神后花园”(曾华国)257家园亦可在天涯(胡经之)261深圳的夜空不寂寞(霞光)264从百家争鸣到深圳学派(京生)267超越“参照”:关于深圳文化创新的思考(吴俊忠)274关于“两城一都”建设的思考(王京生)278文化立市的实质是文明立市(苏东斌)285人文精神:一座城市的时代光芒(孙琬)287大学是罗丹的《思想者》(章必功)-292大学:城市智慧的心脏(陈继会)295深圳文化人应有大家风范(刘申宁):300渐趋成熟的深圳文化人(关志钢)303深圳涵养“文化绿洲”——写在首届文博会闭幕之际(胡谋)305深圳正在奔向“文化绿洲”(胡野秋)309一座城市与一个时代(陶一桃)一314从“大鹏所城”到“鹏城”深圳(汪开国刘中国)318《大鹏所城》——深圳历史文化的崭新坐标(邵汉青).329冷冷热热说历史(胡洪侠)332深圳文化三人谈(老亨金心异我为伊狂)334中篇文化理念与文化研究建构深圳文化的理论形态(王京生)343风雨不归路:深圳的文化梦寻(尹昌龙)350关于深圳特区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苏伟光)355深圳建成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选择(杨宏海)362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意义、内涵与目标(乐正王为理)368提升深圳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陈威)375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促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王京生)38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与深圳的文化选择(倪鹤琴)397深圳文化发展理念的历史沿革(吴俊忠党凯)402“文化沙漠论”的成因与深圳文化的特色(郁龙余)409深圳文化市场的实践及其理论思考(杨广慧)415物化与文化:能否良性互动?——从纽约、上海、香港看深圳文化的模式选择(乐正)-426论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文化含量和走向(刘学强)430关于深港文化关系的思考(李小甘)436深圳特区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姜忠)443论深圳文化的特色与定位(吴忠)450深圳文化资源的快速积累(毛少莹)458深圳文化精神略论(于晓峰)465深圳文化市场现状分析(陈新亮)472提升深圳文化品位的若干认识问题(汪田霖)480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城市文化发展模式(黄发玉)485“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成功实践(汤庭芬)492文化产业发展与国际化城市建设(彭立勋)500海洋文化在深圳地区传承的回溯(崔燕)509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文化思考(乌兰察夫)514深圳发展旅游产业的文化特征(刘红娟)523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景观体系的若干思考(吴予敏)530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学术文化的发展(深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市社科院科研处)539深圳文学三十年(节选)(胡经之黄玉蓉)548深圳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江潭瑜)556试论教育在文化立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杨移贻)565大众传播与深圳移民文化的融合(王晓华)573下篇 文化名家论深圳文化深圳新兴的“文化开发区”(刘梦溪)583特区文化研究责任重大(刘忠德)589深圳是个有独特文化的地方(孙家正)591附录深圳文化三十年大事述略(1980——20lo)(胡鹏辑编)596编后记630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 节选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的深圳文化读本》内容简介: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相隔有岁,但特区之建立与改革开放之推行有如孪生弟兄,相继着力,共推中国走向现代文明。若言中国新一轮现代化自改革开放始,其坚实之**步,则从建立经济特区起。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以非凡勇气建立经济特区,30年过去,如今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已遍地开花,与当年的先行者——经济特区一道,映射中国经济发展之跫然足音。其中,尤以深圳经济特区*具代表性。特区的价值难以尽数,*重要莫过于其试验性。“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之变革无法在电脑上模拟,任何不慎都可能导致不菲的代价。特区之试验性,上至决策者的政令,下至创业者们义无反顾地“南下”,热血满腔,而前途难知。所幸家国有幸,大事得成。今日,经济特区的建设已是成绩斐然,堪称伟业。凡此种种,无须赘言。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 相关资料
深圳毗邻香港,与香港的文化联系密不可分。人们通常也习惯把香港作为深圳参照和比较的对象。在许多人看来,既然香港也被称为文化沙漠,那么,紧靠香港而又后起的深圳自然也是文化沙漠了。其实,这是一个明显的认识误区。香港不但不是“文化沙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已是一个“文化输出城”。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金耀基教授对香港文化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指出:“‘香港是文化沙漠’的说法,在50年代、60年代比较流行。”然而,“按照人类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社会都有其生活形态,都有其文化,‘文化沙漠’的说法根本是不能成立的。但是,如果从一般所讲的精英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这个说法也曾经是一个事实。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过70年代、80年代的发展,到了今天9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跃升。可以说——香港的文化表现出相当的活力,无论影响的强度,还是影响的广度,都是令人瞩目的”。“香港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在它从传统的社会形态转型为现代化社会形态的过程中,文化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娱乐文化方面,电影、电视是香港最有代表性的通俗文化。它不只是在技术上有水准,在制作内涵上也不乏新的创意,对东南亚乃至整个海外华人社会,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香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由一个‘文化输入城’逐步转变为一个‘文化输出城’。”金耀基教授关于香港文化的这段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不但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没有理由,而且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同样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管理文化等广义的文化层面来看,深圳在学习借鉴香港的文明成果方面确实受益匪浅,但这不但没有使深圳降低文化层次,相反使深圳同香港一样,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标本,推进了深圳的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
深圳文化三十年:民间视野中的深圳文化读本 作者简介
吴俊忠,深圳大学教授。南京大学俄罗斯语者文学专业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87年到深圳大学任教。历任深圳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学院党委书记、社会科学处处长、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1988年开始研究深圳文化,先后发表《深圳文化创新功能的生成与发展》、《深圳文化发展理念的历史沿革》等深圳文化专题研究论文20多篇,出版《文学鉴赏论》、《深圳文化散论》、《文学与文化研究》等多部专著,独立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深圳特区文化创新功能研究》。曾获得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始终坚守“读书明理,理应惠及社会大众,治学求道,道在塑造智慧人生”的治学原则,努力追求诗化和艺术化的学者人生。